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会计手段探究
2014-03-24赵月
赵月
摘要:针对中小企的利润操纵的会计手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利润操纵的现象治理提出了相关意见,指出在利润操纵的控制中必须借助准则、制度、处罚、责任明确等措施,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控制利润操纵。
关键词:利润操纵 手段分析 控制措施 制度完善
一、 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常见手段
(一)会计准则应用错误
1、对增值税发票增开,以此虚增收入
通过与相关的业务单位的对开增值税发票的方式来增加购销的业务量,从而达到增加收入和利润的目的,然后再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来抵扣相关税款,这样一方面虚增了利润和收入的目的,一方面还可以不增加企业的税负。这样的手段不仅仅会导致企业业绩的虚高也从某些方面增加了逃税的几率。
2、利用企业相关进出口业务寻找优惠政策,虚增收入
具体方式就是一些进出口企业,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政策条件,虚拟对外出口的业务,从而实现对收入的虚增,并达到增加利润操纵的目的。同时有一些企业利用对外出口的业务时间差来混淆会计记账期,将下期销售计入到本期销售中,或者延迟本期销售的确认时间,以此调整记账期的利润收入,从而改变企业的利润结构。
(二)有意改变关联方关系来操纵利润
1、 利用转让定价来逃避税收
定价的转让就是在与关系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利用交易价格的改变形成利润差,也就是人为对交易价格进行虚增,通过抬高或者压低交易价格对利润产生影响,以此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进而增加利润或者减少利润。从我国的交易过程看,关联企业主要的避税方式有:购销业务中利用价格的高进低出来转移企业的利润,从而逃避收税。也有在工程项目中对设备或者工程造价等进行改变并达到牟利目的。在贷款业务中转让定价来实现避税。在劳务或者服务中利用转让定价来避税,以上行为都是中小企业对利润操纵的手段。
2、 利用资本弱化来避税
资本的弱化就是减少纳税的目的,如在企业投资中虚增贷款比例,并减少所有者的权益占比,利用贷款来替代所有权者的投资。如一些公司利用高负债低投资的方式增加了利息的成本的占比,从而改变企业的利润占比。因为相关规定是利息支付在扣税之前,所以这样就可降低利润占比而实现避税的目的。
3、 改变资金的占用模式实现利润操纵
按照国家的规定,企业之间是不能进行资金的拆借的,但是实际情况是资金的拆借情况较为普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资金的往来和拆借之间不易区分。企业之间发生的资金流动会改变企业的整体利润率情况,如果对这种拆借进行人为的控制,就可以改变了企业最终的利润额,由此达到了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 控制利润操纵的措施分析
(一)对会计准则的应用进行完善
在实际的应用中会计准则的应用往往存在与实际情况的矛盾,其主要体现在时间滞后上,同时会计制度中存在一定的选择余地,所以就给企业利润操纵留有一定的空间,多数企业利益准则的漏洞来实现对利润的操纵。所以在治理利润操纵时首先应完善会计准则。可以借助发达国家经验和制度,增加对会计准则的实时性完善,尤其是对收入、费用的计量措施和方法,实现报表的标准化,规范各种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和记录方式,严格限制核算条件和方法,增加标准化程度,从而控制准则漏洞。
(二)强化对企业结构的管理
我国的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制约企业管理的机制不足因为在中小企业中权利往往十分集中,企业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的管理都容易形成集中管理而不能彻底的进行分离与制约,这就给利润操纵提供制度上的缺陷。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利润操纵,造成了上述的现象的频发。所以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力度,利用财务制度的标准化和审计独立化来控制管理者与财务管理之间的混淆问题。
(三)控制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中容易为企业的利润操纵提供空间,所以在控制操纵手段时必须先考虑从源头入手,控制关联交易的产生和范围等,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企业,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应增加对资本运作控制的力度和效果,在收购、兼并、资产转移等环节实现细化控制,完善企业的产供销资源管理的效果。加强对信息披露范围和深度,尤其是对企业影响较大的关联交易应进行披露,针对中小企的转让定价等必须进行强化管理,尤其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交易。对违背市场规律的交易进行问责和解释。
(四)明晰利润操纵的法律责任
应提高违规的成本,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的违法责任,即将利润操纵所构成的违法行为进行责任细化。从检查和审计入手,增加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检查和规范。同时增加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加大违规的成本从而控制企业对利润操纵的行为。
(五)强化提高会计从业者的诚信职业操守
利润操纵所以带来的是信用风险,实际上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小企业利用利润操纵而获得不合理的利益,而直接进行利润操纵的并不是企业的领导者而是财务人员。因此在控制企业利润操纵行为时应从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环境入手,一方面针对违规人员的责任进行强化,明确财务人员的直接责任,同时加强对职业道德的进行提高,从处罚和素质提高两个方面来保证财务人员不会进行相关操作,以此控制利润操纵现象的出现。
三、结束语
总之,利润操纵的手段较为多样,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不易规范,所以必须从准则、制度、监控等方面入手,完善各项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压缩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从而达到控制其出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清蕊.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探析[J].时代金融,2011(33)
[2]陈卫红杨楠:浅析中小企业利润操纵的现状[J].价值工程2010(08)
[3]明爱芬.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