APP下载

短跑训练的实践与体会

2014-03-26李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速度运动员指标

李红

(蚌埠市体育运动学校 安徽蚌埠 233000)

在十几年的业余训练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向省体工队、省体校、淮南煤炭体校输送了20多名优秀运动员。

经过多年的教学训练工作认识到训练中感觉的东西不一定能系统地理解和认识它。自己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参加全国教练员学习班的交流,尤其是对《运动员科学选材》、《论运动训练计划》两本书的学习与运用,在业余训练中感到更加充实,用所学到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回顾、认识以往的训练实践,再结合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对短跑项目在选材、培养和训练上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和系统的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历史的背景以及自己多年的带队训练经历和自己运动队的队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来了解短跑训练的相关情况。调查咨询法:先后走访了多个地市的短跑专家进行访谈。系统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有机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科学选才

短跑是一项以速度能力为主的,各种体能充分发挥综合表现于跑速之中的极限强度的竞技项目,它要求一名优秀短跑运动员必须具备娴熟的运动技术,强有力的爆发力和机敏的反映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现就个人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科学选拔、培养短跑运动员的认识。

表1 各阶段训练负荷

2.1.1 重视选拔人才,走科学选才之路

随着世界田径运动水平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并应用到训练中的各个领域,人们对训练科学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训练中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因而寻找有天赋有才能的运动苗子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重视选才工作,走科学选才之路是发现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何选好才,我过去一度较长时间都是凭经验选才,凭在运动会上的名次选才,凭专项成绩好坏选才,这就造成在训练培养过程中失误率大,淘汰率高。通过有关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工作中的教训总结,总结出:一味凭专项成绩和现有能力作为选才标准,不可避免地把那些“早发育”、发育期短、运动潜力不大的儿童冠军选来培养,而把那些可能更有才能而暂时还未充分发育和由于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长而推迟成熟的“大器晚成”者排斥在外。这是造成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选好才是成功的一半,选好才对整个培养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培养出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基础。因此,不论是基层教练工作,还是高层教练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选才工作,走科学选才之路。

2.1.2 短跑运动员的选才内容及要求

决定短跑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映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天很难培养和改变,训练仅是使这种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本地区选材设施和检测条件受限,多年来选招运动苗子的工作基本都是由教练员系自选定。为此本人根据多年的训练工作总结和资料收集,定出几项与短跑项目相关性较大的的选测内容进行比照,并参照有关资料拟出不同年龄阶段的选材指标模式要求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为什么短跑项目采用这样的要求,这是由短跑项目对这些指标要求程度所决定的。

例如:(1)速度素质指标,30m起跑、60m起跑是短跑运动员的关键性素质,速度水平的高低与短跑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依赖关系,研究资料表明,这两项指标在儿童时期就已表现出高水平。男子在14岁,女子在12岁时都已完成最高均值水平的92.95%,这说明速度素质受遗传因素制约程度很高,因此在选才中对速度能力表现水平应予充分重视,去训级标准进行选拔评价是必要的。

(2)10s原地高抬腿是反映动作频率的指标;间接地体现快速中步频能力,它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步频能力在儿童少年时期已得到充分表现,步频值不因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它对个年龄组速度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因而,短跑项目选才取10s原地高抬腿指标作为Ill级指标也是必要的。

(3)短跑项目对速度力量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水平弹跳能力,因其与速度发展水平关系非常密切。在选才中取立定跳远和五级蛙跳指标作为Ill级评价标准也是合理的。

(4)反映短跑运动员身体壮实程度的有关形态指标。一般力量指标和一般耐力指标发展水平的要求程度在田径项目中处于中上水平状态。因此对短跑运动员的体重、比体重、实心球后抛、800m跑等指标均取中等水平的11级标准进行选拔评价。综上所述,这几项选拔内容和各项指标的模拟要求,便于在实际选才中参考运用。

2.2 科学制定阶段训练,抓好系统训练

短跑是速度能力和速度力量、速度耐力综合表现的极限强度项目。实践证明,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培养,必须要经过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长期的训练过程,世界优秀运动员成功的经验表明,无论是运动员开始进行专项训练的时间或早或晚,取得最佳成绩约需要10年,据对世界优秀运动员最高成绩的分析,取得最佳成绩的平均年龄:女子在23.3岁,男子在25.3岁。为此,科学制定阶段目标,抓好系统训练,对培养和造就优秀运动员是必备的基本要求。

短跑训练实质上就是如何将运动员的跑速提高的过程,而提高跑速又是提高人的各种速度能力的综合表现,单纯的速度因素不存在。速度能力是集合人的力量、灵感性、柔韧性、耐力、技术和心理于一体的复杂组合,显然只有利于提高跑速有关的(直接或间接)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和心理因素等能力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短跑跑速才能达到高水平。

2.2.1 把握各阶段一般与专项身体训练的比重

在短跑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含有身体训练的任务和内容,只是在不同阶段其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总的要求是年龄越小,训练水平越低,身体训练所占的比重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训练所占的比重则应逐渐减。

短跑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所占的比例也应不同。在基础训练阶段,一般身体训练约占80%左右,专项身体训练约占20%左右。

2.2.2 科学地安排各阶段的训练负荷

合理的训练负荷安排必须考虑到运动员年龄特点和训练水平。对少儿的基础训练负荷安排应考虑有利于促进少儿的身体自然成长的因素,放训练负荷应以中小负荷为主,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禁止进行极限负荷或心理负荷过大的训练。(如表1)

2.2.3 短跑技术训练应贯穿于各阶段训练的始终

短跑技术训练的任务是提高运动员掌握与短跑专项特点相适应,并有利于创造优异成绩的系列化动作的熟练程度。正确的短跑技术能有效地发挥身体素质的能力和节约能量的消耗,从而创造优异的短跑成绩。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良好的技术的基础,也只有良好技术才能将运动员的良好素质能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并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多年的实践证明,技术训练应从小抓起,并贯穿于运动员整个训练生涯中。少儿时期,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较快,模仿能力较强,是技术训练的适宜时机,但是在学习技术的教学训练中,应安排分解技术和局部技术为主,完整技术为辅,循序渐进,由浅如深,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运动员随着训练的深入,远动能力的提高,专项技术也由此而不断地掌握和巩固,为今后达到高一层次的训练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短跑训练包含了诸多科学训练技术和方法,对很多体育运动项目来说都是基础性训练利目,同时也是常规训练,要贯穿于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始终,短跑训练对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活等身体素质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教练员科学制定阶段目标,抓好系统训练,对培养和造就优秀运动员是必备的基本要求。

[1]徐力本.运动训练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3]黄根培,张一兵.运动员科学选材[J].天津体育学院.

[4]马有彩.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教材——田径[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速度运动员指标
行驶速度
速度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图侃天下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