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版年画的象征性思维对动画创作的影响

2014-03-21上官大堰黄心渊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象征性动画融合

上官大堰 黄心渊

【内容摘要】文章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木版年画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木版年画外在形式和内在文化的详细研究,探讨木版年画的思维特征,发觉木版年画与动画二者的天然共识,从中研究其对动画创作的深刻影响,并结合艺术短片《芽》对该种美术风格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实践性探索,充分阐述了传统民间美术和现代数字艺术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动画 木版年画 象征性 融合

我国传统文化中辩证、中庸的思维模式,强调事物间的辩证统一和相互联系,反映在世界观上表现为“物我相融”“天人合一”。其思想源于先秦儒家、道家与禅宗思想,是原始朴素、混沌思维方法论的核心。[1]这是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画论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太极中的阴阳和合、国画中的虚实相生、木版年画中的寓意象征,这些都映衬了中华民族无比浩瀚的国学思想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若把这种本民族所共识的、潜意识中存在着的意念方法巧妙地转化、嫁接到动画创作上,往往促成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木版年画也将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的相互交融与影响中,这种艺术形态依然会显现民间文化内涵的本原世界,反映民族优秀的文化元素。[2]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往往超越时空与民族间的阻隔,达到更高层次的畅通,其是使中国动画再次走向繁荣的必要条件。笔者着重从木版年画象征性思维出发,探讨其对动画造型、色彩、动作等方面的启示。

一、木版年画的象征之美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含义的艺术手法。黑格尔说:“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3]可以说,象征是木版年画的灵魂,象征的价值不在形象本身,而在指向形象之外的内在深意。木版年画的画面充满了象征性语言,那些富有特色的主题“花、鸟、云、鱼、龙、凤、犬、马”不仅表现绘画的本身,更寄托了民间艺术家的某种愿望。木版年画中的图案自古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民间年画多反映祈福平安、寓意吉祥等主题,如年画作品中鸳鸯象征恩爱、蟠桃象征长寿、岁寒三友象征友谊长存、莲花和鱼象征连年有余、一只雄鸡领着五只小鸡象征五子登科、鲤鱼跳龙门象征平步高升等。可以说,中国人的美感与深有意味的暗喻紧密相连。木版年画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丰富的艺术形态体现了东方的审美意蕴和审美情趣。

二、木版年画思维特征对动画创作的影响

(一)年画中的象征性造型对于动画造型的影响

木版年画的象征性思维对于动画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很多经典动画影片中的造型和故事都直接或间接源于木版年画作品,如动画片《过猴山》的剧本就取材于山东潍坊同名木版年画作品。动画片中的老翁造型也吸收了年画中流传已久的老寿星形象,再结合漫画夸张变形、提炼概括的手法设计成形的(图1)。再如《人参娃娃》中人参娃娃的造型是吸收了杨柳青年画中抱鱼娃娃的造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玉皇大帝和土地爷的造型则借鉴了年画中的灶王爷和文门神的形象升华而成的。

当代动画也不乏成功案例,如2008奥运福娃宣传动画片中的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年画中的莲花造型。福娃贝贝的造型设计本身也源于年画中的连年有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和“鱼”的形象象征恩泽与富足,“莲”象征着爱、美、纯洁与高尚,且“莲”在民间传说中有“莲花生子”的寓意,象征着子嗣繁荣,这是对生命的赞许。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经典动画片中的渔童、哪吒也都是生于莲花。这种动画情节的设计正是受到象征性思维的影响。木版年画中以莲为主题的有很多,综合这些美好寓意,动画中通过视听语言结合动画假定性、变幻性的特征把“莲”所孕育的丰富内涵加以烘托,往往得到良好效果。尽管动画中的形象不像木版年画每个造型都有寓意,但动画艺术家往往能在民族文化本身蕴涵的寓意中寻找到方法与答案。

(二)年画中的象征性色彩对于动画色彩的影响

木版年画中的色彩是具有象征性的,一切用色都富于内涵。惯用的民间色彩有红、黄、蓝、绿、紫、黑、金、银、白等。中国经典动画影片在用色上吸收了木版年画用色惯式,如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好猫咪咪》的色彩原型源于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作品。影片用山东传统木版年画的风格进行塑造,色彩亮丽、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醇厚的地方特色(图2)。《骄傲的将军》服饰的色彩设计深受木版年画的影响,色彩以单线平涂来表现,用色简练、富于装饰。将军的盔甲上采用大红的颜色,并以黄色为点缀,这也是木版年画民间用色的典型搭配。

木版年画用色理论依据是民间画诀。民间画工对色彩的运用经验通过画诀的方式世代流传,而这些画诀本身是对千百年来大众审美的高度浓缩。如画诀“红靠黄,亮晃晃;粉青绿,人品细”讲的就是色彩搭配后的效果。再如“女红、妇黄、寡青、老褐”讲的是不同年龄妇女着装的色彩设计。这些口诀比较简洁实用,木版年画风格的动画作品在用色上也可以参考木版年画的民间画诀,从中找寻理论支撑。

(三)年画中的散点透视对动画镜头画面的影响

木版年画中的透视不同于西方焦点透视,以固定的视点为中心,而是以自身的主观意象为中心。木版年画对物象再现依据的是人们对物体多视角观察后得到的一个总体感知,其所追求的是艺术上的装饰意味。这种思维方式促成年画“散点透视”构图的形成,为动画提供表达思想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国产动画片《超级肥皂》中购买肥皂的场景。婚嫁队伍与出丧队伍同行时的画面构图既有俯视又有平视,前景后景平行罗列,最大程度地呈现画面信息。动画片《南郭先生》融合了汉代画像石的苍劲风格,其镜头画面也采用了这种构图方式,看起来荡气回肠,极富民族特色,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动画片《冤》中也巧妙运用了这种手法。在交代客栈的整体布局时多采用俯视镜头,画面内部体现出互补遮挡的规范。在一个场景或画面里人物常常被处理成侧视,桌子被处理成正俯视,而桌子上的餐具被处理成侧视,尽管透视上不是写实的,却给人舒适的感觉。这些优秀动画片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在构图上有意保持了装饰性,以作者自身的心理逻辑为依托,追求艺术上的完整与真实,这些独特镜头画面的设计源于对木版年画构图的研究。

三、木版年画风格动画短片《芽》设计实践

通过论述,笔者认为木版年画是可以在动画中表现的,民间美术的魅力可以通过动画方式进行传承。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字手段,对木版年画风格的动画创作进行数字化研究,将年画孕育的美术特征实践于动画片《芽》中。动画片《芽》是通过与其谐音的“牙”这样两条线索来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祖孙二人之间的隔代亲情。朴实无华的故事中蕴涵着物换星移、生命成长的自然真谛。故事中多有反映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的因子。选择这样一个方向与笔者深受民间美术的影响有重要关系。这也为后来最终选择木版年画这一中国独特绘画形式作为该片的美术风格埋下伏笔。

(一)动画造型的设计实践

人物造型设定中吸收了木版年画的美术特色,特别注重角色轮廓用线与填色间“线色错位”的视觉效果。实现这一过程要通过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自然形”的设计,“自然形”是指角色的“原型”,是没有经过变形夸张、概括提炼的角色。从剧本出发,根据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季节时令、气质性格等条件构思出角色性格特征,然后依据导演要求,结合素材勾勒出角色的自然形态。第二步是对“自然形”进行意向的变形与概括提炼。这种夸张与提炼的目的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强化角色性格,使其性格外化。爷爷和小孙子的设计中,都有意打破写实比例与透视关系,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种写意的平衡。在人物的服饰设计中多从大的结构着眼,突出主要特征,减免细节,把人物程式化、类型化,这也是受到木版年画夸张与变形造型特征的影响。

(二)动画色彩的设计实践

木版年画用色不同于西方写实主义风格动画色彩的柔美细腻,其不注重精确表现景物的质感,也不重视对光影的表现,而是注重色彩的象征性与装饰性,多用原色,少用或不用间色。其特点是对比鲜明、概括、夸张、随意、象征。传统木版年画对现代动画在用色方式上有很大影响,《芽》的用色风格受到木版年画的影响。色彩以平面表现为主,简练并富有装饰感。本片用色风格借鉴了年画的用色规范,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提炼,使其在视觉感官上更有装饰意味。此外,动画中的色彩借鉴民间木版年画的色彩,采用了纯度很高的原色,加上各种纯正的色相,使色彩格律化,这既符合年画以木版套印着色的制作方法所要求,也为影片增加了不少“乡土”气质,为观众营造色彩形式美的精神享受。

(三)动画动作的设计实践

木版年画是一种静止的艺术,但在其生动画面语言的影响下,结合其他民间艺术,仍可想象这种艺术动起来的效果。设计之初,人们对动画的表演风格就进行了很多尝试,最终决定把动画的表演风格做成皮影戏的风格,这种动画表演恰好与木版年画的美术风格相呼应,彰显动画艺术的魅力。具体实施阶段,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在动画元件中置入虚拟骨骼,通过操纵这些骨骼来模拟皮影中关节的灵活运动。

《芽》动作设计的规则有别于西方经典动画原理。人们不会看到角色身体因受力而受到夸张的拉伸与艺术的变形,这一点还原了皮影艺术的表演特点。同时《芽》的角色动作更倾向于表意,除了在动画设定上参考传统的皮影戏和剪纸动画,还在交待人物的转体和镜头的调度上有意处理得精简。图3是原创动画艺术短片《芽》的画面效果。

结语

中国特色的动画之路并不是对传统故事、传统经典、传统文化的简单描摹,而是要注重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东方文化的深度哲思进行诠释。这不仅要求艺术家要非常熟识受众的审美心理,更需要其能够不断汲取东方本土文化中一切精髓,并将其巧妙、自然、高超地融入到动画艺术中去。只有把优秀的传统艺术同先进的数字技术结合起来,中国动画才能以全新的姿态得以呈现,期待看到更多能够展现传统魅力的优秀影片。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RW2013—45)】

参考文献:

[1]江韶华.论传统文化元素对广告设计的影响[J].美术向导,2008(1).

[2]周小儒等.民间年画的艺术形态及本元思想[J].装饰,2004(4).

[3]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单位:上官大堰,北京林业大学

黄心渊,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高薪茹)

猜你喜欢

象征性动画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破次元
融椅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克制
动画迷,变身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