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14-03-24张俊
张俊
摘要:直至目前为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年之久,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而在这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已增长成为一个大型的独立经济体。其中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以牺牲环境和牺牲后代为基础,进一步来提升经济地位而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近年来随着这种全球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重大问题之一,世界各国纷纷着眼于发展生态经济,我们国家也在积极寻求新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来有效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危机 生态经济 经济发展战略
一、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的关系
当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危机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并且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环境危机的产生只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特别是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时候,人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牺牲环境利益甚至环境安全来保证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但如果将历史与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就会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第2大经济体,目前占世界GDP的约10.3%,然而却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煤炭、钢铁和棉花,以及将近一半的水泥。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并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由此可知,中国环境危机到达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步。虽然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这可以说是挥霍本已面临枯竭的生态资源而拼出来的,这样的经济根本就无法持久,一方面,中国经济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它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二、应对环境危机提出的有效型经济发展战略
(一)国内外形势决定经济发展方向和定位
我们知道发展不均衡是动摇经济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内经济的两难问题凸显,环境危机和资金技术成为重大发展瓶颈。中国长期的单一出口导向,已使中国大部分过分集中于高耗能、高耗材的低端出口加工贸易中,由最先利用本国自身丰富的自然能源到最后成为向其他国家不断买进的地步,这其中的过程不知道耗费了多少能源,同时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环境危机直接给走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中国敲了一个响钟,我们要找到一条既符合当代人类利益,同时又维护好国内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经济向度的分析中,环境危机是在人类经济的历史转变过程——即攫取经济、生产经济、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中,在生产、分配、消费的经济全过程中,系统的研究技术与技术异化,以及引起环境危机的成因,还有劳动的异化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如何转变为技术异化所引起的环境危机。因此在分析环境危机所处的国际形势时,首先要看到国际世界最基本的四条原则:实力原则、利益原则、代价原则和风险原则。国际世界间所采取的任何战略,都离不开这几条基本的原则,每个国家的行动出发点都是自己国家的利益。而跟自身利益联系的最为密切的就是有效的解决环境危机,使自然环境资源的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要促进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保证世世代代的永续发展。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自然界的资源匮乏和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制约着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它认为经济发展应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目的是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已从一开始注重生物方面,扩展到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相关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使人类改变了旧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反对了人与自然的相对对立,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面对当前的环境危机,站在全球生态整体利益的高度,为我们找到了既适合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三、结束语
人口多,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规模较大,废弃物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所面临的环境危机问题也日益严峻。如果不能摆脱传统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将越来越严峻,因此在改变发展方式的同时还要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而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晓西,姜欣,宋涛.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新挑战[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年
[2]冯健康.试论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理念[J];科学之友;2010年13期
[3]王孔雀.生态文明新论举要[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2期
[4]杨文进,李欣广,李疆.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兼谈刘思华教授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重要贡献[J],改革与战略,1999
[5]李黎明.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生态文明研究最新进展[J].生态经济,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