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现代化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与化解路径
——无锡的探索与思考

2014-03-25肖新岳吴文勤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苏南地区无锡

肖新岳,谭 军,吴文勤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江苏 无锡 214086)

苏南现代化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与化解路径
——无锡的探索与思考

肖新岳,谭 军,吴文勤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江苏 无锡 214086)

从数据看,苏南地区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收入区段上限阶段。然而,这并不表明苏南地区已经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相反,苏南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还有着明显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为此,苏南地区要在总结自身探索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长期战略,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把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极,把维护社会公平作为基础保障,把推进全面改革作为根本动力,走出一条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苏南现代化发展之路。

现代化;中等收入陷阱;苏南地区;化解路径

“十五”末,苏南已跨入了中等收入阶段,处在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在转型过程中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十一五”以来,苏南地区在化解“中等收入陷阱”上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依然还有许多“中等收入陷阱”特征。如何进一步化解风险,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收入区段上限阶段,是当前苏南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无锡为例,深入分析苏南地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面临的 “中等收入陷阱”及其化解路径。

一、无锡现代化进程中“中等收入陷阱”特征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1]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标准,“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年人均GNI收入区段大致处在1 006~12 275美元区间(见表1)。按常住人口计算,2012年无锡人均 GDP达到1.87万美元,考虑到国外投资对无锡GDP贡献比较大,以及无锡对外投资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等原因,无锡人均GNI可能要低于12 275美元,但基本可以断定,无锡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收入区段上限阶段。从收入角度看,无锡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要率先成功跨越这个上限阶段。

普遍认为,长期僵化的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土地分配严重不均、社会垂直流动机会严重缺乏、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等是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主因。对上述因素分析之后,可得出以下结论:无锡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收入区段时,可能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某些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驱动型增长乏力

无锡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总体上是一种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方式。随着无锡经济形态总体上进入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新阶段,投资驱动型增长开始面临各种挑战,靠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状况难以持续。由投资需求拉动的增长,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很高。这种状况与依靠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所支撑的现代经济是不相符的,很难支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投资驱动,尤其是政府大规模的投资,会产生挤出效应,不仅挤压民间的有效投资,抑制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而且对居民的收入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内需不足。[2]同时,投资驱动型的增长资源环境代价大,经济发展的难度不断增加。

(二)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无锡第三产业(服务业)虽总体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其占比长期以来在较低水平徘徊。以2005年为例,无锡服务业占比仅为37.8%,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2000年平均为70.1%),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2000年平均水平45.3%)。传统的无锡产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两头在外”,产业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的产业链低端。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力度不够强,产业集中度不够,企业集团的单体规模偏小,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内外资经济“两张皮”现象突出,“走出去”步伐缓慢。无锡产业结构的现状,导致经济总量不小,但富民程度偏低,工业化后期主体特征明显,但产业内部高加工度系数偏弱,依赖资源型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长期依靠要素、投资驱动,使无锡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知名品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提高。科技投入长期不足。据测算,无锡市R&D2005年只有1.6%,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3%以上的一般水平。高新技术产业薄弱,传统产业比重长期占60%以上。科技贡献率偏低。从技术进步的贡献来看,2003年无锡市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5%,工业为48.73%,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四)GDP增长与富民不协调

从无锡的发展状况来看,无锡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经济快速增长没有转化为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GDP的增长与富民的程度不协调。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GDP比例看,无锡分别为25.2%和12.3%,而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分别为 36.7%和 13%、38.4%和17.3%、89.2% 和31.1%,就是与苏南其他市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人均收入水平的“平均数”并不能说明“大多数”,无锡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明显。从城乡差别看,无锡由2000年的1.70:1持续扩大到2006年的2.05:1。从贫富差别看,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无锡市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差距由1998年4.71倍扩大到2004年为8.95倍。[3]

(五)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无锡产业结构偏重的趋向十分明显。“十五”期末,无锡市重化工业率大体保持在70%左右,由于这些产业大多能耗多、污染重,造成无锡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堪重负,一度达到了极限。至“十五”期末,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已增至2 243.84万吨标准煤,比“九五”期末增长1.16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2004年无锡人均耕地0.48亩,按常住人口计算仅0.37亩,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5.5亩的水平,甚至低于0.8亩的国际警戒线。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十五”期间,无锡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增长了1.8倍、3.4倍和2.3倍,5年平均增幅为 12.9%、27.9%和18.6%,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二、无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积极探索

(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十一五”以来,无锡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壮大。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9.1%,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 12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初步奠定了以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物联网和离岸服务外包、原创动漫产业为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其中集成电路和光伏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离岸服务外包、原创动漫产业位居全国第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营业收入)6 043.66亿元,与2009年相比实现了翻番。服务经济迅速发展,质态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2%。

(二)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十一五”以来,无锡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主动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和知识产权立市”上升为城市发展主战略,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两轮驱动,大力推动企业抢占“微笑曲线”两端。在全省率先实施引进海外留学归国领军型人才的“530”计划,积极推进“东方硅谷”和“人才特区”建设。到2012年底已累计注册落户 “530”项目1 631个,有47名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涌现出一批成长较快、潜力较大的科技型企业。全市企业“院士工作站”累计达到83家(其中省级48家),名列全省第一。全市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7%。狠抓人才工程实施和专项活动推进,全市人才总量达11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9万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超过7 000人,高技能人才10.3万人,为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十一五”以来,无锡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构筑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互动”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更高层次的战略布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对外开放园区为重点,加速了产业集聚,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目前,无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开放园区为载体、重点企业主导、大量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协作的经济格局。同时,把人才国际化作为推进经济国际化的关键,深入实施“530”计划,推进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江苏省“人才特区”建设,引进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快提升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努力把无锡打造成国际化人才高地。[4]

(四)全面开展生态重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

“十一五”以来,无锡把环境保护放到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来认识,确立环保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尤其是2007年的太湖供水危机,促使全市上下的环保意识空前觉醒。此后,无锡始终将生态作为衡量无锡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视作治理太湖的根本举措,提出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目标。坚持淘汰一批“三高二低”、“五小”企业。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和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加大了太湖治理的投入力度,实行“科学治太”。全面封堵直排湖(河)的污染源,实现城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全覆盖。大力研发高效节能环保设备,推广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形成符合生态工业文明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十一五”期间,无锡单位GDP能耗下降20.96%,COD 和SO2排放累计削减32%以上。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明显改善,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4%,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林木覆盖率达到25.1%,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五)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十一五”以来,无锡市突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贯穿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人人共享,让幸福无锡人人向往。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发展目标,把扩大就业、支持创业作为民生之根本,把完善保障、扩大覆盖作为民生之底线,把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作为民生之追求,致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6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 509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含偶尔居住)3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7.6平方米。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98%,城乡低保全面并轨。全市实际参合农民109.24万人,人口覆盖率100%。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历史文化保护成绩斐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展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三、苏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

如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速水佑次郎认为,能否顺利跨越陷阱,关键是经济发展能否由要素投入型成功转向全要素生产型为中心的发展;哈默德、科瓦斯奇等认为由利用“后发优势”和“对外开放优势”的工业发展向以知识为中心的创新发展转变是克服陷阱的关键;施瓦布提出,经济发展三阶段说。总体而言,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要从经济入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低水平的发展转向高水平发展,从低质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不公平发展转向公平发展,从不协调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从不可持续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5]“十一五”以来,苏南地区虽然在探索“中等收入陷阱”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苏南地区发展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还没有完全化解,还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收入区段上限阶段的关键时期。为此,苏南地区要在总结自身探索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苏南现代化发展之路。

(一)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根本战略

从世界经验看,要想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多年来,苏南地区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转型过程中还遇到一些困境。因此,苏南地区应当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战略,不能因为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境而发生任何动摇。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苏南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江苏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依靠科技进步,走工业化与信息融合,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

日本、韩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后,科技创新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环节。[6]目前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资。为此,苏南地区今后必须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依靠科技驱动和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尤其要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要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快高端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快人才高地建设,使苏南成为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之地。

(三)把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极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兴支柱性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先导和带动作用,有利于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因此,苏南地区要超前筹划和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要结合,紧跟世界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根据自身已有的基础,确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建立健全产业发展、鼓励新产品应用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交易体系,攻克关键技术,着力培育和打造大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低碳绝色经济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和优势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一批产业链长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四)把维护社会公平作为基础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7]因此,苏南地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劳资和谐,减少不稳定因素。要着力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行动计划,通过提高企业效益和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加转移性收入,形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把推进全面改革作为根本动力

通过改革来增强苏南发展的动力,破除阻碍苏南地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尤其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要完善市场体制,改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要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要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要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体制。要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都要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要打造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既要有“管”的本事,更要有“活”的能耐;另一方面要提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1]王一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J].中国投资,2011(3):24—29.

[2]李建波.论创新型经济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J].前沿,2011(7):110—113.

[3]陈全生.苏南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剖析——以无锡为例[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9—41.

[4]高友才,周柯,曹东坡.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包容性产业创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27.

[5]龚高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探讨[J].江南论坛,2012(11):16—17.

[6]陈彩娟.借鉴日韩新发展经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未来与发展,2012(6):39—43.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

The“Middle-Income Trap”Faced 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Resolving Path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Thoughts of Wuxi”

XIAO Xin-yue,TAN Jun,WU Wen-qin
(Party School of CPC Wuxi Municipal Committee,Wuxi 214086,China)

Seen from the data analysis,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is in the upper stage of the revenue section described by stepping across the“middle-income trap”.However,we should clearly see that,this doesn′t mean that southern Jiangsu region has successfully crossed the“middle-income trap”.Instead,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that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still have a distinct feature of the“middle income trap”.To this end,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its own exploration,southern Jiangsu region should learn from the overseas experience and lessons,adhere to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as a long-term strategy,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s the key link,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as a new growth pole,defend social justice as an important basis 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 reform a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so as to lead a modern development road of successfully stepping across the“middle-income trap”in southern Jiangsu region.

modernization;middle-income trap;southern Jiangsu region;resolving path

C912.8

A

2095—042X(2014)01-0048-05

10.3969/j.issn.2095—042X.2014.01.011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3-11-28

肖新岳(1960—),男,江苏无锡人,中共无锡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党的建设研究。

江苏党校系统2012年度重点研究课题(XT1210)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苏南地区无锡
无锡一棉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