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3-24郭艳芳张东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临床效果

郭艳芳 张东强

[摘要] 目的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用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 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BG、2hPBG、HbA1c分别为(6.2±1.8) mmol/L、(8.7±1.7) mmol/L、(6.8±1.2)%,对照组分别为(7.5±1.9) mmol/L、(10.7±1.9) mmol/L、(7.4±1.6)%,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安全且疗效确切。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磷酸西格列汀片;二甲双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9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原因[1],我国每年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对国民健康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其中以2型糖尿病升高占大多数。在我国城市人口中,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2],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3-4],而且2型糖尿病还表现出患病率逐年加快和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观察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系统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5]。本文通过观察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旨在探讨优化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药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门诊部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均为男性,年龄(78.0±5.5)岁,体重(69.0±6.7) kg,糖尿病病程(18.5±2.8)年。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伴高脂血症者46例,高血压者5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经饮食运动治疗3个月血糖仍然未达标者,空腹血糖(FB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PBG)≥11.1 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未经过胰岛素治疗。排除磷酸西格列汀片及二甲双胍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片0.5 g,3次/d,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0.1 g,1次/d,餐中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BG、2hPBG及HbA1c的变化,记录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出现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1例(2.2%),对照组2例(4.4%),症状均较轻微,无一例低血糖反应,无因临床不良反应导致停药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6-7],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最近统计的发病率为9.7%,并且糖尿病发病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二甲双胍主要直接作用于糖的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异生,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及HbA1c降低,有利于糖尿病的长期控制[8],它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降糖效果。西格列汀是一类被称为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口服抗高血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而改善血糖控制。有研究报道,西格列汀通过提升GLP-1分泌水平,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B细胞及抗凋亡作用[9]。另有研究表明,单独应用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HbA1c的降幅可以达1%[10]。西方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汀单药治疗HbA1c降幅为0.74%,FBG、2hPBG降幅大于安慰剂组[10-11],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FBG、2hPBG、HbA1c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显著且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华锋,刘宗学,李萍,等.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50-51.

[2] 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8.

[3] 钟涛,倪秀玲,马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78-279.

[4] 郑倩,刘红,陈武宁,等.果糖二磷酸钠对2 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72-74.

[5] 曾荣辉,商风英,罗伟民,等.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型糖尿病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10):1555-1557.

[6] 何敏.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44.

[7] 李小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63-64.

[8] 李桂成,王玉霞.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31-32.

[9] 秦华,金华.新型2型糖尿病治疗药那格列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1):43-45.

[10] Bonora E,Calcaterra F,Lombardi S,et al.Plasma glucose levels throughout the day and HbA(1c) interrelationships in type 2 diabetes: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metabolic control[J].Diabetes Care,2001,24(12):2023-2029.

[11] Hazama Y,Matsuhisa M,Ohtoshi K,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nateglinide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6,71(3):251-25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用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 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BG、2hPBG、HbA1c分别为(6.2±1.8) mmol/L、(8.7±1.7) mmol/L、(6.8±1.2)%,对照组分别为(7.5±1.9) mmol/L、(10.7±1.9) mmol/L、(7.4±1.6)%,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安全且疗效确切。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磷酸西格列汀片;二甲双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9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原因[1],我国每年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对国民健康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其中以2型糖尿病升高占大多数。在我国城市人口中,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2],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3-4],而且2型糖尿病还表现出患病率逐年加快和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观察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系统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5]。本文通过观察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旨在探讨优化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药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门诊部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均为男性,年龄(78.0±5.5)岁,体重(69.0±6.7) kg,糖尿病病程(18.5±2.8)年。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伴高脂血症者46例,高血压者5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经饮食运动治疗3个月血糖仍然未达标者,空腹血糖(FB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PBG)≥11.1 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未经过胰岛素治疗。排除磷酸西格列汀片及二甲双胍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片0.5 g,3次/d,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0.1 g,1次/d,餐中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BG、2hPBG及HbA1c的变化,记录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出现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1例(2.2%),对照组2例(4.4%),症状均较轻微,无一例低血糖反应,无因临床不良反应导致停药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6-7],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最近统计的发病率为9.7%,并且糖尿病发病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二甲双胍主要直接作用于糖的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异生,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及HbA1c降低,有利于糖尿病的长期控制[8],它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降糖效果。西格列汀是一类被称为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口服抗高血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而改善血糖控制。有研究报道,西格列汀通过提升GLP-1分泌水平,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B细胞及抗凋亡作用[9]。另有研究表明,单独应用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HbA1c的降幅可以达1%[10]。西方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汀单药治疗HbA1c降幅为0.74%,FBG、2hPBG降幅大于安慰剂组[10-11],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FBG、2hPBG、HbA1c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显著且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华锋,刘宗学,李萍,等.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50-51.

[2] 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8.

[3] 钟涛,倪秀玲,马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78-279.

[4] 郑倩,刘红,陈武宁,等.果糖二磷酸钠对2 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72-74.

[5] 曾荣辉,商风英,罗伟民,等.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型糖尿病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10):1555-1557.

[6] 何敏.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44.

[7] 李小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63-64.

[8] 李桂成,王玉霞.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31-32.

[9] 秦华,金华.新型2型糖尿病治疗药那格列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1):43-45.

[10] Bonora E,Calcaterra F,Lombardi S,et al.Plasma glucose levels throughout the day and HbA(1c) interrelationships in type 2 diabetes: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metabolic control[J].Diabetes Care,2001,24(12):2023-2029.

[11] Hazama Y,Matsuhisa M,Ohtoshi K,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nateglinide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6,71(3):251-25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用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 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BG、2hPBG、HbA1c分别为(6.2±1.8) mmol/L、(8.7±1.7) mmol/L、(6.8±1.2)%,对照组分别为(7.5±1.9) mmol/L、(10.7±1.9) mmol/L、(7.4±1.6)%,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安全且疗效确切。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磷酸西格列汀片;二甲双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09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原因[1],我国每年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对国民健康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其中以2型糖尿病升高占大多数。在我国城市人口中,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2],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3-4],而且2型糖尿病还表现出患病率逐年加快和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观察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系统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5]。本文通过观察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旨在探讨优化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药物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门诊部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均为男性,年龄(78.0±5.5)岁,体重(69.0±6.7) kg,糖尿病病程(18.5±2.8)年。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伴高脂血症者46例,高血压者5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经饮食运动治疗3个月血糖仍然未达标者,空腹血糖(FB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PBG)≥11.1 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未经过胰岛素治疗。排除磷酸西格列汀片及二甲双胍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片0.5 g,3次/d,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0.1 g,1次/d,餐中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BG、2hPBG及HbA1c的变化,记录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出现3例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1例(2.2%),对照组2例(4.4%),症状均较轻微,无一例低血糖反应,无因临床不良反应导致停药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6-7],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最近统计的发病率为9.7%,并且糖尿病发病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二甲双胍主要直接作用于糖的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异生,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及HbA1c降低,有利于糖尿病的长期控制[8],它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降糖效果。西格列汀是一类被称为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口服抗高血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而改善血糖控制。有研究报道,西格列汀通过提升GLP-1分泌水平,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B细胞及抗凋亡作用[9]。另有研究表明,单独应用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HbA1c的降幅可以达1%[10]。西方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汀单药治疗HbA1c降幅为0.74%,FBG、2hPBG降幅大于安慰剂组[10-11],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FBG、2hPBG、HbA1c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显著且安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华锋,刘宗学,李萍,等.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50-51.

[2] 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8.

[3] 钟涛,倪秀玲,马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78-279.

[4] 郑倩,刘红,陈武宁,等.果糖二磷酸钠对2 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72-74.

[5] 曾荣辉,商风英,罗伟民,等.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型糖尿病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10):1555-1557.

[6] 何敏.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44.

[7] 李小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63-64.

[8] 李桂成,王玉霞.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31-32.

[9] 秦华,金华.新型2型糖尿病治疗药那格列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1):43-45.

[10] Bonora E,Calcaterra F,Lombardi S,et al.Plasma glucose levels throughout the day and HbA(1c) interrelationships in type 2 diabetes: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metabolic control[J].Diabetes Care,2001,24(12):2023-2029.

[11] Hazama Y,Matsuhisa M,Ohtoshi K,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nateglinide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6,71(3):251-25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老年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临床效果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门冬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
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喹硫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67例的疗效观察及对同型半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水平的影响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阿卡波糖联合维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