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激素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抗体分析

2014-03-23戴红梅

当代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特发性紫癜小剂量

戴红梅

小剂量激素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抗体分析

戴红梅

目的 分析小剂量激素治疗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87例,使用美洛西林、头孢西丁、头孢米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青霉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及大剂量的维生素C、利血生片进行治疗,血小板高于20×109/L的患者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035 mg/(kg·d)]冲击治疗,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检测血清中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 IgG)及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小儿ITP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由治疗前的(1050±75)ng/107PLT降至(508±24)ng/107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有效率为92.0%。结论 小剂量激素治疗能有效降低小儿ITP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治疗的有效率高。

小剂量激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

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为小儿血小板减少症,以外周血小板数量大幅减少、骨髓巨核细胞不能正常发育成熟为主要特点,其临床表现特征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本研究分析小剂量激素治疗对小儿ITP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影响,旨在探究小儿ITP的最适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87例,均由骨髓穿刺确诊,血小板水平为0~30×109/L。其中男55例,女32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为(10.5±1.3)岁。45例原发性ITP,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急性白血病,6例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发前出现感染发烧、由药物造成急性血小板减少的13例。87例小儿ITP的临床表现均有皮肤、牙龈、鼻腔出血。

1.2 方法 87例小儿ITP均使用美洛西林、头孢西丁、头孢米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青霉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及大剂量的维生素C、利血生片进行治疗。其中血小板高于20×109/L的患者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检测血清中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 IgG)及评价临床治疗效果[2]。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治愈:无出血现象,血小板水平高于100×109/L,2年内没有复发;显效:无出血现象,连续3次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水平高于50×109/L或较治疗前上升了30×109/L,2个月以上血小板不再继续降低;进步:出血情况减轻,血小板水平有小幅度、缓慢上升,2个月内血小板水平又降低;无效: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血小板水平依然低。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治疗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小板相关抗体(PA IgG)水平 治疗前,小儿ITP患者的PA IgG水平为(1050±75)ng/107PLT,治疗后其降至(508±24)ng/107PLT,治疗后的PA Ig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 87例小儿ITP患者,治愈42例(48.3%),显效24例(27.6%),进步14例(16.1%),无效7例(8.0%),总有效率为92.0%。80例有效治疗的小儿ITP患者血小板水平于用药的8~13 d开始升高,于用药的25 d出现最大值,最大达350×109/L。用药2~6 d后出血现象消失,且治疗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ITP是一种出血性、原发性或免疫性疾病[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液中出现了抗血小板抗体,其与血小板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破坏,使血小板的活性降低、数量减少,这样导致了ITP的发生[4]。ITP以外周血小板数量大幅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多且不能正常发育成熟为主要特点。其病理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目前,主要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来治疗ITP,治疗目的是使血小板水平快速升高,改善或减少出血现象的发生[5]。

地塞米松和甲强龙是糖皮质类激素[6]。糖皮质激素可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特别是脾脏内的巨噬细胞)对血小板与抗血小板抗体的结合形成物的吞噬、破坏作用减弱,还可使抗血小板抗体的形成数量减少,从而减少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生,促使已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的血小板游离出来[7],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增多、活性不变;此外,糖皮质激素可激活骨髓细胞分化形成血小板并释放出大量的血小板,使血管的脆性得以改善[8]。

本研究中,经治疗小儿ITP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由治疗前的(1050±75)ng/107PLT降至(508±24)ng/107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小儿ITP患者中,80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有效率为92.0%,进一步证实小剂量激素治疗能有效降低小儿ITP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治疗的有效率高。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Pasquet M,Aladjidi N,Guiton C,et al.Romiplostim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the French experience[J].Br J Haematol,2014,164(2):266-271.

[3] Li Z,Mou W,Lu G,et al.Low-dose rituximab combined with short-term glucocorticoids up-regulates Treg cell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Int J Hematol, 2011,93(1):91-98.

[4] 徐瑞荣,刘奎,曲春艳,等.清热凉血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8(5):15-17.

[5] 曹志坚.凉血散瘀、益气止血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及试验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6(1):6-7.

[6] 冯晓燕,顾鸿,杨长福,等.加味四物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1(25):23-26.

[7] 郎海燕.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步临床探索[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5(1):9-12.

[8] 吴意红,彭剑虹,陈婉荷,等.归脾丸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1,5(10):35-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5.060

江苏 215600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戴红梅)

猜你喜欢

特发性紫癜小剂量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特发性腹痛一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