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简约的数学教学
2014-03-21杜紫红
杜紫红
近来,因要教学《垂直与平行》的研讨课,笔者观摩相关的课堂教学也有四五节,但发现大部分课总是在“引导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上纠缠了很长时间,教学效果很一般。于是,笔者与备课团队一起,着眼于学生的认知需要,围绕“简约、智慧”进行思考,进行了有创意的设计。
一、既关注知识也关注思想方法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简约、智慧”的教学思想设计教学,我们在这节课中关注分类思想方法的渗透,四次分类活动,完善学生的认知。
分类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瞧,这儿有两根小棒,从高处落下来,猜猜它们会掉在哪里。
生:两根都在桌上,两根都在地板上,一根在桌上一根在地板上。
师:(出示课件■)如果把这三种情况分成两类,你想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1:①②分一类,③分一类。
生2:因为①②两根小棒都落在同一个地方,③两根小棒落在不同的地方。
师:两根小棒都落在桌面或都落在地面,我们说它们落在同一个平面内;一根在地面,一根在桌面就说它们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
分类二:
师:在这个平面上有五组直线,你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吗?(出示■)
生1:①②③分为一类,④⑤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这么分类呢?
生:交叉在一起的分为一类,没有交叉在一起的分为一类。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①③分为一类,②④⑤分为一类。
师:到底②是分在左边还是右边呢?
生:沉默,思考。
师(指②):今天咱们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它就只能这么长吗?
生(恍然大悟):直线可以往两端无限延伸……
师:瞧,把这些直线都延长了,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候,你想怎么分类呢?
生:①③分为一类,②④⑤分为一类。
生:相交的分为一类,不相交的分为一类。
师(板书):这一类延长了会相交吗?像这样不管怎么延长都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它们互相平行。
……
分类三:
师(课件演示):如果一条直线旋转了呢?
生:相交了。
师(课件演示):继续旋转呢?再旋转?
生:相交、相交……
师:有多少组相交?
生:无数组。
师:(出示动态课件■)在这么多组的相交中,哪一组最特殊?
生:最中间的那组最特殊了。
……
分类四:
课件演示,学生根据动态课件的演示快速说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生:相交、相交、相交……
师:(出示课件■)
生(异口同声):相交、垂直……
师:到底是相交还是垂直?
生:垂直。
师: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吗?
生:相交。
师:那是说相交好还是垂直好呢?
生:垂直好。因为相交太普遍了,只有相交成直角才是互相垂直。
生(鼓掌)……
师:那你们说说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几类?
生:平行的一类,相交的一类。
师:为什么不把垂直也分成一类呢?
生:垂直也是相交,是比较特别的相交。
……
第一次分类,围绕“2根小棒落在哪里”进行分类,学生在浅显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了“同一平面”及“不同平面”的认识。第二次分类明确相交与平行。将分类设置条件,强调只能分两类,这样的要求使学生的分类标准清晰而准确——“可以按是否交叉”进行分类,相交的分为一类,不相交的分为一类。但是第二组直线是否真的相交,学生的思考聚焦到第二组直线的何去何从上,在思考辨析中抓住思维的拐杖——“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借助课件的帮助使得学生清晰地看到延长后的各组直线的情况,分类水到渠成。第三次的分类在相交中分出了垂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分类标准,但是围绕着“这么多组相交,哪组最特殊”这一问题,学生观察到“相交成直角”的特殊位置,进而进入了“垂直”的教学。第四次分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到底是分成两类还是三类,学生在分类中分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垂直也是一种相交,分类思想为主线贯穿全课。
二、以结构化思想设计教学
“简约、智慧”的课堂,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数学知识,还应注意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使之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仔细研读了人教版、北师大版中“垂直与平行”的内容,并进行分析比较。
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安排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对相交和不相交进行观察和辨析,从而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北师大版教材将垂直与平行划分为“平移与平行、垂直与相交(旋转)”两课时进行教学,强调在直线的动态变化中认识垂直与平行。不同版本的编排有各自的特点,将垂直与平行放在一起教学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行与垂直”的含义,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的横向网络;将平行置于平移,垂直置于相交(旋转)内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进而形成纵向的知识联系。为了发挥不同教材的优势,这堂课中,我们尝试将这二者的编排进行融合。
在学生认识“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之后,设计如下:endprint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请到方格纸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1: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一样。
生2: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两格。
师(课件演示:直线平移■):一条直线不动,另一条直线向上平移两格,你们又发现什么了?
生1: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4格。
生2:平移之后这两条直线还是互相平行的……
师(课件演示):如果一条直线旋转了呢?
生:相交了。
师(课件演示■):继续旋转呢?再旋转?
生:相交、相交……
师:有多少组相交?
生:无数组。
师(出示动态课件):在这么多组的相交中,哪一组最特殊?
生:最中间的那组最特殊了。
……
本次教学一改以往在静态中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做法,学生通过分类认识“平行”,将平行线请到方格纸上,借助直观,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是两格,初步体会“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平移之后,两条直线仍然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是相等;如果旋转了呢?学生在直线的平移与旋转中,认识了平行线的特点,并在动态的旋转过程中认识“不断地旋转形成数不清的相交情况”,其中最特殊的相交就是垂直。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的融合使用,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又能在直线“平移与旋转”的动态变化中认识概念,加深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现结构化的教学思想。
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垂直与平行内容以陈述性的知识为主,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认识平行时,提出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生生交流,完善分类的标准;认识垂直时则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围绕问题“在这么多组相交中,哪组最特殊”“相交成直角有哪些知识”,同学们自学课本,在学习任务中明确提出交流要求,为生生的思维碰撞提供时间与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数学思想方法,使得数学课堂简约而又充盈着学生的智慧。endprint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请到方格纸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1: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一样。
生2: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两格。
师(课件演示:直线平移■):一条直线不动,另一条直线向上平移两格,你们又发现什么了?
生1: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4格。
生2:平移之后这两条直线还是互相平行的……
师(课件演示):如果一条直线旋转了呢?
生:相交了。
师(课件演示■):继续旋转呢?再旋转?
生:相交、相交……
师:有多少组相交?
生:无数组。
师(出示动态课件):在这么多组的相交中,哪一组最特殊?
生:最中间的那组最特殊了。
……
本次教学一改以往在静态中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做法,学生通过分类认识“平行”,将平行线请到方格纸上,借助直观,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是两格,初步体会“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平移之后,两条直线仍然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是相等;如果旋转了呢?学生在直线的平移与旋转中,认识了平行线的特点,并在动态的旋转过程中认识“不断地旋转形成数不清的相交情况”,其中最特殊的相交就是垂直。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的融合使用,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又能在直线“平移与旋转”的动态变化中认识概念,加深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现结构化的教学思想。
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垂直与平行内容以陈述性的知识为主,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认识平行时,提出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生生交流,完善分类的标准;认识垂直时则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围绕问题“在这么多组相交中,哪组最特殊”“相交成直角有哪些知识”,同学们自学课本,在学习任务中明确提出交流要求,为生生的思维碰撞提供时间与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数学思想方法,使得数学课堂简约而又充盈着学生的智慧。endprint
师(出示课件■):我们把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请到方格纸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1: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一样。
生2: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两格。
师(课件演示:直线平移■):一条直线不动,另一条直线向上平移两格,你们又发现什么了?
生1: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4格。
生2:平移之后这两条直线还是互相平行的……
师(课件演示):如果一条直线旋转了呢?
生:相交了。
师(课件演示■):继续旋转呢?再旋转?
生:相交、相交……
师:有多少组相交?
生:无数组。
师(出示动态课件):在这么多组的相交中,哪一组最特殊?
生:最中间的那组最特殊了。
……
本次教学一改以往在静态中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做法,学生通过分类认识“平行”,将平行线请到方格纸上,借助直观,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是两格,初步体会“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平移之后,两条直线仍然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是相等;如果旋转了呢?学生在直线的平移与旋转中,认识了平行线的特点,并在动态的旋转过程中认识“不断地旋转形成数不清的相交情况”,其中最特殊的相交就是垂直。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的融合使用,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又能在直线“平移与旋转”的动态变化中认识概念,加深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现结构化的教学思想。
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垂直与平行内容以陈述性的知识为主,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认识平行时,提出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生生交流,完善分类的标准;认识垂直时则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围绕问题“在这么多组相交中,哪组最特殊”“相交成直角有哪些知识”,同学们自学课本,在学习任务中明确提出交流要求,为生生的思维碰撞提供时间与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数学思想方法,使得数学课堂简约而又充盈着学生的智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