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国技术转移对策研究
2014-03-25蒋鹏举李克林
蒋鹏举,韦 平,李克林,张 玉
(1.常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 常州 213022;2.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3.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江苏 常州 213164;4.常州市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江苏 常州 213022)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国技术转移对策研究
蒋鹏举1,2,韦 平1,李克林3,张 玉4
(1.常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 常州 213022;2.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3.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江苏 常州 213164;4.常州市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江苏 常州 213022)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促进国际技术转移来协作发展高科技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是国际经济发展主要趋势之一。当前,跨国技术转移活动呈现出日趋活跃的发展势头,并且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彼此互动,直接影响全球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区域创新体系内,对跨国技术转移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研究对策,并探索跨国技术转移机制对提升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能力有重大意义。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国技术转移;对策研究
2013年5月6日,国务院网站公布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带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我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与优化,这些有利方面为苏南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现有的跨国技术转移的实践缺少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亟待该领域的理论与研究。
一、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技术转移
近年来,国家通过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进行探索,作出示范[2]。“十二五”期间,江苏人均GDP从7700美元攀升到1万美元,2012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徐南平院士认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应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支撑,以高新区发展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三区五城多核”的创新布局。从江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作为科技大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性战略规划将加速江苏经济的发展。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沿沪宁线城市带,由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共同组成,属于既有协作又有竞争的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域,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一个示范性工程,其示范主题很明确,那就是“区域自主创新”。[3]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加速推进的机遇,以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势在必行。当前江苏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目前国外在环境、生物、纳米、新能源等领域都有比较成熟的技术研究,跨国公司和产业联盟都在不断开发新技术。
瞄准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坚持走“技术高端化、布局集群化、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依托核心先进技术,提升苏南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势在必行。
二、苏南地区跨国技术转移的现状及典型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创新的资源要素沿着高效率的轨道向能产生高效益的地区流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规律。近年来,发达国家正逐步将研发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为发展中国家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创造了机遇。江苏省是我国发达地区之一,具有较大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拥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和条件。积极开展跨国技术转移,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已成为现阶段苏南地区实现技术跨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机遇和途径。[4]下文分析了苏南几个城市目前的跨国技术转移模式。
(一)南京: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完善国际合作载体建设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推动江苏省产学研合作走向国际化,营造全球创新成果、人才和研发机构云聚江苏的良好氛围,推进全省主导产业技术需求与海外科技资源对接,促成更多全球先进技术到苏南地区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力求在吸纳国际一流研发机构、海外优秀创新人才参与全省产业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实效,使海外科技创新资源真正成为全省产业创新的重要技术源和项目源。南京市跨国技术转移的模式是:(1)引进一流的研发机构,推进国际联合研发,加速研发创新资源的集聚;(2)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利用当地科技资源开展研发,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3)完善国际合作载体建设,增强吸纳和释放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推动国际产学研合作。
(二)苏州: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苏州市围绕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重点需求,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海外技术创新资源和合作伙伴,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科技合作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为创新国际化营造环境氛围。优先支持与苏州市共建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重点鼓励国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等以联合共建或独立建设的方式设立“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技术转移业务,促进先进技术成果在苏州市实现高效转化。苏州市重点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和跨国技术转移,推动苏州市成为国际先进技术、创新人才和创新机构的集聚地。
(三)无锡:构建人才汇聚政策体系,全力推进创新国际化工程
无锡市为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全力推进创新国际化工程,组织实施《关于深化“530”计划建设“东方硅谷”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构建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向无锡汇聚的人才政策体系,为无锡市新增 “530”企业191家,“530”企业累计达182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和超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9家和116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70.9%。2012年“530”项目引进质量、创业人才和团队出资大幅提升,引进了海泽医疗、智联天地、海古德新等技术优势明显、产业化前景好的企业。由科技领军人才创办的民营企业众森源生物技术公司引进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并建立了生物科技中国(宜兴)研究院,率先实现了由“530”企业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建立研究院的重大突破。中美科技创新园获批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和“下一代宽带卫星网络运营中心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成功签约;成立了无锡中欧国际技术转移及孵化中心,中以和中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麻省理工学院产业联盟会员无锡创新创业基地等国际合作创新载体向1000多家企业推介了189个项目,其中签约11个。
(四)镇江:吸纳优质国际科技资源,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
镇江市积极利用“中国江苏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的平台和资源,集聚吸纳一批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来镇转化;在新材料、海洋工程、航空航天配套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与独联体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推进江苏科技大学与乌克兰国立造船大学的校际合作,指导两校共建跨国技术转移中心,提升了镇江市船舶及海洋工程学科的核心竞争力。镇江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吸纳优质国际科技资源,以对俄科技合作来带动对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
(五)常州:开展“逆向国际科研合作”,探索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模式
常州市科技创新工作主要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积极引进整合国际国内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着力提高科技综合实力。目前,常州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33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320个。共建有孵化器21家,在孵企业3610家。常州市主要面向欧洲、美国、以色列、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与常州市合作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认可常州三种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三种模式是:(1)国际技术转移及联合研发;(2)合作共建创新国际化平台载体;(3)逆向境外科技创新合作。
目前,常州更多的有实力有国际创新意识的公司已经开展“逆向国际科研合作”,挖掘和利用海外智力资源,直接利用境外高端人才、先进科研条件和创新环境等研发资源在境外开展研发活动,委托境外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跨国技术转移为常州科技创新提供了引领和支撑,助力常州产业转型升级[5]。
三、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国技术转移的战略思考
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苏南五市应积极探索国际技术转移的新模式,在推进国际技术转移能力建设进程中,各市均应围绕主导产业,发挥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结构趋同,完善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组织领导机制。
(一)建立健全跨国技术转移的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
高度重视各区域跨国技术转移对促进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由省科技厅和省国际交流中心牵头组织,打造统一的苏南国际科技合作品牌。目前苏南五市还处于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少联动和合作的状态,为加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内部的联动,迫切需要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多元国际技术转移模式与商业化组织模式。从苏南五市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来看,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以产业集群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6]政府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中介组织之间都缺乏足够的联动,难以充分发挥知识共享和技术学习的潜力,而这恰恰是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创新体系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及相关载体建设,构建并完善平台、载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1.搭建有利于国际技术转移的相关平台,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扩大企业与国际高科技企业、著名研发机构、高校的科技合作范围,有效推动江苏省企业利用海外创新资源。
2.组织综合性、多领域的大型跨国技术转移对接会及专题技术领域、具体国别技术对接活动,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在江苏省重点关注的生命科学与医药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孵化转化载体与来自国外的高科技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就技术转让、联合研发、高端科技人才引进等进行交流与洽谈,在前期信息沟通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洽谈推动合作。
3.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技术转移合作网络。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引进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由政府架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外技术转移的对接通道。通过运作引入国外技术转移网络的服务模式,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建立世界技术先进国家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市技术创新互动的网络体系。依托技术创新与转移的网络体系,开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化发展的一站式服务,使之成为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对接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强化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及调整各级政府科技资金支持重点、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导国际科技合作开展
科技部省市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简称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是2001年由科技部启动,由中央经费引导,地主政府和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出资,形成的统一的对外合作体系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平台。开放环境下开展深度的国际研发与创新合作,坚持我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世界研发与创新资源,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难题,利用我国签署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实现重点领域的重大突破。[7]加强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管理与服务,促进其在合作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小企业创新活跃,国际合作意识强,建议省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能重点关注一批中小企业的跨国技术转移合作项目。
(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中介建设
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服务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是集经济、科技、市场和产业知识与信息等一体化的服务,国际科技中介机构是重要的区域性技术转移机构之一。
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机构要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观念,开展与国内外各类中介机构的合作,交流各种信息,促进项目的有效对接,与世界科技先进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设高效、务实的国际合作网络;推动国际技术向我国的有效转移,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向企业推广、介绍有发展潜力适用技术项目,推动实质性的合作。
经过多年的国际科技合作服务模式探索,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中介对科技推广与合作的认识逐步加深与完善,不仅在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得到深化,而且在战略层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并逐步形成了两个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模式。第一个模式是为区域内特定行业提供多样化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例如,依托国内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等机构,与国外机构逐步开展科技合作,举办国际科技交流会,展示科技成果,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与科技企业参与,引进高端项目,推进区域内高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8,9]第二个模式是围绕特定技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促进中外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双方的技术转移或研发合作。与国外政府、企业、机构、组织共同举办技术交流与转移洽谈活动,组织中外企业、机构间的一对一的技术合作谈判活动,为后续的深度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EB/OL].(2013-04-22)[2013-10-08].http://wenku.baidu.com/view/d0bc66d76f1aff00bed51ebf.html.
[2]李学勇.201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3 -02-22)[2013-10-08].http://www.gov.cn/test/2013-02/22/content_2338302.html.
[3]刘颖,顾长青,汪信,等.标准化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2(9):83—86.
[4]赵刚.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进跨国技术转移——实施国际化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国高新区,2012(11):20-24.
[5]丁方晓.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进跨国技术转移——国际科技合作成为江苏开放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N].新华日报,2010-11-11(A08).
[6]张文娟.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的阳光大道越走越宽[J].中国农村科技,2010(11):72—73.
[7]战炤磊.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突出难题与推进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5):37—41.
[8]李克林,丁建宁,陶国良,等.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服务社会发展方式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61—63.
[9]束惠萍.产业机构转型中要着力发展新兴优势产业——以常州高新区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9—40.
Countermeasures to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of South Jiangsu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JIANG Peng-ju1,2,WEI Ping1,LI Ke-lin3,ZHANG Yu4
(1.Changzhou Science&Technology Bureau,Changzhou 213022,China;2.School of Pharmaceutical&Life Scicenc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 China;3.Cooperative Offic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4.Changzhou Foreign Science&Technology Exchange Center,Changzhou 21302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knowledge based economy,one of main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lies in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to assist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ology industry,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accelerating local economic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Presently,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becomes more and more active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echnical innovation,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influences directly globa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As to innovation system of South Jiangsu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finding out problems,studying countermeasures,probing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city of South Jiangsu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South Jiangsu;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countermeasure study
F273.1
A
2095—042X(2014)02-0060-04
10.3969/j.issn.2095—042X.2014.02.013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3-10-15
蒋鹏举(1979—),男,江苏江都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科技管理和生物医药研究。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R201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