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氏父子”使金述论

2014-03-25李明明

关键词:金朝金主金国

李明明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南宋初期,内部政局飘摇不定,外有金朝虎视耽耽。为了维持岌岌可危的政权,以高宗为首的南宋朝廷把希望寄托在与金国的议和上。为了转达曲意求和的苦心,南宋以探访被金囚禁的二帝为名向金朝派遣了大批使节。其中,鄱阳人洪皓、洪迈和洪适父子三人先后作为特使出使金朝。父亲洪皓出使金朝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为南宋政权收集情报,做了很多有益于宋金各族人民的事;儿子洪迈和洪适出使金朝都出色地完成任务。洪氏父子三人的忠义与洪氏家族忠义传家的传统有重要关系。

一、洪皓使金

“洪氏父子”三人中洪皓是父亲。他出使金朝被扣留十五年,忠贞不屈,还收集金朝的情报传递给南宋朝廷,收集金朝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方面的资料编撰成书,为宋金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洪皓,字光弼,南宋饶州鄱阳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1](P11557)。并于政和五年登进士第。出使金国之前,洪皓一直在地方上做官,先后任海宁主薄、秀州司录,颇有建树,被百姓尊称为“洪佛子”。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听说高宗因苗傅、刘正彦等在杭州发动兵变之事受惊,欲移跸建康离开杭州,立即上书谏阻,引起了高宗的注意。后由张浚推荐,得到高宗的接见和赏识。高宗认为洪皓“议论纵横,熟于史传,有专对之才。”[1](P11558)当即擢升洪皓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任命洪皓为通问使出使金国。

建炎三年五月,洪皓一行十三人到达太原。当时金人一心灭宋,毫无议和之意。在洪皓之前派出的几批使者“皆留之不遣”。洪皓也在太原被扣留了将近一年,次年被转至云中,见到金朝权臣完颜宗翰(粘罕)。粘罕威逼洪皓去金军扶植的刘豫傀儡政权伪齐任官,被洪皓严词拒绝。粘罕大怒,下令推出斩首。粘罕的部下被洪皓的凛然正气所折服,向粘罕求情,免洪皓一死,于是改为流放冷山。洪皓在冷山度过了十年艰苦的流放生活。之后又辗转至云中、燕京多年,遭受种种屈辱。直到绍兴十三年,因遇到金熙宗得子大赦天下的契机,才得以回归南宋。此时,洪皓在金朝己经被扣留了整整十五年。

洪皓被扣留的十五年始终坚贞不屈,不肯仕于金人,最终全节而还,被高宗赞为“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1](P11560)洪皓之所以能保持民族气节,除了苏武等人的榜样、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教育外,洪氏家族忠义传家也是重要原因。洪皓受命使金,其母训以大义,“以移孝显亲,谆谆勉之”,[2](P476)对洪皓被金扣留的十五年中所表现出的忠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洪皓在使金被扣期间始终不忘南宋安危,密切关注宋金形势的发展,尽自己所能收集金朝的情报传递给南宋朝廷。在流放期间,洪皓还不断搜集金朝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方面的资料,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编为《松漠纪闻》。该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南宋时金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文献。由此可见,洪皓出使金朝不但忠贞不屈,大义凛然,而且为宋金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二、洪迈、洪适使金

“洪氏父子”三人中洪适、洪迈是儿子。洪迈先出使金朝,尽管没法完成使命,但其勇敢、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行为可圈可点;洪适后出使金朝,顺便完成任务。

(一)洪迈使金

洪迈,字景庐,洪皓第三子。绍兴十五年,洪迈考中博学宏词科,赐同进士出身,开始步入仕途。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洪迈假翰林学士,奉命出使金国。这是洪氏家族继洪皓之后第二次肩负起赴金谈判的使命。洪迈此次使金,正值金朝皇帝登位,宋朝回派使者对金主表示祝贺。《宋史》记载:“时议遣使报金国聘,三月丁巳,诏待从,台谏各举可备使命者一人。初,迈之接伴也,既持旧礼折服金使,至是慨然请行。于是假翰林学士,充贺登位使,欲令金称兄弟敌国而归河南地。”[1](P11571)由此可知,洪迈此次使金责任重大,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祝贺金主登位;二是将金宋关系由君臣关系改为兄弟关系;三是要求金朝归还侵占的河南地。

从洪迈使金的任务来看,第一个是礼节性的,不具备实际内容。后两个则比较重要,可以说是既要名分,又要疆土。宋朝自采石之战后,虽然暂时取得军事和外交上的胜利。但此后宋人没能组织有效的进攻,扩大优势。而金朝方面,金主完颜雍虽非以正式方式即位,但一系列宽大政策的出台使他得到军队和百姓的拥护,逐步掌握了政权。局势对宋朝不利,故南宋朝廷提出的要求,金朝是不可能答应的。对此,洪迈本人有着清醒的认识。

到金后,洪迈向金朝递交《国书》,却被金主以“不如式”而未被接受。金人要求将《国书》换成《表》方可。用“国书”表明宋金之间是平等的兄弟敌国关系;而用“国表”则表明金宋之间仍然是君臣关系,要行君臣之礼。对此,洪迈当然不能接受。结果金人将他和随行人员拘禁起来,并连续三日断绝一切供给,还以扣留相威胁。面对金人的种种威逼,洪迈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表示他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以强硬的态度迫使金朝做出让步。金方终于同意不修改《国书》,但是仍要求更改国信《谢表》。洪迈等经过商议,认为更改《谢表》只是使他们使臣蒙受耻辱。既然关系到国家地位和荣誉的《国书》可以不改,为了完成面见金主递交《国书》的使命,做出必要的妥协是可以的。出于对大局的考虑,洪迈以“《国书》仍旧,国信《谢表》更式”相从。洪迈此次访金,虽未达成协议,但他面对金人的威逼,毫不畏惧,且不计较个人的荣辱,以大局为重,表现出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

(二)洪适使金

洪适,字景伯,洪皓长子。绍兴十二年,洪适考中博学宏词科,赐同进士出身,步入仕途。隆兴二年(l164年)十二月,洪适以假礼部尚书,充贺金生辰使出使金国。这是洪氏家族成员中第三人出使金国。洪适这一次出使,形势和任务与其父、其弟有所不同。首先,具备有利的外交形势。此时宋朝的国力较建炎、绍兴年间有所增强。而金朝方面,新即位的完颜雍无力对外用兵,希望维持现状。于是双方息兵讲和,并已签订了宋金所有合约中最接近于平等的“隆兴和约”。其次,风险较小。贺生辰使只是一种礼节性的往来,没有什么实际问题要解决,故不用承担风险。

洪适一行于乾道元年到达燕京馆,“金遣同签书枢密院事高嗣先接伴,自言其父司空有德于皓,相与甚欢,得其要领以归”。[1](P11564)此次使金,不仅顺利,而且洪适还从高嗣先那里得到许多有用的情报,因此称得上“得其要领以归”。虽然洪适的使金任务并不艰巨,在金时间也不长,但作为宋金“隆兴议和”后派出的第一批使臣,意义重大。

洪迈和洪适子承父风,使金期间也表现出来了“忠义”。其原因除中国传统忠孝文化外,也与其父的影响和其母的教育有关。毫无疑问,其父在金被扣留十五年里坚贞不屈的表现对他们起了示范和巨大的鼓舞作用;其母经常训导他们要以父亲为榜样:“尔父以儒学起家,尔曹能一人趾美,我不恨!”[2](P493)其父母的言传身教成为洪迈和洪适兄弟在出使金朝时保持民族气节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洪氏父子”先后三次使金,为宋金和议建立了功勋,并大力弘扬了“忠义”之气。因此,洪氏家族在南宋与金的外交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洪适.盘洲文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

猜你喜欢

金朝金主金国
Interface-induced topological phase and doping-modulated bandgap of two-dimensioanl graphene-like networks
MULTIPLIC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A NONLOCAL ELLIPTIC PROBLEM INVOLVING CRITICAL SOBOLEV-HARDY EXPONENTS AND CONCAVE-CONVEX NONLINEARITIES *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金主爸爸的炫酷
赵金国 挑战自我担重任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
金朝与西夏盗窃法比较研究
中国“金主”4亿美元入股曼城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