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

2014-03-25杨庆芳

关键词:认同度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杨庆芳

(长江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移动互联网入侵高校课堂,使课堂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教师获取学生认同的难度加大,应该采取借助外力“屏蔽”移动互联网、增强学生网络控制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度、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构建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和创建移动互动教学新模式等对策。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加大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课堂是大学教学的主要平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渠道。课堂上学生抬头看黑板是一种良好的师生交流方式,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对学生而言,通过看黑板、记笔记,跟随老师的节奏认真听讲,可以把握老师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课堂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看着黑板,和教师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出教师的教学激情,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然而进入大学后,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学习更多依靠学生个人的自觉,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意愿,以及对教师的认同程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入侵,更多新鲜、刺激的信息诱惑着学生,很多学生沉浸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超量信息中,难以抬头。曾有记者对1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70%以上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35%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网络聊天。老师的教学要与庞大的互联网络开展竞争,这无疑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

加大了高校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但移动互联网使课堂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往往通过网络获取答案,这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最终加大了高校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甚至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高校教师获取学生认同的难度加大。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认同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学生只有对授课教师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才会在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中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认真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各项任务。然而与移动互联网环境丰富的信息相比较,教师的知识肯定是有限的,教师掌握的知识优势也越来越小,学生也不是非得听课才学到相应的知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也越来越低,导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不断下滑,教师想获得学生的认同难度越来越大。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课堂管理的对策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课堂的“入侵”无疑加大了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但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制止,或者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而应采取合适的对策。

借助外力“屏蔽”移动互联网。在校大学生因为年龄和社会经历的原因,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手段“屏蔽”移动互联网的泛滥,如要求学生上课关掉手机或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或统一管理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或在上课时段在教学区域屏蔽移动网络信号等手段来减少移动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增强学生网络控制力。外部手段对于移动互联网在课堂“横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真正解决互联网对课堂的不利影响,需要增强学生控制网络的能力,在心理上自主地“屏蔽”互联网,让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真正做到收放自如。

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教师教学内容的陈旧与学生“求新”的矛盾是影响“抬头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度,用新颖的知识吸引学生,做到老师讲的知识比网上的要全面、准确、深刻或新颖,更有条理或逻辑性,吸引学生的认真听讲。

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依赖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广博的学科知识,更需要科学的授课方法,要把学生从网络世界拉回到课堂中来,教师就必须让课堂生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生动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积极的情感、饱满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灵共鸣。同时还可以借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来吸引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度。学生对所学习课程的价值认同度直接影响其学习该课程的态度,只有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作用,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授课教师应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该课程与其它课程和学科的联系程度,以及该课程的广泛应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从移动互联网络中拉回来,通过对课程的价值认同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认同度,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心理认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针对课堂内容交流和探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认同度,所以教师就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上课时间,遵守课堂纪律,同时以丰富的学科知识获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并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最终以良好的教师形象而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

构建教与学的新型关系。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都将教学双方的关系定位在教与学的主客体上,这种主客体关系将教与学的双方都对象化了,必然会导致教学双方的紧张关系,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双方只有构建“主体—主体”的新型关系才能实现教学合一的目标。作为主体的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不断丰富知识,教师则利用经验和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和无关信息的干扰。

创建互动教学新模式。互动是有效学习与信息交流的关键。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手机互动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互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并且互动过程更生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学生中间组建QQ群和微信朋友圈等,引导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通过即时互动和合作进行学习,学生之间分享知识,相互探讨。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互动,移动互联网使师生互动将更加开放、多元和频繁,比传统教学更加丰富。

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对移动互联网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关键是要趋利去弊,为我所用。对移动互联网不利的、消极的因素要通过改善教学内容、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形式进行弥补,与时俱进,适应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将学生吸引到教室里,吸引到教学内容上,师生互动,尽可能成功地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莫梅锋、刘潆檑.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课程的教学互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

猜你喜欢

认同度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