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发展策略

2014-03-21汪佼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继承福建创新

汪佼

【内容摘要】艺术源于生活,福建传统民歌也不例外,其大部分取材于生活,并且不断发展成熟。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民歌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开始逐渐被人遗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福建传统民歌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的结晶,因此有必要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其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福建 传统民歌 继承 发展 创新

一、福建传统民歌概述

福建省有着“歌乡”的美誉,那里的人们热爱唱歌,也善于唱歌,他们将唱歌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人生的很多大事都是通过唱歌去完成。福建民歌形式多样,大体可以分为山歌、渔歌、小调、舞歌、习俗歌曲、儿歌、劳动号子、唱诗、生活音调、宗教歌曲等十几种类型。福建的民歌有着独特的生长环境,塑造了明确的地方特色,且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典型的艺术特征。比如,小调有着规整的形式、较强的旋律及多样的表现手法,有着朴实、细腻的特征,不论是在节奏、音调,还是在结构、手法上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还有一些外来的调子与福建的语言、风俗等发生碰撞,形成了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山歌有着曲调高亢的特征,且节奏自然悠长,思想感情的表达比较直接,福建地区的山歌除了具有一般山歌的通常特征外,还有着其独有的特色,相比陕北民歌更加委婉、曲调更加多变。福建号子则非常坚定、粗犷,表现手法更加朴实、直接,音乐素材也通俗易懂,且多次重复同一个元素,曲调鲜明。

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这就导致民歌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如放任发展,福建传统民歌势必会逐渐被人们遗忘,这种饱含福建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必将最终消亡。因此我们需要行动起来,积极传承保护这些民间艺术,并在经济发展中寻找契机,将本体化艺术发扬光大。

二、福建传统民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需要其特有的生长土壤,福建传统民歌也不例外,而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开始逐渐消逝,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当今人们接受的是系统化的艺术教育,而非音乐专业则会接受一些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这些教育一般受西方教育模式影响较大,同时也会接受一些民族音乐的熏陶。因此这种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也就是说,当今人们对音乐的接受面较广,一般只要是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音乐形式都会被广泛接受。而福建民歌一般是口头流传,且旋律平淡、音域较窄,一般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音乐审美需求。

(二)现代劳动方式的改变

传统民歌一般都离不开人们特有的劳动方式,如莆田的《打夯歌》、松溪的《打夯号子》、上杭的《大桩号子》、泉州的《搬运号子》等都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而如今的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了传统手工劳动,因此这种在手工劳动中产生的号子自然而然地开始消逝。此外,当今社会,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允许劳动者再去随意砍伐树木,这也导致了一些以宁化的《伐木号子》为代表的、以伐木为题材的劳动号子开始消亡。这说明,很多传统民歌需要依附传统的劳动方式生存,而一旦这种劳动方式被取代或者被禁止,则劳动号子自然就无用武之地,自然就会被人们逐渐遗忘。

(三)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八闽各地在过去盛产民歌,这是因为唱民歌是福建人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很多大事件都是通过歌声去完成。比如,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生活劳动,以歌传言;丧葬祭祀,以歌当哭等。而如今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声已不再成为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周而复始的工作。唱歌逐渐沦为朋友聚会时的休闲活动,而且歌曲内容也被当前的流行歌曲所主宰,只有少量年过花甲的老人或者青年学者还对传统民歌保留着热情。

三、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传统民歌生存及发展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而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其艺术价值却没有因此磨灭。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试图找到其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一)对素材要积极整理采集

福建在古代作为东南一隅,经济发展虽然一般,却积累了丰富古老的民歌素材,而且部分地区开化较晚,其民歌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特点。这些素材对研究社会学、民俗学等都有着极大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尽量整理保护,保持其原有形态,以供后人研究及利用。我们需要积极地到地方民间去搜集、整理这些素材,在对资料进行忠实记录的基础上寻找规律,对传统民歌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

(二)对民歌进行大胆创新改革

福建传统民歌的地域色彩明显,但是因为旋律等问题,导致其传承陷入困境。这不仅需要我们大力提倡民歌传承,同时也需要对民歌进行必要的创新改革,为民歌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更大程度上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让民间音乐登入大雅之堂。具体可以采取以下4种方法:其一,改进旋法。福建民歌一般有平进型旋法、级进型旋法以及小跳进型旋法三种,而且一般是一首曲子只采用一种手法,如果将这些旋法集中到一首曲子中加以组合,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二,改变节奏。福建民歌的节奏多平淡,为了适应当今音乐需求,可以在其中注入一些节奏的变化;其三,改进结构。福建传统民歌多短小精悍,且重复较多,如果根据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曲式结构,则可达到更好的效果;其四,改进调法。福建传统民歌一般都是单一调,在其中适当加入一些转调则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7(4).

[2]李向京.论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3]王耀华.福建民歌的色彩区及其调式、音调特点[J]//民族音乐论集[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4]福建教育科学研究所史志研究室.福建省教育史志资料集(1—2辑)[C].福建教育史志编写办公室,1990.

[5]福建省文化局.福建省文化事业统计资料1949~1957[C],1958.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责任编辑:张斐然)

猜你喜欢

继承福建创新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