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中国梦”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思考

2014-03-25熊晓燕何润霞

关键词:中国梦特色理论

熊晓燕,何润霞,申 捷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阐述“中国梦”[1]。“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已成为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一面精神旗帜。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中国梦”的实践教育活动,是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一、推进“中国梦”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必要性

(一)推进“中国梦”教育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中国梦”教育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努力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确保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与长远影响。

(二)推进“中国梦”教育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在新的形势下,由于我国社会转型使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社会道德意识等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急剧变化的形势面前,有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劳动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等问题,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因此,如何在新时期下利用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用“一个理论体系”武装新一代,用“一条道路”引领新一代,用“一面旗帜”凝聚新一代,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中国梦”的学习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三)推进“中国梦”教育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新形势下在高校实施“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客观需要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2013年春季开学以来,教育部已连续发出几个通知,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并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展了征文比赛、演讲大赛、主题宣讲、摄影大赛、歌咏比赛、文艺展演、电影展播等多种形式主题教育活动。其中,推进“中国梦”教育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对大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进行关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实现路径、精神实质等教育的有效路径,这对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励志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推进“中国梦”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深入阐释“中国梦”提出的背景,让学生真正认同“中国梦”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最热门的一个政治主题词,社会上人人都在讨论“中国梦”,大学生也纷纷关注“中国梦”。有学生认为“中国梦”就是一个空口号,没有实际的内容;也有学生认为,提出“中国梦”就是一个新领导人自己提出的一套新东西;还有学生认为,“中国梦”就是习总书记随便讲的一句话。有鉴于此,如果我们不能把“中国梦”一些基本的规律性的问题讲清楚,就难以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新一代领导人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社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绝对不是脱口而出心血来潮的话语。“中国梦”提出的背后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人民群众社会期待的真切回应[3]。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深入分析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的真正原因,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笔者认为至少要阐释4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确立了奋斗的目标,为我们的奋斗赋予了意义,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奋斗都是跟我们未来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的[4]。第二,“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呈现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蓝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清晰、更加具体,更加可亲可近、口口相传。第三,“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实现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理想凝聚共识和汇聚力量,有了共识,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再远大的理想也能实现。第四,“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改革创新、发展树立精神旗帜,让我们的社会意识到我们现今的不如意和未来社会的美好,激发我们改变现实的动力和勇气[5]。

(二)将“中国梦”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梦”

将“中国梦”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中,主要是融入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依据各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找准切入点,将“中国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有机衔接和融合。我们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1)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教学中的“中国梦”所体现的价值自信与民族自信等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乃至世界梦想相统一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2)将“中国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国情国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由此梳理“中国梦”的历史发展进程,使学生明确当代“中国梦”作为对未来的期许,具有厚重的实践根基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3)将“中国梦”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贯穿于教学中的“中国梦”得以实现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支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路径等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实现“中国梦”的坚实理论基础和正确路径选择的科学性与真理价值性[6]。(4)将“中国梦”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贯穿于教学中的“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道路方向和制度保障等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任务和大学生及其走向社会后的历史责任。

除了上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形势与政策》课,也应该结合学生关注的相关热点、焦点问题,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全方位、多视角解读“中国梦”。

(三)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中国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真正接受“中国梦”

推进“中国梦”进课堂工作,教师是关键。教师必须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时代特征、精神实质、实现路径、根本保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深入学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学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准确地把握理论界、学术界对“中国梦”研究的前沿动态,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大胆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探索“中国梦”教学的新招、实招。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善于运用生动鲜活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专家系列讲座、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拓展大学生学习“中国梦”的渠道和空间。

(四)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真正感悟“中国梦”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推进“中国梦”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青年大学生自觉接受“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抓住广大在校大学生有梦想、期待梦想实现的特点,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基层,接触社会、了解国情,通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增强对“中国梦”学习实践的自觉性,从而使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拓宽视野。社会实践可采取多种形式,如深入基层宣讲,传递“中国梦想”:通过宣讲党的历史,宣讲过去5年和10年党和国家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宣讲“中国梦”重要意义与科学内涵,增强对党的感情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又如开展红色之旅,回眸悠久历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考察新农村建设典型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访谈老红军老干部等,教育大学生要时刻牢记党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传承和弘扬革命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再如开展调研实践,关注社会民生:为使学生深入了解基层的社情和民情,鼓励学生深入城乡经济发展前沿,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民生政策落实等命题进行调研,从现实的角度深入思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真正体会“空谈误国,实干兴帮”的道理,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3-03-18.

[2]辛鸣.“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学习时报,2013-03-11.

[3]郭良婧,郭广银.“中国梦”的伦理意蕴、表征及构建路径分析[J].探索,2013(5):4-8.

[4]张洲,张国镛.“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地位和时代意义[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6):12-14.

[5]叶飞霞.论中国梦的内涵、实质与时代价值[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8-22.

[6]梁小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中国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14.

猜你喜欢

中国梦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