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4-03-21孔凡栋秦德清马建伟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

孔凡栋 秦德清 马建伟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和特点,在创新培养体系、设计作品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设计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复合型设计与研究人才。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程 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是适应国家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在艺术、工程、信息交互设计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与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工业设计工程硕士有一定的艺术功底,通过培养又掌握相应的工程技术,具有艺、工结合的交叉知识背景,显示出更强的创意、设计与管理能力,在开发和实践中,这类跨学科人才更有助于产生原创性的成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相比学术型研究生强调前沿知识和设计理念的学习,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势在必行。

一、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共有41个培养单位获得授权,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体系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调研发现,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招生专业横跨數个学科,培养时又会依托多个学院,设立了形式多样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构建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以青岛大学为例,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依托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和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学生进校后分布在纺织服装学院、机电学院和美术学院培养。但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时代要求的变化,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目前,多数学校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仍参考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指标,存在指标化、单一化等不足,缺乏多元化、柔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反馈机制。我国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的建立,需要密切配合国家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要求,从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经济建设和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认真研究,切合实际地加以落实。

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特点

工业设计工程是研究和实施工业产品的美学设计、造型设计、功能性设计、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系统集成设计等的工程技术领域,培养从事电子、轻纺、建筑、交通等行业的美学和艺术的研究、产品的创新设计的高层次应用型设计人才。[2]

工业设计工程最初以量产性、效益性产品的开发设计为特征,后期拓展至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3]目前,该领域着力于设计艺术与技术科学的密切结合,在应用实践中将设计艺术的作品或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甚至是商品,对设计艺术进行广度开拓及深度挖掘,体现其社会、经济、文化的价值。

三、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青岛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现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型16种,涵盖62个培养领域。青岛大学结合各学院学术特点和方向,明确了纺织服装学院突出服装设计方向、美术学院突出艺术设计方向、机电工程学院突出工业设计方向,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结合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总体需求和自身相关学科优势及资源,在人才培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设立本领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牵头学院,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打破各学院和各学科条块分割的现状,研究构建结构合理、条块有序配合的管理体系和培养体系。在学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专门委员会(13人),由专业相关的各方向在职教授或其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不少于2人的校外专家组成。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教育指导专门委员会负责制定本领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专业实践体系的建构、学位论文、毕业和学位授予标准、教学质量的管理及评估方法,监督教育、培养质量。

设立牵头学院,具体事务由牵头学院负责协调其他学院,以免出现相互推诿、人浮于事的现象,显著提高培养能力和办学效益。比如在招生、选拔过程中,为了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国家统一命题科目由大学统一组织考试,工程领域自命题考试,牵头学院协同其他学院做好自命题的出题、组织考试、阅卷等工作,避免出现由于缺乏学校的政策指引,各学院、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各自制定不同措施。工程领域自命题试题,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学科渗透与交叉,有意识地打破学科与专业界限,并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灵活解题,有创新性思维的解答要给高分。[4]

(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培养体系

针对该领域学生本科阶段来自多个学科与方向的现状,改革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合理设置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知识更新、专业面扩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5]适宜采取案例教学的课程建设课程案例库,选取领域内或实践中具有典型性、客观性的案例,重视应用性,立足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上减少公共课和专业学位课的数量,或者降低这些课的分值,以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比重,增加专业设计实践性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其中,公共学位课(7分)由学校统一开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第一外国语(英语)。专业学位课(8分)设置着眼于设计专业的基础,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专业理论1门、设计文化类1门、专业设计研究1门和设计方法研究1门。

专业选修课除各专业方向开设的特色课程外,考虑与跨专业学科的交叉,例如增加管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等课程,这也是因应了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的特色。针对学生多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开设知识产权、文献检索等课程,培养基本的知识产权意识,在以后的设计创作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产权技能。

(三)强化实践环节,强调工程实践性

科学学位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虽属同一层次的研究生,但在培养中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培养工程硕士时强调专业实践,重在求实,注重知識的应用,更加重视应用性,更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培养方案规定,在校期间,必须有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6]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实践、科研实践、艺术创作、工程实践或其他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工作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第二学期开始。

根据工业设计工程领域的专业特点,学位论文强调应用价值,来源于实际工作的问题或现实生活的需要,可采用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设计、规划分析、市场调研等多种形式。 在毕业设计环节,弱化“学术论文”指标,注重项目设计作品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除需要完成一篇2万字左右的毕业论文外,还需要完成一系列设计作品或其他实践。其实践成果必须为可视化的成果展示,或工程报告、或研究数据(可用性)。例如服装设计方向规定设计作品的服装件数不少于3套,提交一篇1000字左右的说明,详述自己的作品和观点。鼓励学生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作品,通过相应外语等级考试,但不作为必要条件。

(四)结合专业特色,设计作品形式多样化、实用化

针对学生设计作品涉及各行各业的现状,提出作品应形式多样化,根据每个学生研究方向和工作实际不同弹性确定,避免一刀切。设计作品不只是模型、展板,还可包括虚拟展示、研究报告、策划文本等。同时加大对设计作品实用性和产业化可行性的考核,改变目前毕业作品多概念性设计、虚无缥缈的设计倾向,积极鼓励作品成果的专利申报或投产。

交叉学科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培养了学生工业设计大设计观念,由此改变局限性的思维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其教学及课题研究成果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设计与技术、艺术、工程、工艺制作、材料、信息等几个方面的融合。例如:灯具设计课题,把平面构成的视错觉图案与透明材料、光构成、工艺制作技术相结合,研制出独具风格的灯饰。电动车充电站设计课题,把设计与技术、工程相结合,设计出新型的电动车充电站。服装设计课题,儿童智力开发与培养的童装设计中,通过图案、立体造型以及多层次、多功能的服装结构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对认知、空间、联想、创造力培养和开发,设计出智力童装,并申请专利。

结语

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坚持工业设计的大设计观念和思维方式,学生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设计产品更适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需求,多项设计产品被企业采用。

2009年全国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研讨与工作会议指出,工业设计已超越了外观设计或产品设计的概念,并在广大的范围影响人类的生活。因此,培养单位应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围绕培养理论能紧密联系设计工程实际的高级人才的目标,科学定位,强化教学,突出实践,创新培养模式,实施规范化管理,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培养出高素质的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注:本文为山东省2012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交叉学科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DYY12032)

参考文献:

[1]全国首届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研讨与工作会议[J].装饰,2010(2).

[2]谢富平.刍议产品造型设计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趋势[J].保山师专学报,2005(2).

[3]周中叶.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

[4][5]孙德育.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及对策[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5).

[6]张睿,郭明.我校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新思路[J].科教导刊(上旬刊),2007(7).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责任编辑:高薪茹)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985”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比分析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