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2014-03-22赵英丽
赵英丽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二科,473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赵英丽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二科,473000)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A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B组给予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对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显著改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心室颤动2例、穿刺点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4/25);B组患者中,心室颤动2例、穿刺点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造成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心脏介入治疗[1]。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56例,依据介入手术方式,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A组)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B组)各28例。A组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9~73岁,平均(61.2±7.5)岁。B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63.3±7.4)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3 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0.3 g,1次/d;同时给予总计300 mg的氯吡格雷负荷量,75 mg/次,1次/d,进行有效的维持治疗。放置动脉鞘管后,静脉注射8 000~10 000 U的肝素,定期延迟追加肝素2 000 U/h。让患者在30°~50°倾斜的导管床上取半卧位,同时让其吸氧。
1.2.1 A组 A组患者具有良好的桡动脉搏动,10~15 s内手掌及五指就能够恢复供血,Allen试验阳性,给予本组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方法:经桡动脉介入的所有患者术前行Allen试验,均选择右桡动脉进行穿刺。选取桡动脉专用穿刺包,并采用桡动脉穿透方法进行穿刺。一般选择桡骨茎突近心端1 cm处或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用适量1%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针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以30°~45°缓慢进针,确定进入血管腔后继续进针穿透血管,固定针鞘,退出内针,缓慢退针鞘。当血液喷出时,放入导丝,之后送入6F桡动脉鞘。鞘内常规给予肝素2 000 U后,在150 cm泥鳅导丝循径下引入5F左右共用冠脉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
1.2.2 B组 B组患者经桡动脉无法完成造影,因此给予本组患者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方法:双侧腹股沟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右股动脉常规穿刺,取股横纹下约2 cm、股动脉搏动正下方为穿刺点。导管选用6F JL4、6F JR4,先行左冠脉造影,后行右冠脉造影。需行介入治疗者,器械据病变情况选择。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皮下注射4 000~6 000 U的低分子肝素,2次/d,进行5~7 d的维持治疗;口服氯吡格雷75 mg/d,1次/d,持续6~12个月;同时口服0.1 g/d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长期口服。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分别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检查,对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测定。②安全性:对穿刺相关的并发症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如出血、无脉症等,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循环栓塞发生情况等,进行认真的观察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分析处理所有数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患者治疗 前 后心功能 指 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显著改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心室颤动2例、穿刺点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4/25);B组患者中,心室颤动2例、穿刺点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会在冠状动脉供血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缺血、冬眠、顿抑等情况,而心室会在心肌缺血的影响下发生病理性重构,所有这些均会造成心肌的动力收缩、运动不能等,最终引发心力衰竭。相关医学报道表明,在伴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介入比药物治疗更能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显著改善[2]。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复杂,那么通常情况下会同时存在心力衰竭等,这时临床就应该将介入治疗和综合治疗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介入治疗风险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造影能够为心力衰竭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明确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应给予其早期介入干预治疗,从而促进其临床症状、心功能的显著改善,有效逆转左室重构的进一步加重,并有效防止左室重构的进一步加重,最终达到有效防治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能够有效重建患者血运,其具体治疗机制可能为:恢复血运后的功能恢复可能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同时血运重建也可以显著改善心室重构[3-4]。本次研究中,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显著改善,三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充分证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情况。
[1] 王涛,陆东风,曾智,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1例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4):81-83.
[2] 蒙冬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3,19(36):20-21.
[3] 王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46例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07-408,427.
1672-7185(2014)24-002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4.011
2014-07-01)
R5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