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煌墓看雕塑的历史叙事
2014-03-21冉毅
冉毅
【内容摘要】文章概述周煌的生平与事迹,并通过周煌墓雕塑的现状与艺术两方面阐述雕塑的历史叙事。
【关键词】周煌墓 雕塑装饰 历史叙事
一、周煌概述
(一)生平
周煌(1714—1785年),字景桓,号绪楚,亦号海珊(亦被称为海山),清代重庆府涪州人。周煌生于康熙五十三年冬,幼承庭训,聪颖好学,13岁时因已备学科举考试被人称为当地奇才,之后成为帝师。纵观周煌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青史留名。
(二)传奇
清乾隆二十一年,翰林院侍讲周煌受命前往琉球册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王。乾隆二十二年,周煌不辱使命功成回朝。乾隆五十年,周煌因病辞官回故里,乾隆帝为推崇他的功绩,以半副銮驾和宫廷礼乐送其还乡。
(三)著作
周煌所著的《琉球国志略》主要记载琉球国的历史和地理概况总计16卷,全书分总目、凡例,采用书目、首卷、正文的方式记载。该书记载清朝与琉球国的往来,并包含大量琉球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周煌墓雕塑的现状与叙事形式
周煌墓位于现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建于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包括小山堡与小山冲。周煌墓坐西向东,以条石砌成土冢,墓冢显得规模宏大,由坟丘、牌坊、华表、拜台、原告亭与人物、生肖像等组成。
(一)写实的叙事形式
雕塑写实的叙事形式即用最直接、最形象直观的语言告诉观者,这里发生过怎样的事情,这种描述方式是最质朴的,也是最容易让观者理解的。
走近周煌墓,观者最先看到的是拜台前的石坝。石坝上矗立四柱三门的石牌坊,此坊面宽7.2米,高9米,为乾隆皇帝亲自下诏旌表修建。牌坊正面刻有“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文恭周公墓”,背面刻有周煌一生曾担任的重要职位。“九龙捧圣”“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帝字形篆遍布整个石坊。“九龙捧圣”石雕,代表在乾隆帝心中周煌的“帝师”地位,将代表帝王尊严的龙纹于陵墓中,表明乾隆帝心中对周煌道德、人品的尊崇,代表对其一生贡献的肯定,同时也寄托乾隆帝心中对死者的哀思。
(二)抽象的叙事形式
雕塑抽象的叙事形式通常是跳开说明的主体,以叙述事件的方式,把内容叙述完,而功过留给观者自己评述。
在中国的陵墓中,地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石兽。周煌墓中使用的纹样为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叫“獬豸”,其样貌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有一只角,俗称“独角兽”。中国人认为独角兽是公平正义的象征,是能辟百邪、除奸恶的神兽。在周煌墓里,人们用“獬豸”来形容周煌其人,以这个形象来叙述其正义、无私的一生。史料曾记载,周煌曾航行到琉球国姑米山,忽然海面上狂风飚起,整整3个昼夜狂风不止,大船在风浪中触礁损毁,海水灌入船中,同船的人纷纷弃船避难,唯有周煌认为自己手持诏书,身负重任,绝不肯有辱使命,绝不肯弃船而逃。人们直接用抽象的方式给予周煌历史评价,认为其是一个刚直不阿、持身守正、很有气节的人。
(三)意象的叙事形式
意象是对一件事有一种想法,然后借比兴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写实的方式相比,其表现方式更灵活,而与抽象的叙事方法相比,其则带着更多的情感因素。意象的表达方式能给人带来一种神秘而和谐的美感。
在明清时代,中国的雕塑文化以市民文化、传统题材、民俗文化为主。在人们心中,一个为国为民做出丰功伟绩的人死后,会魂归天上成为神。在周煌墓的拜台上,能看到大量雕有风、云、山、泽的图样。匠人用有质、有量、有形的方法把人们的崇敬雕刻在石牌坊上,使石牌坊显得威严肃穆,富有内涵。
(四)观念的表达方式
雕塑中观念的表达方式是提出一种观点或意义,用一种形式把具体的观点表达在一起。在中国古代思想里,表达观点的方法非常含蓄。
周煌墓牌坊坎下的小山冲立着一对华表,两表间隔50米,表身由整石雕刻而成,表柱呈六方菱形,每一边的长度为1尺,连同表座两表约高9米,重4吨以上,立于华表之上的石狮一雌一雄。狮子通常被称为“百兽之王”,东汉时期,西域安息国王为中国献上第一头狮子,于是狮子的图案便广布在中国的国土上。在民俗文化里,狮子是勇猛、强大、吉祥的化身,代表一种符号,寄托人们的理想。皇家赐予官员狮子的纹样,则带有“少师”“太师”的意思,代表民间与帝皇对周煌共同的认可。
三、周煌墓雕刻的艺术
(一)石雕的艺术
1.圆雕
圆雕不一定是指圆形的雕塑,是指立体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雕塑。在雕周煌墓的华表中,那对六角石柱即采用圆雕的手法,既有石柱的实用性,也是雕塑装饰品。
2.浮雕
浮雕是绘画与雕塑的共同产物,其用雕塑的方法处理图案,用透视的效果表现三维空间,能让人从一面,或者从正反两面空间欣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也有极强的审美效果。周煌墓的牌坊即是一座大型的石刻浮雕。其用仿木结构,用斗拱的方式进行建筑,用浮雕的方法刻出“五龙捧圣”等图案,形象生动、造型精美。
3.透雕
透雕也叫镂空雕,即把浮雕的底板去掉,形成一种负空间,其在多重空间中进行雕刻,形成独特的空间立体感,能让人从两面欣赏。周煌墓的牌坊中也使用透雕的方法。
(二)石雕的语言
艺术的差别缘于艺术语言的差别。因此,每一种艺术作品都有一种特定语言的选择,周煌墓就选择了石材雕刻的语言。如同日常生活中人们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一样,表意清楚只是起码要求,进而需要“语言美”。人们在周煌墓看到雕刻装饰,感觉这个雕刻精美无比,这就是石雕语言。其承载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和内涵。
结语
“望重储宫征学问,名留海国矢贤劳”“玉堂曾记苏金带,戎府犹传范甲兵”,这是周煌墓华表上的对联,其记载着周煌一生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贡献。岁月的流逝会让史书更改、会把丹青毁灭,但是石头则不同。人们早就意识到,石头是历经千百年的时光也不会被轻易毁坏的,所以人们用石头雕塑的方式留下过去的历史、周煌的贡献、人们的想法,这是不同于史书的另一种历史叙事。
参考文献:
[1]李零.翁仲考.关于汉代的石人有李零以下的研究[C]//入山与出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2]杨宽.对墓前石刻的研究[M].日本东京:学生社,1981.
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读研究生
(责任编辑: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