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动机的社会阶层差异研究

2014-03-22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学习动机

刘 宏 刚

(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英语学习动机的社会阶层差异研究

刘 宏 刚

(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在全球化日益凸显、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的时代,国内外研究者对不同阶层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状况和差异性研究却严重不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法,对来自北京、沈阳、南京和盐城4个城市的1 542名初二年级学生的7种英语学习动机的阶层差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出国动机、内在兴趣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方面存在高低阶层之间的显著差异。本研究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关注中下层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他们形成多元的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动机;初中生;社会阶层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二语习得动机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对学习动机城乡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背景的大学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显著强于县乡背景的学生[1-2],但韩宝成、许宏晨发现乡镇的中学生的动机得分总体上高于城市学生[3]9-14。这些研究说明,学习动机虽然是一种心理特质(psychological trait)[4],但同时可能也带有社会性的特征,即具有城市或者县乡背景的学生动机可能有所差异。邹为诚、张少林等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越感兴趣;而家长社会权利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例最低,家长社会权利处于“中”的位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高;家长学历高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比例最高,而“中”“低”组之间的差异不大[5,6]。他们的研究采用了社会学领域中社会阶层的5个指标,即家庭月人均收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职业、职务和职称5个指标来确定家庭背景[7,8],并对家长在子女学习中的投入与动机的关系做了相关的论述。研究突破了单纯以城市、县乡这样一个地理概念来区分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局限,将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因素引入了二语习得研究。研究启示我们英语学习动机可能具有社会阶层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可能与家长的投入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不同阶层家长在子女英语学习上的投资观念和投资行为都有显著性的差异。

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将学习动机的阶层差异作为研究焦点,针对以往国内学习动机研究对中学生关注程度不够的问题[9],选择中学阶段的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初中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可能有更长的与家长一起生活的时间,家长的影响更大。探讨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出于行文的需要,本文将“来自某社会阶层的学生”简称为“XX阶层学生”,不包含任何褒贬成分和社会歧视。,在家长的影响下,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由于相关文献有限*就笔者掌握的资料,目前国内: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还未见相关类似研究。,因此本研究将更多地结合访谈数据进行原因分析。

二、本研究的动机框架

本研究认为英语学习动机是“驱动个体学习英语,并朝一定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10]。根据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在高一虹等的大学生动机类型[11]作为基本框架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初中生英语学习特点的7种动机类型:(1)出国动机:学生为了出国就业、求学、亲身体验国外的风土人情而学习英语;(2)内在兴趣动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内在兴趣,如学生因为喜欢英语本身、了解英美国家的人和文化而学习英语;(3)社会责任动机: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人了解世界;(4)成绩动机:学生为了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学习英语;(5)情境动机:学生受到教材、英语老师等情境性因素影响而学习英语;(6)个人发展动机:学生为了掌握和他人交流、了解外界信息和学习知识的工具而学习英语,进而通过英语作为“敲门砖”求得个人的发展;(7)面子动机:而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初中生由于心理年龄的原因可能会因为想得到英语老师的表扬、同学羡慕的目光、家长的肯定而努力学好英语,求得自己在自尊上的满足。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问题是: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存在社会阶层上的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如何?有哪些家长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动机差异的存在?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辅以半结构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英语学习经历和家长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投资进行了深入了解。定量研究的英语学习动机部分的题项出自“家庭教育与初中生英语学习”(学生卷)的第二部分,所有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学生所处社会阶层的测量题目出自该问卷(家长卷)的第二部分,这5个题项均为选择题,要求填写问卷的家长完整地填写本人及配偶的

相关情况。题项的设计以“中国大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为基础,参考了陆学艺、邹为诚等的相关研究设置而成。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北京、沈阳和盐城4个城市的15所不同类型初二年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初二年级学生没有较大的应试压力,对初中英语学习有较多的体验。另外,社会阶层变量的测量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较之大学生和高中生,初中生家长的配合程度可能更好。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920套,回收有效问卷1 542套,有效率80.3%。其中城市重点中学654人,城市普通中学493人;县乡中学39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2.4%,32.0%和25.6%;男生698人,女生844人。

(四)研究过程

本研究的数据搜集于2011年6月28日—7月11日完成,笔者亲自参与了两所学校的问卷调查和全部的访谈。笔者给学生卷和家长卷进行编码,而后装入信封。家长卷请学生放在信封中带回家填写,学生卷在自习课或者英语课当场完成后回收。根据表2的划分指标,通过综合计算*有关问卷设计及阶层划分的详细情况可联系作者。将1 542个被试分为以下几个阶层:下层(3—8分)有224人;中层(9—17分)有1 031人,包括中下层(9—11分)319人,中中层(12—14分)366人和中上层(15—17分)346人;上层(18—21分)有287人。

四、研究结果

采用SPSS 17.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程序,以社会阶层为自变量,学习动机类型作为因变量,对动机是否具有阶层差异这个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最终结果回答了第一个研究问题——学生的出国动机、内在兴趣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上在不同社会阶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一)出国动机的阶层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阶层对学生出国动机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4,1 537]=21.92,P=0.000)。Games-Howell事后检验结果显示,上层学生的出国动机得分分别显著高于中中层(MD=0.37***),中下层(MD=0.55***)

和下层学生的得分(MD=0.55***);中上层学生的得分分别高于中中层学生(MD=0.18*),中下层学生(MD=0.38***)和下层学生的得分(MD=0.37***);而中中层学生的出国动机得分显著高于中下层学生(MD=0.19*)。韩宝成、许宏晨发现乡镇学生更愿意学好英语,更想在国外生活和学习[3]9-14。他们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说明,出国动机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因素上的差异性。但由于本研究的社会阶层不是以城乡这样的地理概念区分的,因此研究结果上会有一定的差异。

家长在子女英语学习上的投资存在差异可能造成孩子出国动机上的差异,这是因为家长的经济资本[12]越丰富,可能送孩子出国的机会越多,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异国体验英语、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也越多,产生和强化出国动机的可能性越大。而社会阶层越高,家长的经济资本掌握的越多,高低阶层之间存在经济投资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的访谈结果对此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参与访谈的16名来自各阶层的初中家庭中,有过出国游学经历的学生都来自中上层(2名)和上层(3名),而他们的出国动机均值都高于来自下层和中下层的学生。例如,就读于南京市重点初中的Elaine(社会上层)在父母的支持下到美国参加过短期游学。她在访谈中提到:

“去美国游学回来后的变化就是感觉想在国外读书的那种想法更强烈了,就是努力学习,争取以后能到国外去……以前也老想着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可能没有什么概念,对国外没有什么了解,但这次出国,比如说看哈佛的校园环境,就是总体感觉美国确实有它强大的理由”(Elaine访谈,2011/9/4)。

从她的言语中,我们能看到出国经历强化了她出国读书的动机,同时也让她对美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经济上的投资以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上的阶层差异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出国动机。Elaine的父亲在访谈中提到“孩子学习英语,应该有机会尽可能出国见识见识,旅旅游,对他们了解外国的事情,扩大视野很有意义”(Elaine父亲访谈,2011/9/4)。这种注重英语的人文性的观念与他能够支持Elaine出国游学有一定的联系。

与高层的学生相比,处于低层的学生,他们无法享用出国、接触外教这些资源,特别是生活在县城和农村的学生,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改变命运,离开农村”。因此在访谈中,低层的学生没有一个提到学习英语是为了今后出国学习或者工作。在对他们家长进行访谈的时候,家长们的主要关注点是英语学好了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能够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出国与否都无关紧要。而且由于资本掌握所限,送孩子出国游学对低层家长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孩子学习动机中也很少有出国的元素。

(二)内在兴趣动机的阶层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阶层对内在兴趣动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F[4,1 537]=11.03,P=0.000)。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显示上层学生的内在兴趣动机得分高于中中层(MD=0.29***)、中下层学生(MD=0.42***)和下层学生(MD=0.38***);中上层学生的内在兴趣动机得分高于中下层学生(MD=0.25**)。

学生们出国动机与内在兴趣动机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即中学生对异国风土人情的向往,让他们对英语感兴趣,并可能通过出国游学、度假的方式得以实现;以出国为目的而学习英语,可能强化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喜欢对方语言的浓厚兴趣。高层学生的出国动机显著强于低层学生,因此内在兴趣动机上也可能存在高低阶层之间的显著差异。访谈的结果对此也有一定的支持。Elaine谈到她从美国回来后“感觉好像对英语的那种感觉更好了,因为在美国我周围都是英语。而回国以后没有那个环境,就感觉特别想听到说英语什么的。在看《哈利波特》的时候感觉中文配音,听着有点别扭,就感觉好像没有听他讲英文听着稍微顺一点”(Elaine访谈,2011/9/4)。这说明出国游学的经历可能给Elaine提供文化和风俗的直观输入,强化了她对英语本身的感知,提升了她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

除了学习动机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外,家长投资存在的高低阶层之间的差异也可能造成学生内在兴趣的阶层差异。高层家长比较注重学生内在兴趣的培养和外在工具动机的共同发展,而低层家长更关注孩子学外语工具性的一面。例如访谈中我们发现,高层和低层家长在给孩子购买英语学习资料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层家长购买的是课程学习同步的辅导书、练习册,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高层家长既注意到分数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英语学习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因此他们除了购买辅导书以外,还会购买课外读物、光盘,培养孩子的兴趣。例如Elaine的父亲给Elaine买《世界上最有哲理的美文》、《世界上最感人的诗歌》;E(重点中学读书,社会上层)的母亲给E购买了一些名人演讲的英文材料,小强的家长(中上层)给他买的英文原版的《哈利波特》、《猫和老鼠》、《走遍美国》,这些做法都为学生内在兴趣的激发和强化提供了有效的资本输入。

(三)个人发展动机的阶层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阶层对个人发展动机有较为显著的影响(F[2,1 539]=0.4.36,P=0.009)。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显示,上、中、下三个层面的学生之间,只有上层和下层学生的个人发展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上层学生的个人发展动机强于中下层学生(MD=0.17*),也强于下层学生(MD=0.18*)。

本研究中的个人发展动机强调学生以英语为媒介,通过学习英语了解更多的知识(如看懂英文说明书),与人交流,掌握最新的科技时事信息;同时学生将英语作为媒介所了解信息的功能与个人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认为通过英语学习能求得更好的自身发展。上层学生和中下层以及下层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学生所处的社会阶层,家长投资的差异有直接关系。上层家长在投资的时候既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对他们今后升学考试中的作用,也注重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但下层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英语考试分数,将英语学习当作是今后孩子找工作的一个敲门砖。因此,上层的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不仅仅关注课本的内容,还会关注最新的时讯、关注英语对于自己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就读于重点中学的E(社会上层)在谈到为什么学习英语时候提到:

英语使用非常广,世界范围内能使用英语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用,学会一门语言,它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使用的话,那么真正是不仅是对你方便,而且是对全世界的这种融合,我们说现在是地球村,都是非常有作用的……希望长大以后跟外国朋友非常好地进行交谈的话,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就这样从心里愿意的……以后有兴趣可以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因为我特别喜欢当作家这个职业。那我宁愿自己来翻译我的作品,我不希望有别人来代替……(E访谈,2011/9/4)。

访谈中,E吐露出他对英语在社会交往、人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他很愿意以英语为纽带和外国朋友交流。谈到自己今后打算从事的职业,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双语作家,让世界通过自己的笔画出的窗口,更多地了解中国。而E的母亲在访谈中提到她培养孩子的理念是“地球村里,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具备中文素质和国际视野”(E母亲的访谈,2011/9/4),在日常学习中她给E报名参加了外教口语班,给他与外国人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注意扩大E的知识面,买扩展知识面的课外读物、送他去国外参加游学活动,这可能对E在认识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与自己未来发展的关系上有重要的作用。而反观中下层和下层的家长,他们在孩子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大多强化的理念是英语对找工作、升学都很有用,例如下层的琪琪的母亲在访谈中提到“现在英语四级、六级都有证书是吧,没证书找工作好像都挺费劲的,我感觉学好这个英语很重要”(琪琪母亲的访谈,2011/7/6)。因此,她给孩子报了课程辅导班、买的材料也是同步辅导材料;琪琪在访谈中提到的也和母亲说的差不多,觉得“学好英语可以在考试中考高分,找工作能用得上”(琪琪的访谈,2011/7/6)。低层学生受家长的影响,他们更多地关注英语能否成为自己今后路上的一块有用的敲门砖,能否“用上”为自己找工作服务。虽然还只是在初中阶段,他们固化了英语的工具性一面,而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看到英语可能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发现在出国动机、内在兴趣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上,存在高低阶层之间的显著差异,阶层越高,学生的这三种动机的得分越高。结合前人的有限研究,重点结合访谈的数据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家长因素进行了深入论述,这在回答本研究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对目前动机研究领域探讨家庭背景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在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转向背景下将社会心理概念的学习动机放置在社会环境中,还原其社会属性做了有益探索,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道路。

由于家长在子女英语学习上的投资的差异性可能导致低层学生在三类动机上都显著低于高层学生,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隐性不平等,进而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上的不足和局限,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例如低层学生的内在兴趣动机显著弱于高层学生,而已有的研究证明内在兴趣动机对学生动机的保持有长久作用[13],这种内在动机的隐性剥夺可能导致低层学习者无法将英语学习长久持续下去。由于社会阶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了将这种因为阶层差异导致的学习动机的“被剥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建议英语教育过程中要多层面关注学生的阶层差异给他们的学习动机带来的影响,发挥教育补偿的作用,促进动机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化,帮助低层学习者形成多元的学习动机。例如考虑适当增加城市生活以外的内容,比如中国的乡土文化,尽可能考虑不同阶层学生,特别是低层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利用现行教材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优势[14]。在教师评估学生英语学习时,关注动机等情感因素的发展,可以采用日志的方式,请学生记录自己学习情况,一方面可以检验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的变化。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低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帮助他们多元动机的形成创造条件。

[1] 黄红安,文卫平.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与个体特征差异的关系[J]. 中国外语教育,2009,2(4):3-13.

[2] 李淑静,高一虹,钱岷.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对研究生的定量考察[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韩宝成,许宏晨. 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动机及其影响的城乡比较[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13(2).

[4] D?rnyei Z. 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

[5] 邹为诚,石涛阳,张少林,等. 家庭背景对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影响[J]. 国外外语教学,2005(4):14-21.

[6] 张少林,邹为诚,石涛阳,等. 家庭、学校、学生综合因素与基础英语教育效果关系的研究——上海市2 000名初三学生及家长的抽样调查[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52-54.

[7] 李强.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测量与分析[M].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10.

[8]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 王晓旻,张文忠. 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 外语界,2005(4):58-65.

[10] 高一虹,等.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发展——四年五校跟踪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1] 高一虹,赵媛,程英,等. 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 现代外语,2003,(01):28-38.

[12] 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M]. In Richardson J (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 Westport,CT:Greenwood,1986:241-258.

[13]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2007.

[14] 刘道义.再议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发展之路[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何宏俭]

Research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A social class perspective

LIU Hong-g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In this globalized context and the era where social classes are mobilizing,less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studies on differences of English motivations across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This current made quantifiable analysis complemented with interview on seven types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s of 1542 Grade 8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Beijing,Shenyang,Nanjing and Yancheng. The final results display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UPPER classes and LOWER classes with regard to motivation of going abroad,motivation fo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the study proposed that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place more attention on English learning of students from lower classes and help them to form multiple learning motivation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Social Class

2014-02-1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EHA120375)。

刘宏刚(1978-),男,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博士。

G44

A

1001-6201(2014)05-0256-05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学习动机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