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药物的合理应用
2014-03-24李爱霞
李爱霞
老年人的成骨细胞活性降低,且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加,因此导致溶骨反应大于新骨形成,骨质新陈代谢的不平衡导致患者体内骨量出现下降,形成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病情随着时间不短发展,患者会出现腰酸背痛、骨折等症状才会就诊,而此时骨质疏松已有较长的病程。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属于退行性病变,继发性则是由于受到原发性甲亢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等因素引起。以下对骨质疏松症常用的治疗药物进行了分析,以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1 钙制剂和维生素D
骨矿化药物、钙制剂和维生素D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用于促进骨骼形成。钙是人体形成骨骼的重要元素,服用钙制剂能够补充人体骨矿物质,促进骨骼形成以及提高骨骼强度。此外,保证机体充足的钙制剂能够增加骨骼重构部位的活性以及抑制甲状腺旁腺激素的过度分泌。当前临床常用的钙制剂包括有有机钙、无机钙和生物类钙制剂等。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肠道和肾小管对钙质的吸收,与钙制剂、降钙素等联合使用,能够有效促进骨骼钙化,促进骨骼形成。钙尔奇D、凯思立D等是常用药剂。临床应用中,有机钙和天然生物钙一般适用于儿童患者补钙,无机钙的含钙量较大,但胃肠反应也较大,容易中和胃酸导致消化不良,不适用于小儿和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1]。
2 雌激素
绝经后妇女出现骨质疏松症,需要采用雌性激素进行治疗。雌激素能够直接对骨代谢进行调节,延缓绝经后骨质代谢不平衡的出现,从而缓解更年期骨关节疼痛,改善更年期症状。当前,常用的雌激素包括尼尔雌醇、雌二醇、盖福润和安宫黄体酮,临床效果较好,但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导致子宫内膜或者乳腺异常增生,增加子宫癌和乳腺癌的患病几率,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加强注意。近年来,也有新型药物将雌激素与雄激素混合使用,对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长期服用会导致出现男性化症状;最新研制的依普黄酮具有与雌激素相同的结构,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但并不具有雌激素的活性,因此有效避免的长期大量使用后出现的副作用[2-3]。
3 降钙素
降钙素是一种天然肽类激素,可有效降低血磷及血清钙的含量,抑制骨吸收。常用的降钙素为益钙灵等,适用于由于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特别是对于合并骨折的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且具有止痛作用。降钙素主要对骨质疏松和高钙血症引起的骨骼疼痛和变形性骨炎等进行治疗,可用于对雌激素有禁忌或使用雌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其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恶心和轻微的肝脏损伤[4]。
4 二磷酸盐类
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福善美是当前最具代表性的二磷酸盐类药物,对骨质疏松引发的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等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研究表明,福善美的生物利用率虽然较低,只有0.6%,但其作用时间非常长,用药3 个月内患者体内的骨密度即可出现明显增加,且可以在长期用药中持续增加,因此可改善骨代谢不平衡导致的骨质疏松,延长其进程。需要注意福善美的使用会引起轻度的血磷和血钙的降低,因此需要注意加强钙和磷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二磷酸盐类药物的对胃肠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引发轻微不良反应。
5 骨化醇类药物
骨化醇类药物能够抑制甲状旁腺活性,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增加肠道对钙质的吸收,促进骨骼的形成,因此需要在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钙质基础上进行使用,当前常用的药物为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均可以促进胃肠道和肾小管对钙质进行吸收,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效果较为显著,使用时需要加强血钙水平检测,防止高血钙的发生。
6 中药
壮骨丸适用于由于肝肾亏损导致的腰酸背痛、乏力、精神不振、头晕耳鸣和性功能降低等;生地黄适用于滋阴凉血,熟地黄适用于补精益髓,合理搭配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精血亏虚所导致的腰腿酸软,潮热盗汗等症状;二仙汤用于治疗阴阳两虚、气滞血瘀所导致的腰背酸痛和四肢乏力;身痛逐淤汤用于治疗关节刺痛和腰酸背痛[5]。
7 小结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需要医疗工作者注意的公众健康问题。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实现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疗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1]刘宇桐,赵晓蕾,王小瑜,等.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杂志,2011,32(4):127-128.
[2]赵颖,代飞.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58 例[J].临床医药,2009,17(7):60-61.
[3]谢立华.性激素治疗对于绝经后妇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15(25):18-20.
[4]郭新刚,甄健存.2007-2010 年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抗骨质疏松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2011,11(12):1071-1072.
[5]罗树君,曾荣,胡资兵.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