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4-03-25杨竞雄

杨竞雄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杨竞雄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意识形态治理”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的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保持国家核心价值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整合国家全方位各领域主体构筑治理合力;注重治理手段的隐蔽性、渗透性和法治性;运用资本和技术力量为治理工作保驾护航。对我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启示: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夯实舆论阵地、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顺应世界潮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

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启示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至今仍广泛充斥于世界,这不仅因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1]更因为这些国家普遍实行了意识形态的治理模式,进而极大提高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效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党治国理政中“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属于国家治理体系,亦对其具有定向导航、凝魂聚气、评判调节等功能。我国要积极借鉴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方略及其经验。

一、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中,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觉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之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这个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理论表达。”[2]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学说或意识形式都属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畴。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意识形态的生产、传播和管理工作。而“意识形态治理”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地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就是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治理和用美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国家治理的有机结合。

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和拓展本国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对内巩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本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国民的政治价值认同,以达到维护统治秩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对外软硬兼施地推行本国的价值观及其政治制度,将对外传播战略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使世界各国服从并服务于本国的战略利益。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主体包括四个层次:一是领导主体,即作为美国资产阶级集团政治代表的执政党(在美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民主、共和两党的党派之争和轮流坐庄);二是主导主体,即执政党领导下的政府力量,如:国家层面的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国家艺术与人文基金会、各州和地方层面的艺术与人文委员会等;三是参与主体,即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组织,如:政治党派、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单位、科研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四是终极主体,即作为实践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而治理客体则指向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即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等;二是物,即意识形态领域内外各种物质性资源,包括意识形态治理体制内的机构设施、运行制度及相关资产等;三是人,即意识形态部门的工作人员、国家各级政府公务员及社会成员。

二、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

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建筑在十分成熟的政府力量、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及其三者之间有效互动制衡的基础之上,与其固有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美国政府虽然没有一个专门的显性部门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直接管理,但美国政府从上至下、从政府到民间皆有一套完备的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实行间接管理的庞大体系[3],通过辩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变”与“不变”、极力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整合各治理主体以形成合力、熟练运用资本逻辑和先进技术进行治理等一系列极具现代性色彩和启发意义的治理方略从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第一,保持国家核心价值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当代美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石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和法治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理念序列,它与美国移民拓殖的历史命运、相对隔绝的地理区位、独特的多元文化和国家发展轨迹相适应,历经了从最初的对摆脱殖民统治和“国家独立”的热切呼唤,到南北战争时对黑奴制的鞭挞和“国家统一”的迫切诉求,再到两极格局结束后肆意推广本国价值观以及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生或显或隐地激烈交锋等一系列形态演化。这些被赋予“最普遍形式”的意识形态于美国不到三百年的民族历史中凝练而成,从“常青的生活之树”中进行极具张力的理论建构,在国家政策措施及其执行层面始终保持着一致性和一贯性,深深根植于整个美利坚民族的意识深处,成为了一种美国民众不自觉的内在信念和一种“背后的、持久的和不易改变”的“超稳定”结构。美国不仅运用灵活恰当的表述方式和传播方法,使国家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而且在美国的意识形态对外战略中,通过对以宽泛“能指”掩饰明确“所指”的“普世价值”和“宪政民主”等话语陷阱极力宣扬,造成了一些国家的思想混乱、政权更迭和局势的持续动荡,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则是以摆脱意识形态束缚之名来行摆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之实,其目的无非是想买卖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其制度的私货,这种诡谲的政治策略背后若隐若现的是一种阴险的和平演变的政治战略[4]。

第二,整合国家全方位各领域主体构筑治理合力。美国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其国家、市场和社会力量都发育得非常充分和健全,且相互之间的互动和制衡也相当地有效和规范。在具备稳定性和灵活性、包容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下,各治理主体皆以各自独特的途径和方式发挥作用从而汇集成治理合力。在唯资本的逻辑马首是瞻的美国,政党活动尤其是两党竞选往往被嘲笑为应接不暇的政治闹剧,但从普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强化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国家凝聚力而言,又是非常有效的平台和绝好时机。政府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在意识形态治理中却极力隐蔽自己的身影,通过经济、法律、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来塑造有利的社会公共环境及保证其他各类主体治理行为的规范性。“形散而神不散”的美国学校不仅明确“课程设置应当为哪个政治目的服务”[5],而且近年来开始注重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类问题,如:这个领域的历史传统如何?它所涉及到的经济与伦理道德有哪些?新闻、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不仅是美国向其民众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喉舌和重要载体,也是美国向其他国家渗透本国意识形态乃至颠覆他国政权的有力工具。宗教活动是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宗教信仰整体上呈现多元化,但它们更多地“构成了美国民主和人民自治思想的最深厚基础”[6],从而成为了“美国精神”的化身,在增强民族认同和自豪感、进行社会整合、传播和扩张意识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注重治理手段的隐蔽性、渗透性和法治性。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以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造成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假象,从而成功地掩饰了美国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对“异质思维”制裁的严厉程度。在向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人权、宪政等抽象的美式“道义”原则中实现本国的利益最大化并自辩道:我们从不把这些东西强加给任何国家,但是我们坚信这些东西不管在什么国家都应该得到悦纳。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巧妙地掩盖了其“技术统治意识”的意识形态功能。美国通过设置隐性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和生产文化产品,制定和执行具体的社会政策,引导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与核心价值理念相适应的舆论氛围,使美国民众无不置身于“美国精神”的熏陶之中。从1620年第一批殖民者签订《五月花号公约》起,美国人就倾向于制定一个对大家都有益的方案来管理自己和协调社会。这种法治精神还可从美国人所信奉的“个人主义”中觅得根源: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不仅是表现为低层次的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等的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它还包含着“等价交换”的资本主义精神,即“我捍卫我的权利,也尊重你的权利。”在崇尚主体自由的美国及其发展历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的自由建立在尊重他人的自由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建立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完美秩序就必须依靠法治的力量并确立起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因此,虽没有针对意识形态的专门法,但美国将“凡是一切具有道德教育职能的组织或部门……都与学校一样,负有道德教育的职能”[7]的规定融入了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之中。

第四,运用资本和技术力量为治理工作保驾护航。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强调:“应当慷慨地支持美国新闻署和自由欧洲电台……在宣传上花一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美元。”[8]因此,美国政府每年都会在“美国之音”等传媒和出版事业上花费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以便宣扬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掌控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导向权。目前,无论是传统的媒介(如:报纸、杂志、电影),还是新生代媒介网络,美国都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引领世界潮流,“美国垄断了传播与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9]而在美国本土,外来节目的市场占有率仅有1.2%,美国电影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不足10%,却占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10]。从此意义上说,美国的声音就是世界的声音。美国还通过设置各种基金项目(如“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利用一些既有的国际性基金组织(如“诺贝尔奖”)、派遣一些专家学者和留学生或其他人员,以“援助”和学术交流讨论为名,或明或暗地支持一些学术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甚至频频资助类似于“藏独”、“疆独”和“台独”等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绞尽脑汁干涉他国内政。美国还不惜巨资地在全国各地建立并免费开放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设施,如: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馆、马丁·路德·金纪念馆、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战争博物馆等,这些载体记载着美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美国精神”和意识形态因素,是美国民众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三、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启示

在因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所形成的新权威体制和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国家治理”是指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其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1]。因此,我国既要敢于和善于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从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经验中剥离出一般规律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现代化,又要从我国的具体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出发,避免照搬“美国模式”的经验主义错误及为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埋下伏笔。

第一,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实现了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跨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已经完成了从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飞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从过去工具性极强的政治价值的一味灌输到今天更加关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筑造共同精神家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人本主义嬗变;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式的“中国梦”话语体系已成为活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凝聚亿万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一面旗帜。以此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演进路径,“变”的永远只是意识形态中的具体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手段,而其内涵的核心价值却是永远“不变”的。因此,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辩证法,在确保其核心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意识形态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使之成为不同阶层和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厘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结构中的价值理想、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三者混乱重叠而导致的意识形态僵化和封闭化;要充分挖掘国家制度中蕴藏的伦理因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约民规和各行各业的规章准则之中;要注重“理性式话语转换”和“感性式话语转换”,既要根据不同时空和不同群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序列灵活多样、富有个性地加以表述,又要利用一切机会和一切条件,以感性的语言和标语口号等形式不厌其烦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使其深入人心。

第二,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把握不同主体在治理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并由此探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横向互动有机结合的共治型运行体系:(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但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要进一步破除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旧思维体制,善于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把人民大众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在中国国情下,政府仍然是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利维坦政府”必须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还要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和简政放权,培育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3)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再生产、传播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明确自身功能性定位,完善自身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顺应、发掘和引导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助力。(4)人民群众是治理结构中的终极主体,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家庭、社区或其他各类非正式群体等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可兹利用的有效载体,因而必须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主人翁积极性。

第三,夯实舆论阵地、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12]。因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的原则,加强对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干部和把关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新闻道德委员会”等机制监督,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和管理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高超业务水平的人手里。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基础性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加强对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的重点培养,加强对任职于外事部门中理论人才的重点栽培,建设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大力加强国际化传播交流平台阵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在渗入中国价值理念的同时努力提升新闻信息原创性、时效性和大众性,为国际社会提供观察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中国视角,使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具穿透力和说服力。要以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襟报道好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想新知识,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与此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国际性意识形态斗争和国际舆论引导的战略策略,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彰显好中国风骨。

第四,顺应世界潮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13]。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相互交织且不断深入的境遇下,多样信息选择和新型传播方式使我国舆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舆论管理模式也受到严重挑战,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凭借技术优势向我国不断渗透,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竞争的主战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能否夺得“制脑权”,已成为衡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所在。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制定全面的信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引领治理创新;要积极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健全网媒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实现网络实名制,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依法打击网络造谣传谣等恶劣行为,依法治理网络社会,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要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和技术研发队伍,有意识地培养网络理论、文艺队伍和“意见领袖”,繁荣网络优秀文化,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网上宣传方式,正确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要完善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下的网络舆情统筹机制、预警机制、研判机制、联动机制、应急机制、评估机制及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不断促进管理过程的有序化和科学化。

[1]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0.

[2]郑永廷,任志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7):46-51.

[3]徐长银.美国文化管理的特点[J].红旗文稿,2011(22):34-36.

[4]胡凯,杨竞雄.论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的巩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98-102.

[5][美]卢瑟·S·路德克.建构美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M].王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49.

[6]农华西.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57.

[7]赵康太.试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4):48-51.

[8]姚宝权,等.二战中的广播舆论战[EB/OL].http://media.people. com.cn/GB/22114/42328/77497/5316669.html,2007-1-23.

[9]冯峰.美国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战略[EB/OL].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4/0326/c40531-24739817.html,2014-3-26.

[10]梁相斌.外国控制新闻的主要做法[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4/49156/9030359.html,2009-3-26.

[11]秋石.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怎样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J].求是,2014(1):8-11.

[12]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

[13]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2-28.

ContemporaryAmericanIdeologicalGovernanceanditsEnlightenmentsforChina

YANGJing-xiong
(SchoolofMaxism,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3,China)

“Ideologicalgovernance”isadynamicprocess,thegovernancebodythatbelongstoandattachestoacertainrulingclassof societyintegratestheresourcesinsideandoutsideideologicalfieldbyusingformalandinformalsystemanddiversegovernance-manners,thatworktogethertoachievethecommongoal.BasicstrategiesofcontemporaryAmericanideologicalgovernanceinclude maintainingthenationalcorevaluesstabilityandflexibility;integratingallareasofthebodytobuildacomprehensivenationalgovernancetogether;focusingongovernancemeans'concealment,permeabilityandnomocracy;usingcapitalandtechnologytopromote theideologicalgovernance.EnlightenmentsfortheChineseideologicalgovernanceincludepromotingsocialistideologytokeeppace withtimes;buildingtheChinesesocialistideologicalgovernancemodel;reinforcingthepublicopinionpositionsandideologicalwork team;followingtheworldtrendtostrengthenthenetwork'sideologicalgovernance.

America;ideological;governance;enlightenments.

D64

A

1672-934X(2014)05-0053-05

2014-06-2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A238)

杨竞雄(1990-),男,湖南益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意识形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