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病毒感染125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4-03-24曹效红李保锋
曹效红 李保锋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腺病毒(ADV)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本院呼吸道ADV感染患儿125例,经ELISA检测血清ADV-IgM(+),确诊为ADV感染,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儿童呼吸道ADV感染发病高峰在冬、春季;婴幼儿发病率较高,<3岁者占84.8%。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119例临床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出院随访3个月,均未见后遗症发生。 结论 儿童腺病毒感染婴幼儿多见,易侵犯呼吸系统,合并多脏器损害及细菌感染,其临床表现多样化,重症病例少见,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 腺病毒;儿童;感染;肺炎;腺病毒抗体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74-03
腺病毒(adenovirs,ADV)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原微生物之一,临床除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外还可导致多系统损害,易合并细菌感染。腺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病程长,恢复慢,易遗留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健康。近年来,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且有减轻趋势,现将本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125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125例患儿中,男72例(57.6%),女53例(42.4%)。年龄<6个月14例(11.2%),~1岁42例(33.6%),~3岁50例(40.0%),~6岁19例(15.2%)。发病月份:1月23例(18.4%),2月19例(15.2%),3月20例(16.0%),4月14例(11.2%),5月7例(5.6%),6月4例(3.2%),7月3例(2.4%),8月2例(1.6%),9月4例(3.2%),10月5例(4.0%),11月9例(7.2%),12月15例(12.0%)。
1.2 临床表现
125例患儿均急性起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时间为3~14 d,平均6.5 d。其中,低热13例(10.4%),中度热19例(15.2%),高热93例(74.4%);畏寒13例(10.4%),咳嗽91例(72.8%),声音嘶哑及犬吠样咳嗽19例(15.2%),喘息21例(16.8%),鼻塞、流涕15例(12.0%),咽痛9例(7.2%),高热惊厥9例(7.2%),纳差35例(28.0%),腹泻38例(30.4%),咽充血、扁桃体肿大15例(12.0%),肺部闻及哮鸣音及湿啰音43例(34.4%),合并胸腔积液8例(6.4%),肝脏肿大5例(4.0%)。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儿均在入院第2天早晨空腹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沉,晨起第一次尿液行尿分析检查,空腹抽外周静脉血经ELISA检测ADV-IgM抗体(郑州市金域检验中心检测)。白细胞<4×109/L 10例(8.0%),(4~10)×109/L 61例(48.8%),(11~20)×109/L 42例(33.6%),>20×109/L 12例(9.6%);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46 例(36.8%),正常59例(47.2%),降低20例(16.0%);血小板升高52例(41.6%),血小板正常65例(52.0%),血小板降低8例(6.4%);C反应蛋白升高49例(39.2%);血沉升高36例(28.8%);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43例(34.4%),肌酸激酶升高45例(36.0%),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52例(41.6%),乳酸脱氢酶升高58例(46.4%);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3例(18.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8例(14.4%);低钾血症21例(16.8%),低钠血症13例(10.4%),未见肾功能异常病例。尿分析检查有10例(8.0%)尿镜检红细胞+~++,6例(4.8%)尿蛋白+。125例患儿空腹ELISA检测ADV-IgM均为阳性。
1.4 辅助检查
125例患儿中,102例患儿行胸部正位片或胸部CT检查,其中55例正常,23例双肺纹理增粗、增浓,其中肺部浸润47例,“支气管肺炎” (双肺斑片影)改变28例,“间质性肺炎”改变6例,“节段性肺炎”改变13例,5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胸腔积液11例。56例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T波改变2例,窦性心律不齐3例,室性期前收缩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其余病例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1.5 临床诊断
125例患儿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59例(47.2%)(其中,急性扁桃体炎15例,眼结合膜热6例,急性感染性喉炎19例)。支气管肺炎47例(37.6%),支气管炎19例(15.2%)。
1.6 治疗
125例患儿中,38例患儿使用利巴韦林、炎琥宁等进行抗病毒及退热对症治疗,87例患儿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咳嗽、气喘明显者给予复方异丙托溴胺或氨溴索雾化吸入行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心肌酶谱升高患儿给予营养心肌药物。肝损害患儿给予保肝药物。7例病程较长患儿使用了静脉丙种球蛋白注射液,15例高热持续不退患儿短期使用激素治疗。
2 结果
125例儿童ADV感染发病高峰在冬、春季,其中1~4月以及12月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月23例(18.4%)、2月19例(15.2%)、3月20例(16.0%)、4月14例(11.2%)、12月15例(12.0%)。婴幼儿发病率较高,<3岁者占84.8%。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大多为高热(74.4%),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肺炎症状较轻,未见重症肺炎。部分病例合并心肌损害、肝损害、血尿、蛋白尿。肺炎患儿中,85%的患儿在病程10~15 d内肺内体征基本消失,10~15 d,复查胸片或胸部CT,病灶基本吸收,未见明显肺功能损害。心肌酶谱升高、肝损害患儿给予营养心肌、保肝治疗后,病情好转,心肌酶谱、肝功能均恢复正常。10例镜下血尿,6例尿蛋白患儿,临床症状好转,镜下血尿、蛋白尿消失,未见肾功能损害发生。119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有6例<1岁的婴儿出院时,肺部仍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及干啰音,出院后随访3个月,肺部啰音逐渐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11.5±7.5)d,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儿出院后随访3个月,未见后遗症发生。
3 讨论
ADV感染在我国比较普遍,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下降趋势[1],刘秀云等[2]对31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进行病原体分析发现,ADV感染占32.3%。既往研究认为ADV感染可引起重型肺炎,多伴有明显的中毒症状,且病死率高[3]。1982年以来,ADV肺炎发病率下降,但临床症状仍较重,不可忽视[4]。典型ADV感染引起的肺炎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3~6 d出现嗜睡、萎靡等神经系统症状,嗜睡有时与烦躁交替出现,面色苍白发灰、肝大显著,易见心力衰竭、惊厥等并发症。肺部体征出现较晚,一般在病后3~5 d肺部出现湿性啰音,病变面积逐渐增大,喘憋于发病第2周出现,且日渐严重。胸片可有较大片状阴影,以左下肺最多见。近年来,ADV感染引起的肺炎临床症状较轻,重症肺炎病例较少见,儿童ADV感染病情有减轻的趋势,而临床表现更趋多样化[5]。本文125例病例大多临床症状较轻,多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59例(47.2%)(其中急性扁桃体炎15例,眼结合膜热6例,急性感染性喉炎19例);支气管肺炎47例(37.6%),支气管炎19例(15.2%);部分病例合并腹泻、心肌损害、肝损害,尿中出现镜下血尿及少量蛋白尿。4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未见精神萎靡、嗜睡、烦躁、面色苍白、肝肿大、呼吸困难、休克及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表现,无一例行机械通气,无死亡病例,经积极治疗均恢复良好,85%的肺炎病例在病程10~15 d内肺内体征基本消失,复查胸片或胸部CT,病灶基本吸收,未见明显肺功能损害,与李静等[5]报道基本一致。随访3个月未见后遗症发生。
本研究显示,AD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与李静等[5]报道发病高峰在8、9月,毛晓健等[6]报道广州地区发病高峰在春、夏季,芝敏等[7]报道新疆儿童ADV感染高峰在3月和7月均有所不同,说明ADV感染可能与地区气候、环境差异有关。
另外,ADV感染婴幼儿期发病率较高,本文<3岁ADV感染者占84.8%,与李静等[5]报道发病高峰在4~7岁不同,与杨祖钦等[8]报道ADV感染集中于6个月~2岁儿童有所不同。既往研究认为,年龄6个月以下儿童受母体抗体的保护有一定的免疫力,不易感染ADV,但本研究中6个月以下儿童占11.2%,且恢复较慢,应引起重视。
ADV除感染咽、结膜及淋巴组织外,还在肠道繁殖[9]。故ADV感染也可引起腹泻,本文中,有38例(30.4%)合并腹泻,35例(28.0%)合并纳差,说明ADV感染患儿肠道也受到侵袭,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ADV感染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以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合并惊厥患儿,应给予镇静治疗;有心力衰竭患儿给予洋地黄制剂强心治疗;有明显呼吸道梗阻、严重中毒症状(惊厥、昏迷、休克、40℃以上持续高热等)者,可给予短暂激素治疗;病情严重、病程较长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组15例高热持续不退患儿短期使用激素治疗;7例病程超过14 d的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后遗症及并发症出现。ADV感染患儿易合并细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者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9],本组约66.7%的患者使用了抗生素。
本研究表明,儿童ADV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有减轻的趋势,重症病例少见,临床表现更具多样化,易合并多脏器损害、细菌感染等,临床治疗效果好,后遗症较少,值得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1] 韩志刚,李洪源,邱海岩,等.病毒唑体外抗腺病毒3型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8):906-907.
[2] 刘秀云,江载芳.小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31例病原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749-750.
[3] 段恕诚,刘湘云,朱启镕.儿科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3-151.
[4] 刘秀云,江载芳.腺病毒肺炎12例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6):454.
[5] 李静,麦贤弟,陈环,等.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6,37(3):169-170.
[6] 毛晓健,钱新华.2005-2007年广州地区住院肺炎患儿腺病毒感染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2):277.
[7] 芝敏,刘涌,张斌,等.住院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腺病毒感染的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2):247-248.
[8] 杨祖钦,周晓聪,李昌崇,等.儿童腺病毒感染50例诊治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2):175-176.
[9] 刘晓红.小儿腺病毒肺炎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5):11-13.
(收稿日期:2013-11-25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