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应追求文本“盛宴”而非视觉“大餐”

2014-03-21王天山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丹顶鹤盛宴荷花

王天山

近日,听了多位教师执教《美丽的丹顶鹤》一文。《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文章,文质兼美。参赛的教师执教时,全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同课异构,精彩纷呈。然而,笔者却感觉多媒体似乎有点反客为主,以一种强势姿态出场:不同方式展现的画面跳跃在大屏幕上,大量的图片映入孩子们的视野,观看视频或是图片占据了课堂半壁江山。

听课之余,我不禁想:如果停电,这课岂不是上不成了?如果在以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年代,我们又该如何上?当然,这样的假设是毫无意义的。时代在进步,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正飞速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低年级语文教学,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多媒体能把课文的内容更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低年段学生们迅即了解未知的事物。然而,这个优势也暗含了很大的劣势,潜伏着危机。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如何掌握其度,其量,其时机,这是很关键的。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俨然成了学生的视觉“大餐”。

其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视觉“先入为主”现象

课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啊?能给大家介绍下吗?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丹顶鹤。(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丹顶鹤美吗?

生:美!

师:我们共同来欣赏。

接着,大屏幕上陆续展现出八九张丹顶鹤图片。(仰天长啸图、优雅风姿图、翩翩起舞……)

师:同学们,喜欢上丹顶鹤了吗?

作为新课的导入,教者旨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点是好的。然而,画面过多,容量较大,丹顶鹤的造型应有尽有,大量的信息输入,过于直观的画面,挤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造成学生的“先入为主”现象。过于直观、近乎整体的感受,限制了学生通过抽象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容易使学生对图像产生依赖而养成思维的惰性。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几十个孩子就会有几十只不同的丹顶鹤。如果画面少一点,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期待岂不更好?

课例二:教学“丹顶鹤有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师:谁能读好第二小节吗?

生:能!(一生读)

师:请大家圈出第二小节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有感情读句子)这里表示颜色的词语有洁白、黑。

师:丹顶鹤有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却是黑的。多美啊!请看图片。

师:黑白简洁明快,搭配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啊!谁能读出丹顶鹤的美丽吗?

生:还有鲜红鲜红。(读完整句子)

师:这句话把丹顶鹤红色的头顶比成了什么?

师:好的!我们现在来看看红宝石是什么样的。(出示红宝石图片)你觉得红宝石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

应该说,此处的教学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重视让学生通过颜色去感悟丹顶鹤的美丽,强调引导学生体会丹顶鹤的和谐美,注重朗读。然而在简单颜色处理以后,抛开文本,教师出示了丹顶鹤黑白配的和谐画面,是否为时过早?没有让学生好好读课文,而通过多媒体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味地要学生谈感受,说出来的东西都只能趋于空洞浮泛。“洁白”是何等的白?一身洁白是什么样子的?“而脖子和翅膀边却是黑的”又是如何?你觉得这样的搭配美吗?一个“鲜红”可以吗?抓住这些词语引导说出自己通过文字想象丹顶鹤的样子,想象丹顶鹤的美。学生对丹顶鹤美丽的感受,应该来自文本语言,过早地把文本抛开,一味依赖多媒体带来的直观视觉效果,去欣赏丹顶鹤的美丽,是否也有先入为主之嫌?

二、视觉“喧宾夺主”现象

再看课例二:师:不单这两种姿态的丹顶鹤高雅,还有许多呢!我们来看看。(多媒体展示视频:追逐嬉戏、岸边戏水、草丛觅食、迎风展翅、金鸡独立、悠闲散步、水中捕鱼。学生欣赏着优美的视频,教师相机请学生讲讲画面。)

师:丹顶鹤的姿态多种多样,真是太高雅了,能用“不论是……还是……”的句子来夸夸它吗?(大家可以先自己练练)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并相机指导)

生:丹顶鹤不论是在阳光下晒太阳,还是在溪边喝水,都显得那么高雅。

生:丹顶鹤不论是在引吭高歌,还是在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生:丹顶鹤不论是在翩翩起舞,还是在给宝宝喂食,都显得那么高雅。

师:是呀!丹顶鹤不论是怎样的姿态都显得那么高雅!

此处的拓展看似有效的,学生的说话能力得以加强。然而,学生对丹顶鹤的其他姿态想象能力却被多媒体教学中的声、影、文字无情代替。这一被动注入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学习的模糊性决定了不少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虽然没有多媒体画面的出示,学生或许很难想到其他唯美画面,难以表达,但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痕迹深深。此处若在学生充分想象之后再出示画面效果可能更佳。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与感悟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正是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高度尊重。曾有学者发人深省地指出:“多媒体教学及其时间上非自然的跳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对我们的头脑没有什么好处。饱了眼福,但不能启发人们的心灵。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愿意费劲地思考了,也懒得依据文字去想象了。”当然,这也许有一点危言耸听了,但当我们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这种危险就有可能出现,学生的思维也渐渐变成多媒体的附庸。

综观几节课,课堂中,学生的视觉享受过于丰富:或先入为主,图片先于文本出现在学生眼前,出示环节把握不当,出示过早;或喧宾夺主,大量图片充斥学生的视野,跳动的画面干扰学生思维,看得多,感悟得少,欣赏得多,思考得少。在课堂上,文本被挤兑到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被忽略现象较为严重,难道这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语文课堂吗?不能说课堂中,学生没有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但是这美只是眼睛看到的,而不是从优雅的文字中感悟到的。endprint

视觉“大餐”现象还表现为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从一开始的课题出示,到后来课文片段文字的出示,都有美丽的丹顶鹤的影子,千姿百态。有的还不停舞动,不断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还有什么心思关注文本、潜心会文本?

这样的现象,还存在于许多的语文课堂中。

可是我们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本“盛宴”而非视觉“大餐”。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文本先行于“视觉”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与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的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因此,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情、感悟真理,感悟文化。学生会在这样的培养下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内涵的人。在学文时扣住文本,引发的独特体验才是我们教学中的“主心骨”,不能让视觉画面“先入为主”,替代学生独特的、个性的体验过程。

课例三:《黄果树瀑布》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在激情中,与黄果树瀑布一起体验了飞流直下的豪情。此刻,让我们来做个深呼吸,静心思索,在“宁静致远”中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给人无限遐想的魅力!

师:准备好了吗?(师生一起做深呼吸)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师边说边在“听”“看”上加引号)

咦?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师播放瀑布声响。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渐近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师点拨:善于联想的同学是不会满足于书上一两句打比方的,还有与众不同的体验吗?

师播放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影片。

你对文中哪句话感受更深了?

此处教者的教学就是紧紧扣住文字,让学生先穿行于文字之间,通过潜心会文本,去听去看,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无限魅力。然后再通过直观的视觉画面、动态视频辅助,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既避免了过早的画面介入简单粗暴地取代学生思维、想象、感悟的现象,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可见,适时适度的视觉辅助运用是多么重要。

二、“浅草才能没马蹄”,文本凸显于“视觉”

阅读教学中,扣住文本才是课堂的重心所在。李白坚教授曾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迷恋于‘读图,而不喜欢阅读文字,他们喜欢津津有味地翻阅一页中只有几句话的漫话书,而不想涉及大部头的人文著作。因为文字阅读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转化才能成为可以接收的感情、形象或者情节——要吃力得多。”“这是当代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倾向。”

课例四:《荷花》教学片段

师:自读第2节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讨论交流,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从“冒”字中感受到什么?

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由读读前后几句话,感受一下荷花的生机勃勃。

一个“冒”字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教者没有做简单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扣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替换词语,感悟此处的景,体会荷花的美。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文字的训练、文字的揣摩得以提高。动态的课件出示在恰当的时机,在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语言文字之后,简单而不繁琐,实在而不花哨,真正地把对文本的学习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简单实效的视觉辅助手段真正凸显了文本学习在语文课堂的位置。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不必赘述,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如何适度弱化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地位,并且要做到运用得适时、适度、适量,如果过分依赖视觉手段,不分时机,不论主次,不适时适度,那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变了味,走了调。课堂中赖以训练学生能力的是文本,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靠的是夯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潜心会文的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语文课堂的文本学习,而非简单的视觉大餐。endprint

猜你喜欢

丹顶鹤盛宴荷花
三只丹顶鹤
跟踪导练(四)6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奢华的盛宴(第五站)
荷花
盛宴
荷花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夏天的荷花
水果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