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2014-03-23胡晓玲
胡晓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8
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胡晓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8
中医药是由我国历代以来的医药学家在不断的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精华,故而应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下文将详细阐述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隶属于咳嗽范畴,不过具有特殊性,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干咳,多发于清晨与夜间,带有季节性。若吸入刺激性气体例如油烟等或者气候产生变化、食物过敏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均会发作,使用止咳药或者抗生素无效,而使用激素或者支气管扩张剂则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会出现不良反应,易产生耐药性,且不利于儿童的代谢与生长发育。
1.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
当前中医尚未统一认识CVA的发病机制,多数认为其相似于典型哮喘。内因为三脏不足,即肺脾肾;外因则为气候突变,患者寒热失调,与异物有所接触,或者食用生冷以及酸咸食物过多等,将伏痰触动而后阻塞气道。儿童患有CVA多拥有虚寒型证候,病因为风寒与痰湿。而有诸多学者认为该病病因为外感风邪,肺内蕴痰,长久咳嗽致肺气外散,体内缺少气阴所致。
2.研究进展
2.1 辩证施治
患儿发作CVA时共有虚寒、寒热、寒以及热型,需依据患儿类型施治。①寒咳型:痰白,成泡沫状且质地粘稠,畏寒、无汗,四肢冰凉,脸色晦滞且伴有青色,无口干现象,伴随有恶寒发热现象,舌苔白腻或者薄白,脉浮。治疗时以温肺止咳为主。组方为:苏子与炙麻黄5g,细辛、淡干姜、甘草均为3g,杏仁与僵蚕均为10g,半夏6g。②热咳型:痰黄质稠,易口干,大便秘结或干燥,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治疗时需以清肺止咳为主。组方如下:葶苈子、杏仁均为10g,细辛、甘草、青黛均为3g,15g生石膏以及5g炙麻黄。③寒热型:若无法区分为寒型还是热型则为此型。治疗时需注重温凉并进。组方如下:细辛、甘草、青黛、淡干姜均为3g,车前子与杏仁10g,生石膏与蝉衣为15g,炙麻黄5g。另有学者认为可结合患儿体质、发病阶段以及兼症,将咳嗽期分为3型:肺寒型可使用小青龙汤加减疗法,肝火型可使用小柴胡汤加减疗法;痰湿型可使用金水六君煎加减疗法。
2.2 祛风解痉
CVA具有反复性与阵发性,一旦气道痒便会突发激烈咳嗽。风邪为该病的重要病因。风袭皮毛可减少肺气,机体内环境不再处于平衡状态,故治疗时应注重祛风解痉。可采用如下组方:百部、南沙参、地龙均为9g,射干、五味子均为6g,蝉蜕、白僵蚕、全蝎均为5g。为治疗第一阶段。一旦病情稳定则为第二阶段,可使用钱乙补肺阿胶散。效果明显。
2.3 活血通肺
CVA具有反复发作性,久病后进入经络,导致气滞血瘀。气行受阻导致血通不畅,血瘀则气滞。可采用哮灵汤予以治疗,该方重点在于宣降并行。由干地龙、光杏仁、地鳖虫、大地黄、炙僵蚕、葶苈子以及桃仁等组成,效果显著。与胡晓玲[1]的研究结果相似。
2.4 宣肺化痰
张哲[2]主要联合使用三拗汤与清金化痰汤,药方组成为:5g麻黄,黄芩10g,知母10g,陈皮10g,栀子5g,桑白皮5g,杏仁10g,5g桔梗,6g贝母,8g麦门冬,6g瓜萎,10g茯苓,甘草5g。可结合年龄对药量予以增减。该方效果较好。亦可采用宣肺止咳与息风化痰法治疗,药方为:5g炙地黄,10g款冬花,10g白僵蚕,6g胆南星,10g杏仁。若汗多可添加10g黄根,咽部发炎可添加10g山慈菇,舌苔少或痰黏可添加10g南沙参,若咳嗽剧烈至呕吐可添加10g姜竹茹,若体型瘦弱且气虚可添加10g生黄芪。效果亦较好。
2.5抑肝理肺
治疗CVA时可采用抑肝理肺法,药方组成为莪术、白术、地龙、薄荷、柴胡、党参以及当归等,若患儿咳嗽频繁且剧烈可添加钩藤、前胡以及白僵蚕,若痰多可添加半夏。可有效治疗患儿过敏性咳嗽。
2.6 扶正固本
CVA病本虚,故而在缓解期需扶正补虚。有学者认为脾气不足、内生痰液为CVA的主要病因,故而在治疗时需注重杜绝生痰根源,同时化痰止咳以畅通肺气,可采用六君子汤加味疗法。使用六君子汤可使患儿IgE与EC水平下降。
2.7 中西医结合疗法
西药可使用酮替芬、舒喘灵或者氨茶碱等,若咳嗽严重则可添加喷雾丙酸培氯根或者强的松,中药则使用麻僵合剂加减疗法。药方如下:4g延胡索、3g陈皮,3g蜜麻黄、4g甘草,12g黄芪,6g百部,4g胆制白僵蚕,4.5g地龙。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中药亦可使用百茅汤,药方组成为:射干、竹茹、旋覆花、桔梗均为6g,百部、僵蚕与地龙均为10g,代赭石20g。西药则使用美喘清,效果同样较好。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CVA具有临床效果好以及治疗时间短的优点,可巩固疗效同时迅速起效,二者相互协同。
3.展望
当前西医治疗CVA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以及β2受体兴奋剂等,虽有效果但是治疗时间长,其复发率高,副作用多。随着临床对CVA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注重中医药辩证疗法。中医治疗时强调整体,注重标本兼治,同时减少复发现象,避免发展为典型哮喘。然而中医在治疗小儿CVA时虽然优势较多,但是同样也存在未统一CVA认识机制的缺陷,故而在诊治时存在较大难度。中医药治疗CVA时多表现为临床疗效,未开展科研设计或者实验研究,故而缺少客观依据,尤其是经验方,没有数据可供对比,且缺少疗效判定标准,故可信度不高。而基于儿童年龄特点,中药口感较差,且需煎服,较为繁琐。在后期研究CVA时应探讨其发病机制,同时对科研设计方案予以研究,制定严格且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以提升可信度,同时还需研究出便于儿童服用的药剂。
[1]胡晓玲,步伟全.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4,(14):387-388.
[2]张哲,舒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1,17(10):94-96.
R272
B
1009-6019(2014)11-0032-02
姓名:胡晓玲(女)。学历:本科。职称:主治。研究方向:小儿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