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桑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2014-03-22汪增超
汪增超
(河南省南阳农业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多年来,对桑瘿蚊的形态、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的研究很多,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南阳主要桑蚕区淅川县,桑园多数集中在山坡丘陵地,受桑瘿蚊危害仍严重。桑瘿蚊因体小、繁殖快、世代重叠,所以生产上预测难、防治难。
1 桑瘿蚊的发生
1.1 桑瘿蚊的形态
桑瘿蚊成虫体长1.8~2.4mm,呈淡橙黄色,3~4d。卵为无色透明,长椭圆形,长约0.2mm,2~3d。幼虫期10~14d,初孵化时无色透明,渐转乳白色,老熟幼虫呈橙黄色,有弹跳能力,可转移为害,能弹跳入土,深度4~10cm,身体收缩,结成近似圆形扁平的茧囊,称“休眠体”,到第二年桑树冬芽萌发前后开始化蛹。蛹期9~10d,长约2mm,淡黄色,扁平椭圆形。桑瘿蚊一个世代25~30d。
1.2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5~6代,第二代以后世代重叠。成虫以18~22时为活动盛期,交尾产卵,交尾后的雌成虫产卵于顶芽叶背褶皱处或顶部1、2叶叶背,每芽可产卵数粒到数十粒,每雌成虫产卵50~80粒[1]。幼虫孵化后侵入顶芽内部,以口器吸食汁液,受害轻者发育成虫口叶,严重的桑芽发黑脱落,甚至封顶。经7~10d后,上部腋芽萌发,又被下一代幼虫为害,各虫态均喜欢潮湿的环境,怕干,高温干旱对各虫态不利。
1.3 各代幼虫危害高峰期
通过2012年和2013年的调查,各代幼虫危害高峰期见表1。
表1 桑瘿蚊各代幼虫危害高峰期调查
2 不同栽植密度桑园与桑瘿蚊危害的关系
从栽植密度和树型来看,桑树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桑园,有利于桑瘿蚊的发生。树型高,桑树基部通风好,桑瘿蚊危害就较轻。
3 防治技术
3.1 喷梢保芽
生产期常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等防治,用量以均匀覆盖桑叶但不滴水为宜,间隔3~5d一次,连续二次,非生产期,又遇长期阴雨天气,可用虫螨克(阿维菌素),具有广谱、高效、安全、持效期长等优点,对成虫和幼虫均有防效,与常规农药相比防效可增加4%,安全期为9d[2]。
表2 不同栽植密度桑园与桑瘿蚊危害的关系调查
表3 桑瘿蚊第1代成虫防治调查
重点药杀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降低以后各代幼虫的虫口密度,统一防治,10月中、下旬药杀最后一代幼虫。
3.2 夏伐后桑园土壤施药防治
夏伐后每667m2桑园地面施入3%甲基异柳磷2.5kg,结合夏耕将药翻入土中,药杀在土中越冬的幼虫或蛹。
3.3 生态防治
采取隔行采叶,增加夏蚕饲养量(占春蚕的45%),及时疏去桑树下部卧伏枝,剪除侧枝,使养分集中,促使正芽向上正常生长,增加条长,清除杂草,促使桑园通风透光,挖排水沟,干澡土壤,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4 夏伐桑园地面施入甲基异柳磷的防治调查
表5 生态防治效果调查
4 小 结
淅川县蚕区桑瘿蚊一年发生5~6代,第一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为6月中旬,第二代为7月上旬,第三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为8月下旬,第五代为9月中旬,第六代为10月中旬至下旬。桑树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桑园,有利于桑瘿蚊的发生。通过药物防治(40%乐果乳油或虫螨克(阿维菌素)、3%甲基异柳磷)和生态防治(加大夏蚕饲养量,及时疏去桑树下部卧伏枝,并采取隔行采叶的措施,促使桑园通风透光),可大大降低桑瘿蚊的危害。
[1]张苏红,宋万高,吴清海.南阳盆地桑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1994,(6):43.
[2]周林巨,王建新,邱徐罗.桑瘿蚊的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蚕业,2004,25(3):23-24.
[3]张耀亭.桑瘿蚊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J].蚕桑茶叶通迅,20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