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芾书法“尚趣”的美学思想

2014-03-21田洲为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审美趣味书法

田洲为

【内容摘要】米芾,我国北宋时期的重要书画家、书画论家,“尚意书风”的典型代表。其倡导书法应该“率意”而为,要有“真趣”,书风应朴实自然,而不应刻意追求人工之雕饰。米芾“尚趣”的书学思想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时至今日,米芾书法依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其不拘一格的书写风格受到后人的好评。

【关键词】书法 审美 趣味

一、米芾书法艺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分割的混乱局面,进入一统天下的时代。宋朝的统治者采用“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过度的抑武虽导致宋朝的国力日趋衰弱,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宋朝国内实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空前繁荣,“重文抑武”的政策极大促进了文化的兴盛,使北宋王朝进入了“文风天下”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①北宋王朝的文化得到蓬勃发展,造就诸多文化巨匠,譬如“三苏”父子、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

禅宗思想在北宋时期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北宋文人参禅习佛成为当时的一种习气,苏轼、米芾等文坛巨匠纷纷投入禅宗门下。北宋文化艺术在禅宗的影响之下,一些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开始独辟蹊径寻求探索有别于唐代“尚法”书风的道路,最终经实践探索“尚意”新路。北宋四大书法家的出现,说明了北宋书法“尚意书风”的形成。北宋文化的繁荣昌盛使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犹如一支奇葩,赢得后世敬仰。

二、米芾书法美学思想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在北宋的书法发展中“尚意”成为主导潮流,在“尚意”这股书潮中,“尚趣”书风犹如一袭清泉,令人眼前一亮,让人不由得想去追求书法“趣”的意境。

(一)“趣”的审美内涵

“趣”究竟是什么呢?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视“趣”为世间最难得者,他说:“世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 ②宋代书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谈到“兴趣”时,也是以“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③来比喻“趣”之难得。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趣味就是“趣”。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家抓住自己内心情感,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变化,线条的粗细变化表达出来,并能带给欣赏者强烈的感染力和认同感,这就是“趣”。

(二)集古出新,追求“趣”的个性创造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④言语之间无不充溢着豪迈之情。但我们也可以在其中感到米芾说讲的“集古字”,其实就是他学习书法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学书取法广泛,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以及魏晋时期的“二王”等诸家均是他学习取法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米带也学过其他众多的书家,如梁武帝、智永,唐代的唐太宗、李岂、徐浩,五代的杨凝式等诸家均有涉猎。只是他学习唐人书法后进行反思,发现唐人书法的缺陷与不足继而转学晋人“尚韵”的用笔精髓,以期望达到潇洒俊逸、平淡天真的意境。米芾集众家之长,这在本质上讲是他立意创新对“趣”追求的心理表现。

(三)贬唐崇晋,源于“趣”的审美选择

米芾在《自叙帖》中对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有着详实记述:“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幸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⑤从记述中可以看出米芾初学书法是由唐入手,只不过是米芾在深入地临学唐人书法之后,对唐代的书法进行反思,发现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唐人书法受楷书法度的过分约束,书法的“趣”的审美趣味无法体现出来,才开始产生批唐意识。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米芾书论《海岳名言》中对唐人书法评论中看出:“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⑥”由此可见,米芾是在发现唐人书法过度重视法度,致使唐楷“趣味”逐渐缺失,呈现出过度的程式化和理性的弊端,这和米芾所追求的潇洒自然的“真趣”是相悖的。然而,晋朝的书法讲求的是自然率真的审美境界和米芾所追求的“真趣”审美不谋而合。

由此,我们参考米芾书论以及史书记载来推知,晋人追求书法的率真自然审美境界,与米芾所表现的追求“真趣”的审美思想极为相符。然而唐人的书法处处强调法度,因此对米芾来讲,临习唐人书法使其真性情无法淋漓痛快地表达出来,不符合他追求“趣”的思想,因此他贬唐崇晋是源于“趣”的审美选择。

三、对后世的影响

米芾作为“宋四家”中个性独特的个体,追求“尚意书风”的中坚力量,其书法的独特风貌以及追求“真趣”的书法美学思想,使其在中国书法史上久负盛名,并获得了后人的敬仰和追随。在众多学习米芾者的补充发展之下,“趣”的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充实。

历代学米芾者甚多,但是得其精髓者甚少,以至于后人感叹米书难学。历代学习米芾者甚多,然而有所成就者只有诸如南宋米友仁、吴据,元代的赵孟頫,以及明清时期的董其昌、徐渭、王铎等人。能够真正潜下心来学习米芾者,或得米之奇趣,或得其倔强之态,并在各自的领域能够有所建树,这也反映出米芾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以及对后世书坛的影响。

注释:

①汪容祖.史家陈寅格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16.

②蒲振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2.

③朱立元.美学大辞典[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46.

④米芾.米芾集[M].黄正雨,王心裁,辑校.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3.

⑤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03.

⑥漆剑影,潘晓晨.中国历代书法名句简明词典[S].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580.

作者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喜欢

审美趣味书法
午睡的趣味
诗书画苑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