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的地区差异比较及测度研究

2014-03-22曹茜茜张长征

水利经济 2014年3期
关键词:差距水利区域

曹茜茜,张长征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近年来,无论是大规模的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是小型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都大幅增加,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差异很大[1],农村水利作为农村准公共产品也不例外[2]。笔者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这种差异在近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杜威漩[3]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农业水利基建投资与GDP有高度相关性。我国各地区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差距过大会对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研究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具有很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水利和农村水利的投入进行了研究。该领域最早的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4-8],近年来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研究逐渐开始运用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视角也更加广阔[9-11]。但是鲜有人从地区差异的角度研究农村水利财政投入。事实上,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研究农村水利的财政投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不少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陈秀山等[12]通过建立一个分层次的影响因素体系,根据区域差距指标所显示的地区差距发展阶段来分阶段研究不同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他们发现影响区域差距最重要的要素是要素的投入量;蒋俊朋等[13]运用泰尔指数的分析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分解,发现区域内差距是形成财政支农差异的主要原因;薛宇峰[14]利用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分配水平的测度指标,同时采用总体收入不平等指数作为基尼系数的补充测度指标,分析了我国各省(区、市)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和地区差异。研究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日益严重。

目前对农村水利投入的研究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而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总量上对全国或对特定省份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状况进行分析,鲜有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对全国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进行相关研究,并加以测度。笔者试图从区域差异的视角探讨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的现状,并运用泰尔指数对区域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差距做进一步分解,以便挖掘差异存在的深层原因以及变动的趋势。

1 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的现状及趋势

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目前为止其投入仍然主要来源于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由图1可见,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比重在2006年之前基本比较平稳,基本维持在40%~50%的区间内,到2006年开始跌至40%以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全国各地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主体多元化进程的推进。在鼓励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主体多元化的过程中,中央、省级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比重逐渐下降。

图1 2001—2006年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比重走势

农村水利建设的财政支出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因此2006年之前选取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比重这个指标来衡量该时段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的大致趋势。2007年开始《中国统计年鉴》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再用这个指标进行衡量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2006年以后笔者采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占水利财政投入的比重来衡量该时段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状况。以往,由于农村水利项目具有投资大、耗时长、投入产出效率低等原因[15],政府在水利建设上倾向偏爱大中型的项目,而忽略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体会到农村水利建设对夯实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提高我国抗灾减灾的能力以及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战略意义,开始设立农村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农村水利建设的财政投入占水利投入的比重从2006年的17.26%上升到2010年的31.05%,年平均增幅达20%。尽管比重呈增长之势,但是这种增长态势尚不稳定,与2008年相比,2009年和2010年的增幅明显缩小(图2)。这是由于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的缺失,中央政府下拨的资金存在“漏损”的情况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主事农村水利建设的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也未得到有效的激励。

图2 2006—2010年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水利投入的比重走势

2 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

2.1 农村水利建设公共财政投入规模的地区差异

2001年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区域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无论是投入总额还是人均支出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总额呈“东高中低”的格局,东部投入最多,西部次之,中部最少(表1)。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的农村水利投入稳步上升,并在2006年开始超过中部地区,但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中部地区无论是投入总量还是平均投入量均列三大区域的最后。中部地区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总额却是三个区域中最低的(表1)。

由表1可见,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均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远高于东部、中部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与我们的直觉不相符合。这是因为西部各省区如西藏、新疆具有面积大、人口少的特点,人均指标遥遥领先并不代表其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同样表现良好,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东部地区虽然人口较多,但是除2006年以外该指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领先于中部地区。

从环比增长速度来看,2001年以来东中西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均出现较大的波动。各区域在2005年和2006年出现大幅的负增长以后,又出现连续3年的大幅增长。这说明我国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政策的波动性较大,连续性和计划性较差,没有形成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2.2 农村水利建设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地区差异

本文利用各地区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各地区财政支农总额的比率和各地区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各地区农业总产值的比率来代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力度。各地区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各地区财政支农总额的比率反映了各地区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事业的支持程度;各地区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各地区农业总产值的比率反映了农村水利在农业中的重要程度。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到东中西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力度,详见图3和图4。

表1 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总额与增长速度

图3 2001—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农的比重

图4 2001—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占农业产值的比重

2001年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农总额的比率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1年的27.58%,44.03%,13.38%下降到2009年的9.56%,7.17%,6.55%,分别下降了65.32%,83.71%,51.03%。从区域比较来看,东部地区这一指标在2003年以后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这种领先优势并不明显。中部地区这一指标在2006年以前明显领先西部地区,但由于2001年到2006年下降幅度过大,直到2006年与西部地区不分上下,详见图3。

2001年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各地区农业总产值的比率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图4)。2001—2006年,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农的比重大幅下降,并且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可能是由于2006年5月三峡大坝的竣工带动当年的农村水利财政投资同步下滑。2007—2010年各地区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又开始大幅上升,这是因为2005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这个决议带动了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的稳步上升。从区域比较来看,东部地区这一指标总体上一直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06年开始,西部地区这一指标近年来增长势头尤为明显,并在2010年超过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农村水利投入占农业产值的比例增势缓慢且不稳定,2006年以来一直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3 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村水利建设与农村人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农村供水设施为例,它与农民的生活最密切相关,却也是最缺乏的农村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不仅能够保障农民的饮水安全,为农民富裕生活创造条件,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16]。

本文用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占农村收入的比重和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占GDP的比重分别来反映农村水利财政支出对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作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的变化。2006年以后我国东中西部以上两个指标均呈上升的走势,并且上升的速度逐渐加快。但是就上升趋势而言,三大区域的差距也是相当明显的,详见图5和图6。东部地区虽然在农村投入的总量上遥遥领先,但是两大指标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以后均明显落后于中西部地区,其中第二个指标从2007年开始连续3年落后于另外两个区域。这说明东部地区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增长速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这是因为东部地区不是我国主要的农业产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这两个指标上表现良好,发展势头凶猛,尤其在2009年,两大指标均位列三大区域之首。

图5 2005—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占农村收入的比重

图6 2005—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

4 农村水利建设公共财政投入的地区差异测度及结构性分解

为了从定量的角度测度我国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地区差异,首先采用极差、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指标,从总体上衡量我国31个省份2001—2010年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离散程度,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对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差距进行分解,从而探寻地区差异的来源、构成和变化趋势。

4.1 描述性分析

2001—2010年各地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极差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的26.3上升到2010年的63.4,10年间的增幅高达141%。说明各地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也逐步上升,个别年份也有稍许的不规则震荡,详见表2。一方面说明各地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农村水利财政投入不具有稳定性,计划性和持续性较差。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泰尔指数分析

泰尔指数(Theil’s Index)源于熵的概念,因此也有学者称之为泰尔熵。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不平等系数,最先应用于测度各种人口特征内部各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该数值越小说明区域间的不平等度越小,公平度越高。相对于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测度指标,泰尔指数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可分解性,它可以拆解成加权的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因此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差异的来源及其大小。其分解计算式为

(1)

随着泰尔指数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它也不再仅局限于研究收入差距。本文中,泰尔指数用于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因而各项变量的含义也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相应的变更。Yij为i区域内j省份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额,Nij为i区域内j省份的农村人口数,Yi为i区域内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总额,Nij为i区域内农村人口总数,Y为全国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总额,N为全国农村人口总额。

笔者运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计算了2005—2010年6年期间,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之间以及内部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差距,定量地揭示了我国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详见表3。

表3 2005—2010年我国区域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泰尔指数分解

注:表中数据由MATLAB软件计算而得。

由表3可以看出:

a. 从总体差距来看,2005—2010年6年期间,东中西部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总体地区差距呈现比较明显的上下波动。从2006年以后,我国东中西部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东部地区的增长比较平稳,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增长率的稳定性较差,呈现出时快时慢的态势,这可能是由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水利财政政策没有东部地区稳定和持续导致的。有关财政部门应该更加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有效控制农村水利的财政投入的总体差距,促进各区域的农村水利事业协调发展。

b. 从地区差距分解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总体差距是由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差距共同造成的,区域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大于区域内差距。按时间推进纵向观察,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呈现上下波动的趋势,并且两者变动的趋势并不完全吻合,这表明我国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协调性和计划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c. 2005—2010年,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农村水利公共财政投入最不平衡,中部地区居次,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最小。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高,是导致区域内差异的重要原因。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进行描绘和测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地方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距。从各地区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规模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东部地区的农村水利财政投入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少;从各地区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增长率来看,东部地区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增长率相对比较平稳,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而言波动性较大;从对各区域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力度的对比分析可见,东部地区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力度基本上一直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近年来有明显的提升。从各地区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对经济的影响可见,各地区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对经济的影响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东部地区后劲不足,开始落后于中西部。

b. 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并且这种趋势在不断扩大;运用泰尔指数对中国区域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地区差距的来源与构成进行分解后可以看出,2005—2010年期间,中国区域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总体差距是由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差距共同构成的,且区域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大于区域内差距,而区域内部差距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引起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我国各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差距较大是导致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各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决定了其支持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能力,是影响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物质基础。②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农村水利财政投入地区差异大的重要原因。例如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和建筑业较其他各区域较大,中部地区的农业规模相对较大,西部地区则以畜牧业的发展为主,各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对农村水利建设水平的要求各不相同,需要投入的财政资金数量自然也有所差异。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a. 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建立和完善农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体制的经验和教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从而缩小区域间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差距。

b. 应着力缩小东部地区的区域内部差距,同时国家财政应向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农村水利建设事业倾斜,以保证区域农村水利建设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c. 在加大农村水利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加强政府投资的导向性和激励性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源流向农村水利建设,进而促进农村水利投入主体的多元化,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董明涛.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选择研究: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7):110-115.

[2] 王广深. 王金秀. 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4):19-22.

[3] 杜威漩. 中国农业水利基建投资的实证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05(3):43-47.

[4] GANDHI V P, NAMBOODIRI N V. Investment and institutions for water management in India’s agriculture: profile and behavior [J]. Aclar Proceeding, 2002(106): 1-130.

[5] BADALIANS G, ORUMIEHH H R, RIAHI R, etal. Wastewater project of Tehran: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chances [J].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V, 2009, 120: 725-732.

[6] 何玮富. 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水利投入研究:以入世后的浙江为例[D]. 杭州:浙江大学,2004.

[7] 陈德发.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思考[J]. 水利科技, 2009(4):13-14.

[8] 黄若君. 广西农田水利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与增加投入的有效途径[J]. 广西水电, 2005(4):17-18.

[9] 唐忠. 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5(2):34-39.

[10] 陈洪转. 基于群决策DEA的农村水利投入产出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7(2):265-248.

[11] 孔庆雨. 农村水利投入产出的灰关联测算[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8):2509-2510.

[12] 陈秀山,徐瑛. 中国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05(5):117-129.

[13] 蒋俊朋,田国强,郭沛. 中国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度量及分解[J]. 中国农村经济, 2001(8):33-40.

[14] 薛宇峰. 中国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及其地区差异[J]. 中国农村经济, 2005(5):25-34.

[15] RAO CHH, DHAWAN B D, GULATI A. Towards reforms in Indian irrigation: price and institutional policies[R]. New Delhi:India Habitat Centre, 1999:15-16.

[16] 李远华, 严家适. 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实的农村水利基础[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6):1-3.

猜你喜欢

差距水利区域
分割区域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