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内缝合在妇产科下腹部纵切口手术中的应用

2014-03-23刘晓霞

当代医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缝合线下腹部缝线

刘晓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疾病的治愈及手术的成功已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要求,尤其在妇产科手术中,大多数女性要求术后不留瘢痕或尽可能地缩小瘢痕面积[1]。为了探讨下腹部手术切口的美观方式及最佳愈合情况,笔者应用可吸收合成缝线对134 例妇产科下腹部纵切口手术进行皮内缝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海安县雅周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34 例,年龄20~54 岁,平均28.7 岁。其中剖宫产手术109 例,子宫切除手术17 例,附件手术8 例。皮肤切口的缝合均采用3-0 可吸收合成缝线,自带1 根1/2 弧度三角圆针(尖为三角,体为圆形)。

1.2 方法 腹直肌前鞘筋膜层常规缝合完毕后,采用3-0带针可吸收合成缝线末端,穿一根圆针,间断全层缝合皮下脂肪层,针距1.5~2 cm,缝合时进针点尽量贴近皮内组织,但不穿透皮内,全层缝合不留死腔,可缩小切口,减低切口张力[2]。然后用剩余的3-0 带针可吸收合成缝线,进行皮内缝合,术者一般从右侧即切口的下端开始缝合,第1 针进针点自切口顶端垂直切缘贴近脂肪层进针,出针点在切口对侧同一平面,打结5 次,剪去线头,再将缝针从线结下倒穿回切口顶端皮下出针,第2 针从切口顶端开始进行连续皮内缝合,进出针与切口皮缘平行,在切缘两侧的同一平面进行缝合,后一针的进针点在前一针的出针点退后约2~3 mm,针距保持一致。最后一针不打结,直接从切口外2 cm处正常皮肤出针,再往回倒一针即可,缝线保留1 cm剪断。缝合时助手沿切口方向适宜牵拉缝线,使皮肤对合平整,紧密似一条线状,术后用腹带固定减张。

1.3 观察指标 切口愈合标准:(1)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2)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3)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口引流等处理[3]。

2 结果

134例皮内缝合均为甲级愈合,术后见腹壁切口对合良好,无1 例出现红肿、硬结及渗液,无1 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且无需拆线,术后6 d即可出院。术后随访见腹壁切口遗留瘢痕较小,无硬结,且腹壁不留针眼,非常美观。

3 讨论

3.1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审美观念的更新以及微创手术的发展,使得手术切口的愈合显得非常重要,医学界在手术患者皮肤的缝合方面也在寻找更好的方法。传统的下腹部手术切口由内到外均采用7-1 号丝线间断缝合,可对皮肤及组织产生刺激,引起患者切口疼痛,组织相容性较差,引起切口排异反应,术后易形成硬结,发生切口感染,甚至导致切口裂开,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术后遗留的瘢痕大多呈“蚯蚓状”或“蜈蚣状”[4],极大影响美观。

3.2 近些年随着新型缝合线的兴起,皮内缝合法应运而生。皮内缝合采用的可吸收合成缝线是以聚乙二醇酸为主要原料,其分子量低,无抗原性及致热原,可通过水解反应降解,继而被体内吸收和代谢[5],该线在术后28~35 d失去张力,56~70 d缝线完全消失[6]。且表面以聚羟基乙酸为涂层,消除了粗糙边缘,缝线顺滑通过皮肤,能减少组织损伤,横切口与纵切口均可采用它作皮内缝合,不影响愈合效果[7-8]。

3.3 多项研究显示可吸收合成缝线用于会阴切口缝合术中效果显著,且可减轻产妇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天数[9-12]。

3.4 皮内缝合与传统的间断缝合比较,具有以下的优越性[13]: (1)缝线未穿透切口表皮层,减轻了缝线对切口皮肤表面的刺激;(2)皮肤对合整齐,表面无缝线针眼,减少了对切口的牵拉和感染的发生;(3)切口瘢痕反应轻微,外观呈细线状,满足了切口的美观要求;(4)术后无需拆线,缩短了术后住院日[14-15]。

综上所述,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对妇产科下腹部纵切口手术实施皮内缝合,可获得良好的切口愈合及美容效果,且皮内缝合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1 根缝线缝合2层,给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因此皮内缝合是妇产科下腹部纵切口手术的最佳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叶丽萍,程桂平,张晋.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417-6420.

[2]张顺仓.改良筋膜内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在妇产科手术切口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1,30(5):273-274.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2.

[4]刘小红,陈向标,赖明河,等.可吸收医用缝合线的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12,41(4):23-26.

[5]王爱文.妇产科腹部皮肤切口缝合方法的改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700.

[6]李国新.妇产科手术切口皮内缝合缝线反应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5,26(4):46-48.

[7]赵德珍,应婷儿,洪亚.妇产科手术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440 例总结[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9):2597.

[8]莫绍伶,向阳,余川容.妇科手术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法预防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1(2):177.

[9]曹晓萍.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242 例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67.

[10]武顺娟,魏姜梅,蒋丽.可吸收外科逢线在会阴伤口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6):63.

[11]杨红.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会阴伤口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3):8109-8110.

[12]雷淑霞.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会阴切口的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9):97.

[13]郑莉,王兆太,文汇.美容缝合手术切口256 例体会[J].山东医药,2005,45(9):63-64.

[14]刘英梅.可吸收合成线用于妇产科剖腹手术皮内美容缝合临床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8,27(5):65-66.

[15]薛志雯,张淑敏.医用可吸收缝线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76-1777.

猜你喜欢

缝合线下腹部缝线
医用倒刺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石灰岩缝合线发育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缝线抗议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缝合线构造与油气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