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4-06-09彭晓阳
彭晓阳
广安市广安区中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彭晓阳
广安市广安区中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以提高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发生情况及原因,继而提出有效地防范对策。结果:100例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12例(12%),主要原因为:导管固定不牢2例、镇静效果不足3例、护理不到位1例、舒适改变因素3例、时间因素3例。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发生几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防范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推动重症医学科临床治疗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重症医学科;意外拔管;镇静效果;导管固定;时间因素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较为危重,需要插管进行辅助治疗以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方便后续治疗工作开展。然而实际临床观察发现,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意外拔管发生几率较高,给患者以及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医学界专家学者针对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意外拔管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果。经研究证实:导致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出现意外拔管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临床护理等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防范对策有力地推动了临床治疗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某院重症医学科通过对收治的插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拔管原因,继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不仅提高了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临床研究内容,推动了重症医学科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8岁至72岁,平均年龄(45±10)岁。100例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原发病为:骨科手术、心脏复苏、腹部手术、重症肺炎、溺水、颅脑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病[1]。插管方式:气管插管25例、胃管置管23例、输尿管置管20例、深静脉置管18例、其他导管插管14例。
1.2 方法
通过对收治的100例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及时巡查临床护理效果以明确意外拔管发生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进防范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结果
100 例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12例(12%),主要原因为:导管固定不牢2例、镇静效果不足3例、护理不到位1例、舒适改变因素3例、时间因素3例。具体情况详见表1所示。
表1 意外拔管发生情况及原因[n(%)]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自身行动能力受到较为严重的限制,从而必须采取插管进行辅助治疗以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继而接受下一阶段临床治疗。然而目前困扰重症医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插管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意外拔管发生几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了插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治疗难度,由此引发的社会影响较为深远。为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意外拔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提出具有实践性的防范对策以提高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推动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
经本次研究证实,导致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管固定不牢。由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自身并不具有较强的行动能力,因此,在导管植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导管的延展性,导致插管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导管较为容易脱落[2]。同时气管插管患者是采用胶带贴着患者脸颊进行交叉固定,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脸部会分泌大量油脂,从而造成胶带粘性不足,导致导管滑脱。
(2)镇静效果不足。由于插管会对重症医学科患者身体脏器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身体感到不适或者剧烈疼痛。为此,临床治疗中通常都会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镇静类药物进行止痛。然而镇静效果受到患者体质或注射剂量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感官提前复苏,在无法忍受疼痛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出现自行拔管现象。
(3)护理不到位。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主观疏忽或责任意识不强,未能够及时给予患者密切、连续观察,从而增加了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意外拔管发生几率。
(4)舒适改变因素。患者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未能够得到家属的陪护或关爱,从而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也会增加患者自行拔管几率。
(5)时间因素。相较于白天时段,夜间患者意外拔管几率明显升高,主要原因在于夜间时段中患者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精神障碍,处于睡眠状态下的患者并没有意识到体内存有导管,从而导致导管脱落[3]。
依据本次研究分析出的意外拔管原因,其相应的防范对策如下:
(1)加强心理护理,普及健康教育知识。针对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主动拔管现象,一方面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心理护理工作,通过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来提高插管患者治愈信心,从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另一方面需要及时与插管患者进行沟通,将健康教育知识传导给患者,加深患者对插管治疗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患者主观认知。
(2)强化临床护理工作。由于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或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的意外拔管,需要医院端正医护人员工作态度,加强思想认知,将医护工作进一步细化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插管患者能够处于一个科学、高效的医护环境下,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巡查人员需要不间断、不定时地展开抽查行动,一旦发现违反规章制度行为坚决予以严肃处理,保障临床护理制度的权威性,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思想认知,继而积极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1]许娜.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4,12(10):157-159.
[2]邓跃平.浅析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5):677-678.
[3]张长梅.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4):113-114.
R47
B
1009-6019(2014)11-03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