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童装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3-22田琼
田 琼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的重要性
童装是服装重要的类别之一。中国是拥有儿童众多的国家,0~14岁的儿童为2.2亿,占总人口的16.6%,约占世界儿童人口的1/5,同时2010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进入高峰期,以后出生率保持在15%左右的比率增加。经济的崛起,带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形成多元的生活方式以及家长对孩子高度重视等等因素,都使得童装成为服装业的新蓝海,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童装将在服装中占有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对童装设计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对童装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开设的《童装设计》课程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重在培养全面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
1.2 课程任务和要求
根据教学任务,《童装设计》课程总学时为36课时,其中理论课为18学时,实践课为18学时。课程理论教学要求是通过讲解童装设计的概念和分析各设计要素,要求学生理解童装与其它服装的不同之处,认知各年龄段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童装设计的基本美学原理和主要种类的童装设计要领与方法;课程在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为:能根据儿童的特征,将设计原理和方法灵活的运用于童装设计中,通过多项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童装设计水平,同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观察、沟通、解决、协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童装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背景和理论基础
服装是一门实用艺术,一切设计都应服务于生活。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思考分析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传统、消费者特征、人体工程学、材料与技术等因素,以适应不同的需求[1]。
童装是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着装的统称,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表现服装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设计行为。童装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2周岁间,这个时期的青年充满了活力和想象力,但从其成长的历程来看,成长已过孩童阶段,也没有作为父母抚养小孩的经历,因此,学生们对设计对象的认知是欠缺的。虽然课程教学中对各阶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进行了讲解,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停留在字词的表面而不能真正了解儿童这个相对特殊的设计对象,设计的童装只是单纯的从造型美观上进行创造设计,忽略或缺乏对儿童个体特征的表现,最终影响设计的用途。譬如:不考虑婴儿的特点将婴儿服装的领型设计为紧小的高领,这将会影响婴儿的健康,也不方便穿脱;将婴儿连身裤设计不够宽松,采用过硬面料等元素,设计的结果同样也会影响健康和穿着的舒适性,还会无空间放置必要的纸尿裤。这些问题在以往的童装设计实践中是非常突出的,甚至有些品牌的童装中都存在着这样的状况。所以,深入对设计对象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实现优秀设计必要的前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试图通过以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的经验教育和心理学的角色扮演理论为基础,以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促进童装设计的实践教学手段为研究内容。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为契机,倡导互动的、创造性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2]。其角色体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角色,就是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而体验则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角色体验就是站在他人的视角,体察他人的经历,体味他人的情感,体会他人的思想,收获自己的感悟。学生通过观察、参与、体验、反思等过程,从而重新审视自己并找到自身问题的源头和原始感觉,理解并体验他人与自己的不同,通过对未完成事的探索与解决,学习并建立新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3 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童装设计课程中的开展与应用
实践教学课程是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消融接受和具体运用。童装设计的实践内容是以设计主要类型的童装为主,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运用服装的美学知识,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特征,发现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同,要具有孩子般的童心和专业的知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在设计中注重童装的功能性和品质感,追求童装的个性表达,关注童装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力求童装能满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以下是以学龄前期儿童春秋装系列设计实践为例,探讨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童装设计实践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和应用方式。
3.1 教学地点和内容
(1)学龄前期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是儿童进入幼儿园集体学习和生活的阶段。根据童装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需要,角色体验教学地点选择在我校附属幼儿园里进行,它既能对一定数量的儿童进行观察,使观察结果具有全面性和正确性,同时也方便教学的开展。
(2)将上课学生分为3组,三个小组分别安排在小班、中班和大班。角色体验的内容设计为观察对象与角色体验两部分。
内容①:观察幼儿半天的活动,三个小组每1小时互换班级,对幼儿的行为、兴趣、生活自理能力、着装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的记录,同时和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交流并建立好感。
内容②:在完成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努力让自己在心理和行为上模仿幼儿,参与到他们的集体中去,和幼儿共同学习、游戏、玩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体验幼儿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感受,努力使自己和角色接近。
3.2 教学拟解决的问题
针对学龄前期童的相关特征,在教学中拟解决以下问题:
(1)学龄前期儿童体型具有什么特征?
(2)学龄前期儿童在幼儿园主要有哪些活动方式?
(3)学龄前期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
(4)学龄前期儿童的爱好是什么?
(5)儿童当天的着装与成人装有何不同?这些着装是否能够较好地满足儿童当天的各种需要。
3.3 教学过程
(1)学生分别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
(2)观察完成后进入扮演儿童的角色体验环节。
(3)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性,以学生参与教学为主体,协助学生实现角色体验。
(4)完成体验后回到教室分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三个小组交流与讨论后,分别选派代表以举例的方式分享体验的结果,同时对将要进行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思考。
(5)结合获取的资料进行学龄前期儿童春秋装系列设计。
3.4 教学效果评价
本次角色体验是带着问题体验,是反思性实践的一种方式。反思性实践认为,设计活动的基本元素是行为,设计能力的核心是对行为做出明智的决策,然后评估这些行为[3]。从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看,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童装设计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性的提升
教学主导性的变化带来学生参与教学和角色体验的积极性与兴趣性,使整个教学内容生动而富有创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专业调研,积累了专业知识,丰富了生活经历。
(2)设计观点的转变
生活经历的欠缺和对设计对象不全面的了解往往导致设计不切实际。通过此次角色体验,学生明白了对设计对象的了解是实现优质设计的基础。
(3)设计水平的提高
学生从观察和角色扮演体验了学龄前期儿童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能根据设计对象在实用性和心理需求出发展开设计,使设计结果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部分学生的设计作品推荐给相关企业受到好评,并准备推广进入市场销售(图1)。
图1 学生设计的学龄前期儿童春秋装系列
(4)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和反思性思维得到了训练;学会了记录与整理资料;通过后期交流和讨论,对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培养作用。
此次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实践课时数较少,体验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观察和体验的深入性受到影响;在幼儿园内开展教学,虽然对集中观察对象和体验角色有利,但也给幼儿园管理带来了不便。
4 结语
童装设计实践内容重在让学生掌握设计的要领和方法,它不仅仅从外观美上进行创意,更需要从儿童着装的健康性和安全性以及实用性出发,这就需要对设计对象有全面的审视和了解。角色体验式教学法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方式,将它应用于童装设计课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通过将学生转变为重要的参与者,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体验角色的形态、行为、情感等内容,将设计对象全面准确的信息与设计内容紧紧相扣,从而达到提高设计水平,最终实现设计任务的目的。
[1]刘元风.服装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韩莹莹.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角色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48-150.
[3]胡莹,何仁可.在小组构思服务设计概念实验中的互动刺激研究[J].装饰,2014(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