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思考

2014-03-21费诗伯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目标高职

费诗伯

【内容摘要】作者以多年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为基础,通过在香港一年的访问研修学习,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从能力目标、课程设计、教学组织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 能力 目标

随着21世纪到来,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同的观念、设计方法交杂在行业中,这不仅加速了设计行业专业化过程,同时对高职的设计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专业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人才,在江苏省教育厅的资助下,笔者带着这样的想法,通过在香港一年的学习,做出了一些思考。

一、国内教学调研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能从事室内外空间设计,胜任景观、室内设计公司设计师岗位的专业人才。目前本行业设计师岗位的主要工作是按照项目需求,对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造型及功能的设计。因此,具备良好的空间造型及功能设计能力是当下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这也使培养学生现代设计能力的设计教学体系成为设计专业教改的重中之重。

1.国内调研情况

根据笔者近年来对省内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分析,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和主要课时,主要集中在传统绘画、电脑绘图、多类型空间设计项目等几个方面。图纸的绘画技能是核心竞争力,而对设计的学习则主要依靠课程教师的项目经验传授,其结果是不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于设计,图纸效果与实际造型有差别。另一方面,学生所使用的设计方法依旧停留在对构图和造型精确性的考量上,缺乏对抽象造型方法的系统学习。如果从教学模式上分析,省内高职院校主要采用的是“如画”式的纯美院教学模式和部分“布杂”式的教学模式(起源于1671年巴黎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而上述两类教学模式一种主要依赖学生的自我顿悟,一种偏重功能设计和古典造型的复制,同时两种模式的教学均不能使学生具备现代设计的能力。我国香港的设计教学不仅明确了以现代设计工作方法为载体的实践模式为教学特色,而且以掌握现代空间设计方法并熟悉工作流程为核心能力。注重在教学中的自我启发与兴趣渐进,改变了传统设计教学中重表现、轻设计的教学理念,丰富了设计方法,形成了特有的设计教学体系。

二、方法措施

1.基础课程中突出感知和思维能力训练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空间、透视、光影、图形、材料和结构的敏锐感知是启发设计师设计思维的重要基础,而在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对学生的训练主要是针对写实描绘能力(人像、石膏像的写实表现),通过模仿教师的绘画来完成训练。该项能力的训练起源于“布杂”教学的预科,由于15世纪时的技术条件与时代特征,该项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当时设计图纸与形式的复制,但香港中文大学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在20世纪中后期已基本改革为对空间感知与思维能力的训练,其原因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现代设计中的各类元素。

2.专业课程中注重现代设计方法的原理讲解

目前国内本专业在专业技术课程中注重对空间类型多样性和效果表现的训练,但对于设计方法和工作流程大多依靠教师个人的设计经验和素养,设计师传授的方法适不适合学生,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个人悟性,因此教学效果千差万别。笔者十分赞同顾大庆教授在2007年在EI期刊中明确的一个观点:设计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工作方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不应停留在教师的项目经验传授,而在于如何通过教案的设计,启发学生掌握适合自身习惯的现代设计工作方法。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1.现代师徒制

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旧学院”模式或是“新学院”模式,在基本层面主要还是通过“师徒相授”的形式出现。在传统的师徒制中,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模仿教师的设计思路和工作方法以获得设计的经验,这种模式对教师的个人设计素养要求极高,在15世纪的巴黎美术学院时期主要是职业设计师从教,教学效果因人而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在现代师徒制中,教学由个人变为团队,从单元变为多元,由点对面教学,变为面对面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教学团队中设定主讲教师,并由其制定教案,其他教师按照教案意图结合自身设计经验开展教学。

此外,还可以把课时不足,但有共同兴趣的教师编为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同时一方面选拔高年级中优秀的学生参与辅助教学,其目的是降低师生比,达到加强设计互动和信息交流的目的。

2.阶段性模型制作与评图模式

在目前的设计评阅中,图纸表现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作品呈现的主要方式,此种方式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手绘或者电脑表现能力。而在国外设计教学中,制作模型是因为比较容易直观地从模型制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以便调整方案,并不是为了最终的效果。因此从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的角度出发,应注重模型制作的过程研究,深化设计,强化能力。同时围绕课程,在教学组织中阶段性地开展评图研究,聘请业内知名设计师参与项目讲评。设计师的过早介入,不仅能极大地拓宽专业信息,加强交流,同时也可以推动课程设计与行业的融合。

3.现代教学平台

从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政、企、校三方面的协作。比如,美国的高职教育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时会联合社区部门、学校、企业共同形成董事会,从而使教学组织顺利实施,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又如在德国的高职教育中,政府有相关的条例要求企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国外几十年的职教历史使企业家具备了义务帮教的责任意识,即通过某一机构的约束,达到利用多家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服务企业的目的。而反观国内,由于没有相关的约束,同时企业家也未具备义务协助教学这一意识,往往校企的结合只是成为单方面的企业获得免费劳动力,教学目标并没有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只是熟练了某一操作。反观我国香港的设计教学,通过联合教学的形式,形成多方资源汇聚的工作室,不仅重心重回了教学,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更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倩.江苏省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

[2]顾大庆.设计的视知觉基础[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9).

[3]李铭辉.国外高职“工学结合”实验实训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4]王益宇.美国高职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成人教育,2012(10).

[5]李青霞.高职教师发展研究——中挪比较视角[D].厦门大学,2009.

作者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目标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