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思潮对中国梦认同意识的影响

2014-03-25林燕青袁小云

关键词:思潮价值大学生

林燕青 袁小云

(福建工程学院 思想理论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118)

社会思潮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诉求,是在社会中传播、渗透的思想倾向和潮流,是现实的某种反映。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历来是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重地。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过于感性化,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认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通常容易滑入各种误区。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就像双刃剑,既可能成为大学生认同中国梦的助推器,也可能成为大学生认同中国梦的绊脚石。因此,厘清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中国梦认同意识的影响,探寻科学引导社会思潮,强化大学生中国梦认同意识的路径,是摆在现实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理论消解

我国存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还存在着多样的非主流社会思潮。它们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体现了现实生活中消极负向的方面。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砺,这些多元化的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消解他们对中国梦的认同。

当下流行的社会思潮多半打着“人性”、“人权”、“自由”、“民主”等幌子,以张扬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试图消解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如以西方宪政民主质疑人民民主,以普世价值否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新自由主义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崇尚个性化发展,很容易受这些思潮的干扰。受其影响,部分大学生将价值追求等同于利益需求,道德标准异化为道德标签,先进文化曲解成外来文化,以人为本当成以己为本。他们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视为虚无飘渺的东西,一味追求物质和感官刺激,使生命降格为凡庸琐屑的享乐,蜕变成本质上消极的过程。缺失了理想信念的大学生,过多地关注个人利益,眼前利益,背离了中国梦的宏大主题,动摇了对中国梦的认同。

理想信念的消解,必然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部分大学生将自己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作为自身价值的衡量尺度。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技能等实用知识的学习,不注重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甚至将其人生信条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之上。长此以往,这部分大学生工具理性过分张扬,价值理性严重缺失。他们有的国家民族意识淡化,国家社会责任感淡薄,对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梦难以产生正确的认同;有的则表露出愤青心理,对社会现实和个体的生活处境强烈不满,但又没有超越现实改变现实的能力。这种现实困境,促成他们质疑国家、政党及其主张,从而导致对中国梦的价值指向、实现路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理论的消解。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中国梦认同意识的理论消解,还体现在它们富有蛊惑性的辞藻混淆了大学生的理论认知,比如20世纪90年代流入我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它极力强调,知识分子是超阶级的,代表社会良知的,理所当然的公共事务的介入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人。然而事实上,知识分子总是从属于某个群体或派别,他的社会批判是以其对当时社会的基本价值判断为前提的。一味主张知识分子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实质上是要通过宣扬所谓的知识自主性,来与我们党和国家争夺话语权,带有明显的政治企图。可见,借助那些美好或共同词汇的表达,社会思潮极有可能成为少数大学生的替代选择,使其否认主流思想。

中国梦既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激励,是中国走向富强的保证。若对社会思潮放任自流,任凭其侵蚀和替代主流意识,淡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就会使主流意识不知不觉地陷入危机。这将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当代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心理互动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者。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并不会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思潮,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筛选与重构。虽然囿于自身认知水平和思维结构,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认知未必能正确和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思想碰撞中,社会思潮必然与大学生中国梦的认同意识产生双向心理互动。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中国梦认同,可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思想流派、理论学说,社会思潮多是针对当下的具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解决社会问题,这有助于大学生拓展思维,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促使其理性思考并提升其社会责任感。而中国梦“必然浓缩着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评价,对于当今各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对于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考量”[1],因此,社会责任感越强烈,越能够深刻认同中国梦。

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当下流行的社会思潮和中国梦往往呈现出对立的态势。大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一旦他们广泛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充分了解当代各种社会新思潮的特点,深刻认知那些美丽词汇背后的真实价值内涵后,他们通常能够区分对错,明辨是非。在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反思中,扎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然要求的中国梦,凭借科学性和强大的理论自信,势必在彼消此涨的意识对抗中,得到大学生更强烈的认同。但同时,社会思潮对大学生认同中国梦也可能导致负向消解效应。如前所述,各种社会思潮假借人类共同的美好字眼,含糊其真实内涵,可能造成大学生中国梦认同意识的权威消解。正因为社会思潮对青年影响的两面性,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科学的,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思潮,批判和抵制反科学的,阻碍社会发展的社会思潮。中国梦是深刻政治理论的通俗表达,是当代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只有达成共同的认知,我们才能不断接近梦想,实现梦想。

三、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的实践互动

多种社会思潮的共存,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现象。历史告诉我们,社会若只有单一思想是可怕的,不同思想之间可以彼此磨砺,共同发展进步。我们应当允许各种社会思潮共生共存,以形成对中国梦的实践互动。当然,不同思想之间的地位与作用是存在差异的,主流意识理应积极引领多种社会思潮,这样才能确保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多元的,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相关调研显示,当前对大学生有显著影响的社会思潮,主要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2]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它可以也应当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坚持中国梦在多种社会思潮中的价值引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前有些人主张以淡化意识形态及阶级调和的思维来对待不同的社会思想意识,其实质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结果必然是偏离正确方向,无法正确引领社会思潮。多元观念虽然客观存在,但它也有好坏之分,不同思想尽管都有合理性或善意的价值内涵,但其内涵又有不同的意义表达。比如,众多社会思潮都以民主、平等、自由为口号,但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赋予这些词语的政治内涵却是不一样的,它的真实意图往往和人们从字面上所做的理解和宣传不一致,所以,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严格区分各种意识形态普遍性表达和真实意图之间的差异,合理吸收社会思潮中有价值的成分,摈弃那些消极颓废的成分,将各种社会思潮明确导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践行中国梦保驾护航。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并不是主张一言堂。用中国梦引领社会思潮,要允许思想争鸣,以形成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意识形态格局,如果一味粗暴地限制禁止不同的言论,不仅无法提高人们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而且也极易引发人们的反感甚至抵触情绪,况且,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各种不同的言论主张,也难以实施有效的封锁,所以,应当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包容多样,以形成和而不同的意识形态格局。只有让大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中国梦的科学性、时代价值,认清各种社会思潮的伪善性,才能真正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用中国梦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大学生中国梦的认同意识,在实践中,必须开拓多样化的渠道、机制和方法,增强其引领的实效性。个体思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起点,对于个体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前提;社会教育是理想信念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校教育的强化与补充。高校应积极沟通、融合、联系家庭与社会,致力于调节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大学生施加的不同影响,并尽可能调适三者的合力,用中国梦来释疑解惑,引领思潮,促进社会和谐,为大学生认同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中国梦是兴国之魂,不仅关系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若放弃主流舆论阵地,就会给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提供滋生土壤,最终使社会主义蒙难。我们只有坚守并拓展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载体,以多种形式,生动具体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实现中国梦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才能让大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刻自觉地认同中国梦,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社会思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本身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社会存在。主体性就是人性之所在,如存在信仰、理想、情感、道德等等。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人性迷失,主体性丧失,从而导致信仰缺失及道德沦丧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从大学生主体建构维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中,面对一些社会问题与矛盾,大学生往往会产生许多想法与观念,但其又尚未形成稳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价值取向呈现出不稳定和多样化。时下活跃的社会思潮,多是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描述,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评判。一些社会思潮以社会实践为宏大背景,对缺乏实践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可能与他们的经验相契合。大学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缓冲期。这时期的大学生充分接触多样的社会思潮,对其多角度认知社会,思考自身价值,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达成社会思想共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梦必然要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中流砥柱。当代中国梦不仅重视客体理性,也重视主体理性。中国梦促使大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生活热情和充实的精神状态,始终朝向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道德的追求而努力,从而构建了大学生的主体性。

总而言之,青年学生是中国梦最活跃最有朝气的描绘者,是中国梦之队当之无愧的先锋。然而,大学生也正处于最易偏激,最易惘然,最易受挫的年龄段。他们对社会思潮最敏感,受其影响最大。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思潮深层次生动地反映着社会发展状况,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相对持久的影响。当前,应抓住举国上下热议中国梦的最佳时机,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引导多元社会思潮有机融合起来,使大学生能理性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增强对自身所肩负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识,增强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意识,以激发其强烈的爱国心,强国愿,报国志,使其将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激情,进而凝聚同心,共同传递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引导中国梦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6).

[2]李亚员.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思潮及原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思潮价值大学生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大学生之歌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