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肌理
——肌理在艺术领域的体现与发展应用
2014-03-24陈师嘉
陈师嘉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广东 汕头 515041)
小议肌理
——肌理在艺术领域的体现与发展应用
陈师嘉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广东 汕头 515041)
在绘画技术被剖析得如此透彻的当下,尤其是高科技的引入,传统的绘画技巧技法很难再找到突破的空间,而借助于肌理的制作和处理,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偶然性和可能性。在我的理解中,艺术追求的境界之一,便是它的不可预知性、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这是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肌理;应用;制作
肌理这个词在现代绘画中被提到并不陌生,因为在各画种,不管是油画、水彩、中国画这些主流画种,或是丙烯、甚至延伸到版画和雕塑,都对肌理作过探索性的应用。肌理如何定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肌理还分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所谓自然肌理即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纹理变化,如木纹、石纹等;人造肌理即人工制作或设计的纹理表现,将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视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过雕刻、压揉后进行再排列、再叠加出现的纹理变化。如鞋印、布纹等。
一、被动导入到主观带入
肌理的概念伴随着绘画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绘画的成熟而具体,特别是绘画技术和绘画材料空前发展的当代,对肌理的运用和对肌理的开发进入一个繁荣的阶段。
二、时间分段角度切入
如此一说,并不是空穴来风,纵观绘画史,公认最早的绘画形式是“岩画”,而能查阅到的资料中最早的岩画出现在法国拉斯科洞窟中的动物画,这是能考证到的最早的绘画记录,距今已有约15000年。而所谓的这些岩画,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其功能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日记。天然岩块自带自然肌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史前人类在完成这些图案记录的过程中,已经无意识的把肌理的元素融入了画面之中,而这个行为是史前人类无法操控的,因此,肌理塑造是无意识的被动导入。这种无意识的导入在一段漫长的时间内并不为人察觉,而当绘画艺术慢慢成熟,并衍生出多个画种后,艺术家们才开始意识到肌理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的时代,绘画多以宗教题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艺术家在这个题材下发挥的空间不多。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星火开始从欧洲点燃,人们开始从以神为中心的思想体系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在这个时代里除了世界闻名的艺术三杰“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拉斐尔·桑西、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以外,还有很多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如乔托、波提切利、提香、丢勒等,在这个时期的众多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肌理的效果已经体现,至于那是艺术家的神来之笔还是无心之作,我们也无从考证了,但是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在这个时期的作品的画面中肌理的体现已越来越明显,这无疑跟思想和个性的解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和个性的解放,对于追求自由个性的艺术家群体来说,犹如一马平川,可以任意驰骋,在作画的自由度上变得随“意”而安,这里的“意”指的是意境,也就是说意境到了即可,不再拘泥于之前传统封建的绘画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洗礼为接下来的风格主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继而开启了17世纪巴洛克风格和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的盛世。在十七世纪众多巴洛克风格的名画中我们不难发现,作画者对于物体的表面的质感、材质的刻画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这种对物体表面质感的追求,其实就是作画者在对肌理效果的一种自我要求,为表现出真实的材质而深入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伦勃朗,他的作品《带金盔的人》对于金属质感的表现大量用了颜料堆砌的手法,而这种对这种意识在接下来的洛可可风格的画作中得以更加淋漓的体现,细致观察洛可可风格的众多名画,我们又可以从中发现某些新的表现手法,在追求对材质、质感的表现之外,作画者开始刻意放松笔触的拘束度,在描画质感效果的同时,柔和度和虚实感开始跃然于画面。
从19世纪到近代,各种主义画派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肌理在这一时期的众多画种中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法国点彩派代表画家修拉、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法国野兽派创始人、画家马蒂斯,都是运用肌理的大师级人物。
到了近现代,波普艺术更是与肌理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直到当代,作为艺术类从业者的我们也不忘利用肌理来创作更多更美好更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因为在绘画技术被剖析得如此透彻的当下,尤其是高科技的引入,传统的技巧技法很难再找到突破的空间,而借助于肌理的制作和处理,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偶然性和可能性。
三、从绘画领域向外延伸
肌理效果的应用也不是绘画领域的专属,在各种艺术门类都能找到它的印迹,如陶艺、琉璃艺术、漆艺,乃至各种设计行业,也开始在做肌理的文章了。
四、结论
由此可鉴,肌理在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肌理的运用在艺术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可以推断出在未来的艺术领域发展道路中,肌理有着深不可测的潜力和生命力,而且蕴藏着强大的爆发力。善加利用肌理,不失是当代艺术家寻求突破的一个着眼点。
[1][英]维多利亚.查尔斯、[美]约瑟夫.曼卡、[美]梅根.麦克舍恩、[美]唐纳德、维戈尔著.何清新、赵克、黄艺平、韦秀玉、刘广滨译.大师名作1000幅.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J205
A
1005-5312(2014)02-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