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4-03-24万兆娟
万兆娟
阜新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分析
万兆娟
阜新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3例,予常规肿瘤作对照组,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作研究组,分组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1.82%,比对照组57.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研究组ALT和Child-Pugh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21.21%,比对照组发生率45.45%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时间的估算值以及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估计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且生存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我国的原发性相关肝癌中,HBV的感染是肝癌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乙肝病毒的基因(HBV-DNA)属于血清乙肝病毒的存在及复制重要标志,依据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很多肝癌患者机体乙肝病毒的基因处在复制状态。抗HBV病毒治疗属于自病因上进行HBVR-HCC治疗重要的方法,但是,现阶段临床应用中仍然未得到足够重视。为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观察,该研究主要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诊治3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在该院诊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研究组男23 例,女 10 例,年龄 35~69 岁,平均年龄(52±6.89)岁,病灶直径1.0~10.4 cm,平均直径(3.7±1.4)cm,单发 15 例,多发 18 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3±6.76)岁,病灶直径 1.1~10.2cm,平均直径(3.6±1.3)cm,单发14例,多发19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均与相关《原发性的肝癌临床诊断和分期标准》标准中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均经过相关辅助检查的临床确诊[1]。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者;患者均予以手术方案进行肿瘤缩小;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手术及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证。
排除标准:肿瘤转移远处者;曾经或长期进行化疗和抗病毒药物者;其他的肝炎病毒者;酒精性、药物性、脂肪肝等造成的肝癌;严重的心肾脏等内科疾病;严重的黄疸;全身广泛的转移者;感染和肝脓肿;全身性的衰竭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者;资料不完整者,中途退出者[2]。
1.4 方法
予常规肿瘤治疗作对照组,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作研究组。两组均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行手术切除和肝动脉栓塞的化疗术方案。患者均予胸腺肽、谷胱甘肽、人血的白蛋白、促肝细胞的生长素等常规方案的免疫调节、保肝、利尿和抗纤维化方案[3]。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予拉米夫定(拉米夫定片,国药准字 H20030581),100 mg/次,1次/d,联合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片,国药准字 H20080034),10 mg/次,1 次/d;两组疗程均为48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干预治疗1年后临床疗效,不同时间丙氨酸转氨酶(ALT)、Child-Pugh评分指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时间情况。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相关ALT和Child-Pugh评分情况[(),n=33]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相关ALT和Child-Pugh评分情况[(),n=33]
注:ALT指标下同时间段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时,#P<0.05;Child-Pugh评分指标下同时间段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时,%P<0.05。
指标 组别 基线4周12周24周 48周ALT(U/L) 研究组77.58±28.7672.19±18.4663.85±15.9868.59±17.9465.87±18.56对照组78.59±26.8167.82±17.4257.24±13.2548.62±12.257.45±0.98 Child-Pugh评分(分)研究组8.09±1.207.81±1.097.49±0.977.53±1.027.42±0.95对照组7.93±1.107.65±0.997.35±0.957.02±0.866.84±0.82#P(t)->0.05(0.8632) >0.05(0.7869) >0.05(0.9632) <0.05(5.2809) <0.05(18.0566)%P(t)->0.05(1.2368) >0.05(0.6987) >0.05(0.8163) <0.05(2.1959) <0.05(2.6550)
1.6 疗效标准
WHO相关实体瘤的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的消失大于1个月;部分的缓解(PR):肿瘤的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的直径乘积降低达50%,其他的病变没有增大,持续>1个月;病变的稳定(SD):病变的两径积降低<50%,增大低于25%,持续>1个月;病变的进展(PD):病变的两径积增大>25%[4]。
1.7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1.82%,比对照组57.58%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n(%)]
2.2 两组不同时间相关ALT和Child-Pugh评分情况
两组治疗基线、4周和12周时ALT和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24周和48周时,研究组ALT和Child-Pugh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均发生肝区疼痛、肝功能的损伤、消化道的损伤、消化道相关反应和死亡等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且研究组发生率21.21%,比对照组发生率45.45%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n(%),n=33]
2.4 两组生存时间情况
研究组生存时间的估算值(99.69±9.26),比对照组(76.78±7.64)高;且研究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拉米夫定可以快速且显著抑制HBV-DNA合成,进而有效降低机体HBV复制,降低肝内的炎症,改善肝纤维化,从而降低肝细胞癌发生,但是不主张进行单独用药[5]。恩替卡韦属于强抗病毒和低耐性药物,已被推荐成慢性的乙型肝炎治疗一线药物[6]。本研究中予不同治疗方案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效率81.82%比对照组57.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方案具有临床有效可行性。
目前,临床相关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疾病的研究开始深入。在李勤英等[8]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予以不同抗病毒方案的治疗,得出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生存时间更长,表明联合抗病毒方案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治疗具有重要应用意义[7]。在该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随机分组予不同治疗方案后,得出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时,研究组ALT和Child-Pugh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表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
表4 两组生存时间情况[(),n=33]
表4 两组生存时间情况[(),n=33]
95%的可信区间95%的可信区间组别 生存时间(估计值) 下限 上限 生存时间(估计值) 下限 上限研究组99.69±9.2682.16116.2894.15±13.9864.97118.72对照组76.78±7.6461.8992.2667.59±11.0649.5888.64 P(t)<0.05(10.9629)--<0.05(8.5592)--
同时,在该研究中对予以不同方案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得出患者两组患者均发生肝区疼痛、肝功能的损伤、消化道的损伤、消化道相关反应和死亡等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研究组发生率21.21%,比对照组发生率45.45%少,表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有效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且本研究对患者干预后生产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生存时间的估算值(99.69±9.26),比对照组患者(76.78±7.64)高;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估计值),比对照组患者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进而有效证实了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预后的生存率[8]。关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疾病中的深入研究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和验证[9]。
综上所述,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疗效显著,且生存率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1]刘凯歌.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中的作用及病理特征[J].肝脏,2012,25(2):294-296.
[2]季盛卓.22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J].肝脏,2012,16(12):158-161.
[3]刘池波.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31(9):327-328.
[4]乔桂芳.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检测分析[J].北京医学,2013,24(3):521-523.
[5]陈勇.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与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16(34):258-260.
[6]袁相贵.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合并Castleman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19(6):257-260.
[7]付丽云.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拉米夫定YMDD变异的临床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15(3):326-328.
[8]李勤英.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生存分析[J].河北医学,2014,25(3):232-236.
[9]陈勇.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病变中FoxB1检测和临床意义[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3,27(6):416-418.
R512.6
A
1674-0742(2014)05(b)-0118-02
万兆娟(1974-),女,山东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工作,邮箱:fcwanzhj163.com。
201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