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提问的实践与研究
2014-03-21朱桂英
朱桂英
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材。在通常情况下,班内学生原有的基础,即他们达到某一目标的学习准备状态总是存在一些差异,而在教学中如果用同一目标来要求全体学生,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不适应,从而使这些学生或轻易达标,或难以达标。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有效展开,他们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做到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致力于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不但可以有效克服目前班级授课制存在的一些弊端,更是教育者以人为本先进理念的很好体现。
一、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每学期普听常态课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笔者作为教导处成员,在听课中经常听到不少同课异构的常态课,在评课反馈中不由得会产生比较,引起思考,尤其让我感叹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堂提问质量。优秀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紧密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巧周密,环环相扣,贯穿整节课,学生的思维犹如走迷宫般跟着老师由浅入深,最后水到渠成,学生豁然开朗;不善思考的老师则自问自答,学生们闹哄哄,同样40分钟的课,学生的收获就很少。留下遗憾的课堂总是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课堂提问随意性强
教师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很强,提问设计的目的不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之间不能形成一条线索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前后提问之间由于没有练习,成了一个个单独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弄得十分混乱。
2.课堂提问走形式
教师只注重自己问,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普遍存在口头语式提问,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任何思考过程,顺水推舟就回答“是”“对”。看似课堂气氛热闹,学生都掌握了,其实根本看不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时间一长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强制性地圈在一起,个别学生滥竽充数,不动脑筋,也不利于教师的评价反馈。
3.课堂提问面狭窄
班级学生由于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差别很大。有些学生性格外向,乐于表现,善于表达;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胆小木讷,喜欢躲在人堆里。有些老师为了赶时间,总是让一些优秀学生回答问题。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提问要面向全体,不能总是对某些特别喜爱的学生提问,而冷落了其他学生,这样做会打击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分层提问的必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教师的共同提高,呼唤个性的张扬、创新潜能的开发。关注个性的学习将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们学校属于古城区边缘的生源薄弱学校,流动人口小学生比例占到88%,学生流动性大,由于各地教材不同,家庭教育滞后,学生知识基础差异悬殊,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尤其是课堂教学,如果采用“齐步走”的方法,学困生“难消化”的现象将日益突出。升入高年级,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大,一些学困生如果在基础阶段得不到及时关注和帮助,将无法跟上班级一般水平,班级中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将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课堂提问要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基于学情科学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让学生通过个体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课堂提问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表达的意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找回自信。
三、课堂分层提问的可操作性
1.准确分析学生,给学生科学分层
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实施分层提问教学策略的前提。教师每新接一个班级,就应该建立班级学生档案袋,将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记录下来,并科学分析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及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家教辅导能力。每一位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为存在差异的学生尽可能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
2.精心研究教材,分层预设提问
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每位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后,每个年级组应采取集体备课研讨教学目标,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拓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问题的设置要有计划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寻找适合的教法,找到差别,再次讨论、制订,最后进行个体主备。只有精心备课,较好地驾驭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才能使问题有效地分层设置。
3.依据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方式
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和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巧妙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首先,对优等生的提问可直截了当。这部分学生知识掌握较好,并且学习能力较强,基本靠自己就能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的提问,要起到使他们向更深层次拓展的引领作用,对他的提问,采取直接发问省时又高效。其次,对中等生的提问尽量以为学困生补充、修正的形式出现。因为这些学生依靠认真听讲,能达成基本学习目标,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及习惯上还存在一定欠缺,提问对于他们,重在起到培养良好学习能力的作用,所以,对他们的提问方式可以以为学困生补充、修正的形式出现,教师要以恰当的语言,做到由学困生回答到中等生回答的过渡。例如:请你结合刚才同学说的,再完整地跟大家介绍一遍。用这些问题,可以使中等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并且在充满自信的情况下,向更深层次迈进。最后是对学困生的提问。这是三个组别的后组,也是课堂分层提问的重要部分。我们的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这些学生身上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靠自身的能力,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的。通过教师提问,引发他们思考,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但针对这些学生所设计的问题,在知识层次上是比较浅显的,是大多数学生看来过于简单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问:“刚才××给大家读了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感受到小松树的骄傲呀?”“刚才同学的回答我没有听清,你能重复一遍吗?”教师要对他们回答这个问题进行定位,因为这是大家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环节。维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在主观上获得学习的动力。总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从而让各类学生都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endprint
4.适时灵活安排,分层落实提问
教学过程坚持以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为原则。教学中“三维目标”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让它有效地实施。例如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册《识字5》,教学中我分层设计了三道说话(词组、句子、段落)练习小题,“看图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说说这些水果的特点”,要求中下生回答我看到图上画着“( )的西瓜,( )的梅子,( )的桃子”。学生齐读后,接着让中上学生回答“夏天的水果真多,都有哪些水果呀。有( ),有( ),还有( )”。最后要求优秀生回答“夏天的水果真多,有( ),有( ),还有(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5.坚持分层提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一般的提问分为新课之前的前置提问和新课结束的检测反馈提问,其实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预见性、目的性的提问更为重要,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更为直接。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不同层次的问题,时而直问,时而曲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会察言观色,做到目中有生,心中有问,把握时机及时发问,方可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分层提问要贯穿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关注全体学生的崭新理念,更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上。
四、分层提问取得的成效
1.有利于教师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在实施阶段中,课题组是按“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的方式开展探索研究的。“学习”即学习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学习他人的经验。“实践”即上课,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总结”就是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针对课题,大家交流成功的体会,谈问题和不足,寻求改进的办法。这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的做法,不断地丰富了分层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驾驭能力,为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由于语文学习内容范围比较广,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无法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学习的自卑感和厌学感。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层面上发挥学习能动性。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将使其在成功学习的体验过程中,不断奔向新的起点,从而树立自信心。因此,分层教学在教学中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落到了实处,不仅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使学生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发展前进。
2.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知识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会学习。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不断在收获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五、研究中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学习障碍。如果障碍未能及时排除,就会给后续学习带来更多的困难,最后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完全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把舞台还给学生,由学生当演员,唱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分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流动人口小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不良影响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大多取决于学生分数、教师的主观态度,分层不尽规范、科学;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均等,所有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课题组将从教师培训和典型案例选取两方面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进课题在教学中的应用进程。今后要以案例为主进行实课研讨,进行识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和习作指导课等不同类型的课例研讨,寻找其共同点,揭示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规律,通过案例研究方式深入研讨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策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