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红颜不幸成礼品
2014-03-24山西陈为人
山西 陈为人
红颜数度变脸
号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中国古典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在史籍中都查有实人。尽管西施有些扑朔迷离,但在《墨子》《管子》等先秦诸子文章中,都能查到芳名。而“貂蝉”听来就不像是个名字。在司马迁的《史记》、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等历代史传中,搜遍天涯寻芳草,却是“杳无蛛丝马迹”。唐代开元年间有一本占星学的书籍《开元占经》,在卷三十三中曾提到史书《汉书通志》中的一段记载:“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此“刁蝉”是否就是彼“貂蝉”?《汉书通志》一书今已佚失,再无法予以确证。
貂蝉“闭月”之容颜,可能只是文人墨客向壁虚构的“水中月”。
正史典籍中的只言片语,在小说戏剧、民间话本中,却被演绎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评书《三国志平话》,蔡东藩的《后汉演义》,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关大王月夜斩貂蝉》,明剧《关公与貂蝉》,粤剧《关公月下释貂蝉》,以及热播于如今屏幕的各类三国戏,由于貂蝉的名字与三国时期的王允、董卓、吕布、曹操、刘备、关羽诸多风云人物纠葛在一起,于是有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知名度。
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对王允有一段自报家门的独白:“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作貂蝉。”
《后汉书·舆服下》及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介绍,“貂蝉”乃标志官场秩序等级的一种冠冕:貂指貂尾,蝉指附蝉。在帽盔上挂貂尾,用白玉或金箔缝制成“附蝉”,表达了希望佩戴者能像貂一样聪明伶俐,能像蝉一样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是一种“高洁”的象征。文学家戏剧家们把作品的主人公命名为“貂蝉”,其本身就是士大夫“官本位文化”的潜意识反映。“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名字成为貂蝉命运的符咒。一语成谶。
貂蝉的红颜美貌,在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数度变脸:在王允的“连环美人计”中,始而许给吕布为小妾,继之又献给董卓为侍伎,“一女许了两个婆家”,“夺妻之恨”演变为“杀父之仇”,貂蝉借吕布之手诛灭了奸臣董卓,成为“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的大汉功臣;“白门楼吕布殒命”后,作为吕布小妾的貂蝉又被曹操作为战利品故技重演,始而送给刘备复又送给关羽,试图挑拨情同手足的“桃园兄弟”阋墙,终至出现关公“斩貂蝉”与“释貂蝉”的两种版本。貂蝉一会儿被赞誉为深明大义万死不辞的巾帼英雄,一会儿又被诟骂为避之唯恐不及的“红颜祸水”。
后人在对“三国”人物的评价中说,吕布是“三姓家奴”,意思是说吕布“有奶就是娘”,为了一己私利,可以情断义绝反复无常,认刺史丁建阳为父,狗脸说变就变,董卓略给甜头,立马弑父认贼,把董卓作了义父;说貂蝉则是“人皆可夫”,是斥诟貂蝉初始一身事董卓吕布二夫,继之又周旋于刘备与关羽之间,跟谁也能上床。因此还衍生了一句民谚:“定襄没好男,忻州没好女。”因为吕布是“定襄中霍村人”,而貂蝉是“忻州木耳村人”,貂蝉与吕布两人还是近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貂蝉家乡的父老乡亲将这句乡谚善意地解释为:因为有吕布和貂蝉之故,所以风水都让两人拔尽,从此,定襄再也生不出豪气俊帅的男人,忻州再也生不出闭月羞花的女人。我总觉得这句民谚,类似于“洪洞县里无好人”,无疑是贬义的。
从貂蝉形象在两千年封建历史中的数度变脸,我们既感受到庙堂话语对民间话语的潜移默化,也感悟到草根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离经叛道。
不幸而为王允“义女”
在《貂蝉外传》中,对貂蝉的身世作了另类描述:
司徒王允外出踏青来到郊外,在路边看见一个五六岁衣着褴褛的小姑娘,趴在路旁舔草上的露水。她的头上还长满了黄疤癞疮,脸上满是鼻涕糊糊。王允来到小姑娘的身旁,细问小姑娘为何一个人在这荒郊野外。小姑娘说她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只知道她从小在莲花庵长大,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庵里的师父们把她送出庵门,自此,她就在荒郊野外悠荡,饿了喝露,饱了睡觉。田坎地边,断壁残墙下,就是她寄身的地方。她还说,她头上的疤子有时生有时消,因而疤子生了的时候,人们就说她难看,疤子消了的时候,人们就说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因为小姑娘没有父母,像貂一样生于郊野,加之她像蝉一样饮露水生长,于是,王司徒给她起个名字,就叫貂蝉。
王司徒的夫人腹不生,她见貂蝉气质不俗,天真烂漫,对她爱如珍宝。为了把貂蝉培养成才,她在貂蝉六岁那年就给她请来歌师,给她训练歌舞。貂蝉一点就懂,一学就会。不多久,歌舞弹唱,样样精通,再加上她端庄秀丽、美艳异常,没过多久就名扬洛阳。
作为外史,“三千白云任剪裁”,自然听凭作者驰骋想象力的翅膀。它与史实相去甚远了。《后汉书·王允传》记载:“允时年五十六。长子侍中盖、次子景、定及宗族十余人皆见诛害。”可见当年王允“株连九族”时,不仅有孩子,而且还不止一个。也许是作者为了说明王允把貂蝉“视同己出”,待如亲女,为以后貂蝉的“献身精神”作好铺垫。
总之,貂蝉作为遗弃女,庆幸找到个好人家。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貂蝉的不幸正是源起于她的“幸运”。
《三国演义》中貂蝉的自我介绍是:“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由此可见,王允对貂蝉的“以亲女待之”,而没有因其美貌发展为“纳为妾室”,是有着“高瞻远瞩”的打算,即所谓“脂粉作甲胄”的回报期待。
《后汉书·王允传》载:“世仕州郡为冠盖。”王允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王允还在出道为官伊始,不惜为追求正义而得罪权贵,为此曾两度入狱,甚至面临过掉脑袋的险境。“时董卓尚留洛阳,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臣主内外,莫不倚恃焉。允见卓祸毒方深,篡逆已兆,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共诛之。”
东汉末年,外戚与阉宦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据范晔《后汉书·董卓传》载:“及帝(汉灵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卓得召,即时就道。”汉灵帝刘宏在位时,董卓就是关中一霸。大将军何进饮鸩止渴引狼入室。董卓正欲染指中原,瞌睡给了个枕头,于是趁势下驴,入主京都洛阳。董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据陈寿《三国志·董卓传》载:“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遂废帝为弘农王。寻又杀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董卓一朝权在手,即把令来行,不仅自封司空爵列三公,而且不日即晋升太尉,一手掌控军政大权,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后汉书·董卓传》载:“宗族内外,并居列位。其子孙虽在髫龅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封弟董晃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董氏宗族,不问长幼,人人封爵列侯。
范晔《后汉书·董卓传》记载了董卓入朝后的专横跋扈、滥杀大臣,以树淫威:
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卓施帐幔饮设,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杀之。先断其舌,次斩手足,次凿其眼目,以镬煮之。未及得死,偃转杯案间。会者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诸将有言语蹉跌,便戮于前……卓乃使人诬卫尉张温与袁术交通,遂笞温于市,杀之。
范晔《后汉书·董卓传》上还记载了董卓目空一切的僭越行为:“乃结垒于长安城东以自居。又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至此,董卓的篡汉图谋已经是“路人皆知”了。
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描绘了在这一大历史背景下大司徒王允的心理台词:
(正末扮王允上,云)老夫姓王名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自举孝廉以来,谢圣恩可怜,加为大司徒之职。争奈董卓弄权,将危汉室,群臣畏惧,莫敢谁何……惭愧老夫年迈无能,虚叨爵禄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俺可也虚度春秋,强捱昏昼。空生受,肥马轻裘,为甚事担消瘦。
【混江龙】则为这汉家宇宙,好着俺两条眉锁庙廊愁。恰便似花开值雨,怎的个叶落归秋。俺只问鸳鹭班中怎容的诸盗贼,麒麟阁上是画的甚公侯。做官时都气勃勃待超前,立功处早退怯怯甘居后。若得他一人定国,也不枉万代名留。
按说,当时董卓的所作所为,已经是朝野共愤,人心向背要诛董卓也还不算太难。然而难是难在董卓有吕布这个义子助纣为虐,使得权势炙手可热的董卓无疑是如虎添翼。《后汉书·吕布传》记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后人评说三国人物,尝有“前三国第一好汉是吕布,后三国第一好汉为赵云”。据《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描绘,刘关张三兄弟是何等英武盖世,在虎牢关前三人协力战吕布,尚且只打了个平手没分出胜负。现在,“丁香舌吐衔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铲除董卓,吕布就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有诗云:“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辛弃疾有词云:“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沧海横流,时势召唤,貂蝉“闪亮登场”。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诗赞曰:“不负司徒托,锄奸救汉祚。”罗贯中恪守其正统的忠奸史学观,为了刻意塑造“匡扶汉祚”的忠臣王允形象,编造了貂蝉这么个子虚乌有的美女作为渲染陪衬。
事后细想,就在王允实施其“连环美人计”,把貂蝉“一女事二夫”之际,已经注定了貂蝉一生的悲剧命运。
献给吕布的小妾
《三国演义》中,王允是把貂蝉作为一件礼品送给吕布:“吾欲将此女送与将军为妾,还肯纳否?”王允为了实施其“连环美人计”,在家设宴,预备了佳肴美馔。貂蝉是酒宴高潮中推出的一道大菜。貂蝉应计而行,“送酒与布。两下眉来眼去”,“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吕布闻听王允之语,自然是大喜过望正中下怀,马上“出席谢曰:‘若得如此,布当效犬马之报’”!被罗贯中描绘成“匹夫之勇”的吕布,竟然是如此容易就范进套。
范晔所著《后汉书·吕布传》中有这段史实的记载:
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布遂许之。
史书上一句“私与傅婢情通”,“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激发起罗贯中的无限想象,于是“傅婢”摇身一变,成为《三国演义》中的貂蝉。
罗贯中笔下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其实与他设计的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经不住推敲,疑窦丛生。吕布已经担了一次 “弑父”之天下大不韪,好容易傍上了董卓这个大靠山,岂会因了一个女子,即便她“貌若天仙”,再一次冒“弑父”的风险和罪名?以吕布之英武,难道天下美女都死绝了不成?
自有文人妙笔生花自圆其说。
元代无名氏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一剧中,貂蝉向王允这样坦言了与吕布的关系:
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灵帝将您孩儿赐与丁建阳,当日吕布为丁建阳养子,丁建阳却将您孩儿配与吕布为妻。后来黄巾贼作乱,俺夫妻二人阵上失散,不知吕布去向。您孩儿幸得落在老爷府中,如亲女一般看待,真个重生再养之恩,无能图报。昨日与奶奶在看街楼上,见一行步从摆着头踏过来,那赤兔马上可正是吕布。您孩儿因此上烧香祷告,要得夫妇团圆……
王允在剧中唱道“吕布人中多俊雅,貂蝉世上最妖妍”,许下了“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正是因了吕布与貂蝉的这层关系,使得董卓的横刀夺爱变成了“棒打鸳鸯”。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当王允把貂蝉又贡献给董卓当侍伎时,这样回答吕布的怒责:
(正末云)温侯不知,昨日我请太师饮酒,提你这桩亲事,太师十分大喜,道唤媳妇出来,我看看咱。老夫不合唤出貂蝉,拜了太师四拜。谁想这老贼看见貂蝉颜色,起了那一点禽兽的肚肠。今日车儿来到府门首,他就拨着许多女使,将貂蝉邀下车儿,拥入后堂去了。温侯也,枉了你是一个大丈夫,与妻子做不的个主,要你何用?那里有做公公的将媳妇儿强纳为妾?呸!兀的不羞杀我也。
(吕布云)若是老宰辅不说,我怎生得知?这老匹夫原来行这等不仁的勾当,兀的不气我杀也。
(正末唱)【耍孩儿】觑你个吕温侯本是英雄将,则这条方天戟有谁人抵当。也曾虎牢关外把姓名扬,吓的众诸侯胆落魂亡。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梁。你有仁义他无辞让,怎将那连云相府,生扭作行雨高唐?
(吕布云)董卓老匹夫,好无礼也。我吕布与貂蝉,本是绾角儿夫妻。那老匹夫既认吕布为义子,岂有这等家法?
(正末云)可知道没有这等家法。(唱)
【二煞】他敛黄金尽四方,怕没红颜满洞房?怎么禽兽般做的能淫荡。你当初把离愁泣诉华筵畔,到今日将密爱轻分半壁厢。还顾甚多恩养,便不想臣能报国,也索要夫与妻纲。
如此一来,吕布的“弑父之罪”就诠释为缘起于董卓的“夺妻之仇”。
然而,智者千虑,难免一失。这样的逻辑推断又顾此失彼,出现更大的一个漏洞。既然当年,汉灵帝将貂蝉赐与丁建阳,丁建阳又将貂蝉配给自己的义子吕布为妻。按王允连环美人计的逻辑,如此大恩,吕布为什么还会杀了丁建阳投靠董卓?
无须为古人担忧,为戏文掉泪。从小说和戏剧的行文和唱词中,我们更多感悟到的是,貂蝉红颜命薄,从一露面就是一个被人赐来赠去送进送出的礼品。
贡给董卓的“侍伎”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这样讲述了王允如何在董卓身上实施“连环美人计”。
过了数日,允在朝堂,见了董卓,趁吕布不在侧,伏地拜请曰:“允欲屈太师车骑,到草舍赴宴,未审钧意若何?”卓曰:“司徒见招,即当趋赴。”
允曰:“教坊之乐,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应。”卓曰:“甚妙。”允教放下帘栊,笙簧缭绕,簇捧貂蝉舞于帘外。
舞罢,卓命近前。貂蝉转入帘内,深深再拜。卓见貂蝉颜色美丽,便问:“此女何人?”允曰:“歌伎貂蝉也。”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
卓称赏不已。允命貂蝉把盏。卓擎杯问曰:“青春几何?”貂蝉曰:“贱妾年方二八。”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允起曰:“允欲将此女献上太师,未审肯容纳否?”卓曰:“如此见惠,何以报德?”允曰:“此女得侍太师,其福不浅。”
王允一个姑娘许了两个婆家。
貂蝉面对“恩重如山”的义父王允,始而把她许给吕布做妾,继之又把她送给董卓陪睡,貂蝉除了“万死不辞”之外,难道还有别的选择?
实际上貂蝉的命运还真是“生不如死”。据《三国志·董卓传》载:“暴卓尸于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守尸吏暝以为大炷,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董卓之肥胖,在被诛杀后暴尸于街市,人们在他的肚脐眼中插入稔子,点燃起灯来,竟然能“光明达旦,如是积日”。你想想,让一个二八妙龄的青春少女,去陪这样一个脑满肠肥的奸贼睡觉,是一件何等折磨痛苦的事情?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当王允把貂蝉献给董卓时,这样开导她:“儿也,你休顾那胖董卓一时春点污,博一个救帝主万代姓名香。”貂蝉也深明大义地回答说:“理会的。欲教青史留遗迹,敢惜红颜别事人。”
王允的连环美人计实施过程中,也曾出现波折,几乎功亏一篑中途夭折。董卓权衡轻重,为了挽回与吕布日渐紧张的关系,听从了谋臣李儒的主意,曾打算把貂蝉赠送回去:
董卓曰:“我今将汝赐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卓慌夺剑拥抱曰:“吾戏汝!”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蝉曰:“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蝉方收泪拜谢。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貂蝉的精彩表演,终使王允的连环美人计有惊无险地大功告成。
著名史学家蔡东藩对貂蝉给予极高的评价:“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红粉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
罗贯中在《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等章节,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貂蝉助王允“功成名就”后,只是轻描淡写了一句“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从此再无下文。可见貂蝉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再不值浪费笔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即命名为“貂蝉已随清风去”,无限感慨地吟咏道:“……辜负了锦绣年华,错过了豆蔻青春。为报答司徒大义深恩,拼舍这如花似玉身。”
貂蝉“不负司徒托,锄奸救汉祚”的壮举,到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终局。有一本古代的兵书《六韬》,相传为周文王时姜望所著。该书卷二“武韬”篇,第十二节为“文伐”,写有这样字样:“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进而发展为《孙子兵法》中之“美人计”。使用此计我们在古代故事中屡见不鲜:有施部落战败后向夏桀进献美女妹喜,苏部落战败向商纣进献美女妲己,越王勾践战败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美女成为“反败为胜”的武器。既然作为武器,自然争端化解后就要“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红颜不幸,“以声色为戈矛”,身上背负着“原罪”!
赠予关羽的战利品
文学家一旦创造出一个形象,他就活在了读者的心里。人们会穷根究底,关心人物的命运,追问人物的结局。于是,对于貂蝉命运的归宿,也就有了之后的“画蛇添足”,或更准确地说叫“狗尾续貂”。
《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史籍中的这段记载,又把貂蝉与关羽扯在了一起。围攻吕布时,关羽与曹操约定,攻破下邳城,他要娶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为妾。因了关羽的数次催问,曹操疑能打动关圣心的一定是绝色容颜。抓获吕布后,“先遣迎看”,先睹为快。一看果然容颜绝色,于是“自留之”。相同内容还见于《献帝传》和《华阳国志》。《献帝传》载:“(秦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曹操),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明确指出秦宜禄之妻为“杜氏”。可见这一情节应是历史真相。只不过在其后的演绎中,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秦宜禄之妻成为吕布之妾,“杜氏”也变成貂蝉。
今人读到这段史实,印象中不近女色、坐怀不乱的关圣形象“面目皆非”,一时情感上难以接受。其实,这对汉末的伦理道德而言不足为怪。
《三国演义》中类似描述屡见不鲜: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曹军攻破邺城,曹丕首先闯入袁府,把袁绍二儿子袁熙的妻室甄氏据为己有。此女即传说中与曹植上演生死恋的《洛神赋》女主角甄宓。《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记载:“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曹丕不仅对袁熙之妻宠爱有加,还封后生子。此外,刘备平定益州后也娶了同宗刘瑁的寡妇吴氏;孙权不仅仅娶了陆尚的寡妻徐夫人,而且论亲缘关系,这徐夫人还是他的表侄女。
然而此后,随着历代统治者对关羽的尊崇和加封,这段史实就成为关羽身上的“污点”, 明代有个名叫郑以伟的人读到这条史载,愤然写了一首《舟中读〈华阳国志〉》诗:“百万军中刺将时,不如一剑斩妖姬。何缘更恋俘来妇,陈寿常璩志总私。”作者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到史官身上,说陈寿和常璩在史书中提及关羽这件不甚光彩的事,是因为对关羽有偏见私怨。
中华书局的四库备要本《三国志·蜀志》开卷,有清乾隆皇帝的一道上谕: “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
众口铄金,为维护关圣形象,就认定“何缘更恋俘来妇”,恨不能把貂蝉“不如一剑斩妖姬”。
维护封建道统的无聊文人墨客认为,貂蝉虽然为大义献身,但一身事董卓吕布二人,终究是“污点女人”,于是,编制出《关公月下斩貂蝉》一剧。《关公月下斩貂蝉》杂剧问世后,虽在元、明两代舞台上久演不衰,然而至今剧本已经失传,难以知道详情。但通过清代戏剧舞台上流行的《斩貂》这出戏的剧情,我们不难窥见元、明杂剧“斩貂”的大致轮廓。清代刊行的戏选集《缀白裘》中,有短剧《斩貂》。戏中关羽有言:“我想权臣篡位,即董卓父子;妖女丧夫,即貂蝉也。”因此而提剑斥之,骂一声“貂蝉女无义不良”,道一声“俺关公今夜里斩了他万世名扬”。明代王世贞曾作《见有演〈关侯斩貂蝉〉传奇者,感而有述诗》,诗中写貂蝉“一朝事势异,改服媚其仇。心心托汉寿,语语厌瘟侯”,不料关大爷闻言大怒,“忿激义鹘拳,眦裂丹凤眸”,最终使貂蝉“孤魂残舞衣,腥血溅吴钩”。
“关公月下斩貂蝉”有细节描写:关公平时都眯着眼睛,什么时候睁眼,就要杀人。这天是中秋佳节,关公步入后花园,猛见月光之下,貂蝉亭亭玉立,娇而不邪,艳而不妖,犹如弱柳迎风,芙蓉着雨。此情此景,顿使关公心软下来,失去了挥刀的杀机。踌躇中转心一想,貂蝉的影子,连我都能动心,更何况大哥刘备怎能抵得住诱惑?为了杜绝后患,他还是得横下心来。关公拿起青龙偃月刀,看着树影中颤动的貂蝉影子,闭目转头过去;不料一不经心,那青龙偃月刀失手掉了下去,恰好落到貂蝉的影子上。说来也怪,一旁的貂蝉便应声倒下,立即身首异处了。据说,这就是貂蝉“露中生,影里死”的由来。
关公挥刀斩貂蝉,快刀斩乱麻,似乎割断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丝艳遇,然而却是顾此失彼弄巧成拙,你武圣尽可以“过五关,斩六将”,但对一个有功于汉室的弱女子手起刀落实施凶残,又算得是哪门子好汉?
武樗瘿所编《三国剧论》中,在《论斩貂蝉》一文中写道:“……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周剑云主编:《菊部丛刊》)李调元《剧话》卷下引《升庵外集》语:“元人有关《关公斩貂蝉》剧,事尤悠谬。”清代毛宗岗言:“最恨今人讹传‘关公斩貂蝉’之事。”并认为:“貂蝉无可斩之罪,而有可嘉之绩。”
于是,又有文人墨客来为关圣人“涂脂抹粉”,编制出《关公月下释貂蝉》一剧:曹操打败吕布后,依谋士计策,要把貂蝉赐给关公,意在迷惑关公斗志,并离间他与刘备、张飞兄弟关系。不料关公不贪美色,拒不接纳。曹操便下令处死貂蝉。貂蝉闻言,伤心哭啼,扰得关公心烦,训斥貂蝉道:“你先跟董卓,后嫁吕布,一女二嫁,丑事作尽,还哭什么?”貂蝉说:“关将军,那不是妾身的罪过,是王恩公设连环计求妾嫁他二人为国除害。妾舍清白之身以成大义,今反成罪人要被处死,想来怎不令人痛心?”关公无言以对,恻隐之心萌生,问貂蝉可有逃生寄身之处,貂蝉自言举目无亲,若得逃生,但愿隐居山林,削发为尼。关公当即取些银两衣物交给她,令其速速逃去。貂蝉说:“将军仗义救我,可我柔弱女子,怎逃得出这军营城池?”关公略作沉思,决心一不做二不休,救人救到底,遂集合一队骑兵,让身穿军衣的貂蝉混在其中,亲自带队出城,直送到前山净慈庵,把貂蝉安顿好,这才调转马头返回城中……
新编川剧《貂蝉之死》更是对貂蝉的结局进行了人性化处理:刘备、关羽、张飞随曹操攻吕布,曹操水淹下邳。貂蝉为救满城百姓,遣秦宜禄送书于素所倾慕的关公,请关公禀告曹操以民为重,立即退水。关公原以为貂蝉有貌无德,今得知她忧国忧民,顿生爱慕之情。数日后,秦宜禄与侯成、宋宪缚吕布而降。曹操缢杀吕布后,为笼络关公,将貂蝉赐给他。成婚之夜,貂蝉柔情脉脉,为关公即兴而歌《倾心曲》,关公亦心旷神怡。刘备恐关公迷恋貂蝉,为曹操所用,遂以送礼为名,提醒关公勿忘“扶汉兴刘”。关公为忠于桃园结义之情,建功立业,欲遣走貂蝉。貂蝉刚刚庆幸终生有托,突遭此变,深感绝望,在向关公痛诉衷肠后拔剑自刎。
无论是刻意塑造也好,无稽之谈也罢,作者笔下的故事情节设置和人物命运安排,无不反映着创作者的潜意识。
赤兔马的象征意味
《三国志·吕布传》中记载:“布有良马曰赤兔。”引批注:“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由此可见,吕布的坐骑是当时的第一宝马“赤兔”。
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俘获杀死后,赤兔马就归了曹操。关羽在徐州“龙困浅水,虎落平阳”,曹操为收买关羽为己驱使,“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然而,关羽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最后令人牵出赤兔马赠予关羽,才博得关羽“向曹操施以大礼”。
为什么这么巧合?赤兔马与貂蝉的命运轨迹竟然如此对应。始而属于吕布,最终归宿关羽。
另外,赤兔马的寿命也长得出奇:吕布初得赤兔的那一年是公元190年,等到关羽败走麦城之际,已经是公元221年了。就算当初董卓赏给吕布的是一匹刚出生的小马驹,到关羽死,赤兔也有三十一周岁了。而从动物学角度上讲,一般马的寿命只有三十至四十岁。难道大手笔的罗贯中连这点常识也疏忽了?
再一点,貂蝉的名字是否就隐含在赤兔马中?貂蝉的真名叫任红昌,有一个红字;而最终殒命于月影之下,又似乎与月中玉兔存有某种关联。
再看赤兔马的终局: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赤兔马被吴将马忠得到献于孙权,孙权又作为奖励把赤兔马赐予马忠。然而,赤兔马不为马忠所用,仰天长嘶,不食草料,绝食而亡。赤兔马不为吕布而死,却自愿为关羽殉难。
我并无意对赤兔马作更为详尽的考证,只是从中蓦然意识到一个象征:女子者,不过是男人胯下可以任意更换的一驾“坐骑”。然而,“卑贱”如马,尚懂得怎样才是“死得其所”,任人驱遣的坐骑也有一颗忠烈之心!
赤兔马成为貂蝉的象征:红颜不幸成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