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欲望”解析

2014-03-21

关键词:伊本物欲奥尼尔

胡 松

(大连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被称为美国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完成了50多部剧作,先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和四次普利策戏剧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小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奥尼尔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始终笔耕不辍,用一部部文学剧作带给后人无限启迪。

《榆树下的欲望》是奥尼尔中期的优秀剧作之一。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展现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剧。故事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的一座农庄里。男主人公老卡伯特外出准备迎娶自己的第三任妻子,家中的三个儿子——第一任妻子所生的西蒙、彼得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伊本都在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盘算着如何把这座农庄占为己有。小儿子伊本偷出父亲秘密藏起的600个金币,企图以此与本已经厌烦农庄艰辛生活的两个哥哥作为交换的筹码,独享农庄的继承权。两个哥哥走了,去布满黄金的加利福尼亚谋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卡伯特带回了比自己小40多岁、年轻貌美的新任妻子——爱碧。爱碧为了永远摆脱过去的贫苦生活,“出于欲望的需求和继承财产的双重目的”[1],决心用美貌和身体勾引伊本,并最终生下老卡伯特热切盼望的能继承自己全部家业的儿子。但此时的爱碧已无法自控地爱上了伊本。最终,这位勇敢的女性用亲手掐死儿子的方法,向爱人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与伊本一同挽手走向农庄的门口,义无反顾地等待法律的制裁。这座弥漫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性欲望的农庄里,只剩下年迈的老卡伯特独自忍受孤独寂寞的余生。

一、人性欲望产生的社会原因

《榆树下的欲望》是一部展现人性欲望的悲剧力作。“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全景是社会全景的真实反映。”[2]一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着“中立”地位,在英法等强国由于战争而被严重削弱实力的时候却大发战争横财,一举从债务国变身为债权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崛起。一战结束后,美国社会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向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过渡,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科学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快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使许多人丧失了传统的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观。许多人为了迅速积累财富,放弃了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甚至生命,丧失了对他人的同情心、关怀和理解,仅仅成为金钱的奴隶。人性中的真善美被无情地扭曲,人性全面丧失。他们“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而在道德上放纵自己,缺乏约束,极端自私,偏执狭隘”[3]。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4]

二、“欲望”在作品中人物身上的表现

在奥尼尔看来,人的欲望主要表现在人性中的物欲与情欲。强烈的物欲追求在《榆树下的欲望》这部作品中的每位主人公身上均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卡伯特虽然已经年过七旬,却依然身体健硕得如“核桃树一样硬朗”[5]140。他对家人毫无亲情,深受清教徒思想左右的他一心只想着如何尽可能地积累财富,不惜累死妻子,把儿子们视为干活的机器,逼迫着他们像牲口一样整日不停地劳作,即使对年轻貌美的新任妻子爱碧也毫无怜爱之心。这位老者对农庄的占有欲和对物质财富的贪婪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在我临死的时候,我会放一把火,看着它烧掉——这幢房子……我用血和汗从一无所有中开辟出来的东西!”[5]141

象征着财富的农庄不仅让年迈的老人近乎疯狂,也时刻搅动着三个儿子的心。西蒙和彼得虽然朴实、单纯,但同样渴望有朝一日能把整个农庄据为己有。在得知继承财产无望之后,两个人便决定离家去追寻另外一条可以获得物质财富的道路——去加利福尼亚寻找金矿。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已经全面丧失了真情,当西蒙回忆起已经过世的妻子时,他眼中也只看到了闪闪的金子。“她的头发长得像马尾,黄灿灿的,就和金子一样。”[5]132对物质财富贪婪的追求让原本心地善良、诚实质朴的人们渐渐本性大移。

与两个哥哥一样,伊本对这座农庄同样怀揣着无限的欲望。他为了获取整个农庄的继承权,怂恿两个哥哥去加利福尼亚淘金,并把父亲的金币偷出送给西蒙和彼得,以此为交换。在得逞之后,伊本用“一对发光的、充满占有欲的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他那贪婪的目光似乎要把整个田庄吞下去似的”[5]125。不难看出,伊本骨子里的对农庄、对金钱的贪婪与老卡伯特如出一辙。

身为孤儿的爱碧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苦难之后,已经深深体会到金钱的重要性。无法经济独立,就必须依附男人生存下去;要想获得属于自己的“家”和财产,就必须依靠婚姻关系来达到目的。嫁给老卡伯特,无疑只是爱碧企图改变生活、掌控命运、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一种便捷途径。为了成为这座农庄真正的继承者和拥有者,她甘愿成为老卡伯特的生育工具;为了扫清阻挡她获得财产的一切障碍,她不惜牺牲肉体,与伊本发生乱伦的关系。

所谓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它表现出人的某种需要”[6]。在奥尼尔的这部作品中,除了物欲,人性的欲望也通过人物间的情感欲望的方式展现出来。

老卡伯特虽然物欲强烈,却没有消除他对情欲的追逐。他娶了三个老婆,却还流连于妓女敏妮的裙摆之下。伊本爱自己的母亲,每每重复母亲生前所干的家务活时,便更加厌恶和痛恨父亲。于是,他霸占父亲的情妇,以此间接地实施着报复。虽然爱碧与伊本的乱伦之恋开始时都是出于某种物欲的目的,但是在他们相互引诱对方的过程中,却迸发出了爱情。因为爱,爱碧不但可以放弃所有的物质追求,还可以放弃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全部的爱。为了向伊本证明她的爱,她甚至可以放弃“母亲”这个人世间最伟大的称谓,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如果说性欲只是情欲的最初级的表现方式,那么爱情自然可以被视作情欲的最高级的表现方式。作为人生永恒的主旋律,人世间的爱情即使必须以悲剧收场,即使意味着死亡和毁灭,也仍将被一辈辈人永远传唱。

三、结 语

汪义群曾经说过:“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院;奥尼尔出现之后,美国才有戏剧。”[7]这无疑是对奥尼尔在美国戏剧史上所处地位的最准确的描述。作为奥尼尔中期创作的优秀作品,《榆树下的欲望》呈现出一幅美国淘金热潮驱动下人们各种欲望交织、挣扎生存的图画。作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欲望让人们迅速地摆脱了贫穷的生活困境。但在极度膨胀的欲望中,许多人性格变得偏执,情感世界变得苍白,人性变得异常扭曲。奥尼尔正是想要借助这样一部作品向世人展示这一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向世人警示:人在“永远不断地企图占有外界的东西”的同时,很可能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灵魂”[8];如果能够“从物欲的世界退回一步,往精神的世界探出一步,我们将发现一个多么辽阔、温馨、优美的天地”[9]。

参考文献:

[1]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3.

[2]韩会平,陈可培.《榆树下的欲望》的伦理学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0):24.

[3]刘礼佑,马可云.《榆树下的欲望》的悲剧根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0.

[5]奥尼尔.奥尼尔剧作选[M].汪义群,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6]张瑞.《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的多元化性格[J].天中学刊,2012(10):75.

[7]汪义群.当代美国戏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13.

[8]汪义群.奥尼尔创作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10.

[9]鲁枢元.精神守望[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3.

猜你喜欢

伊本物欲奥尼尔
物欲如镜照灵魂
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艾西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回归的心路历程——奥尼尔戏剧叙事研究
特里·奥尼尔:捕捉此刻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伊本·白图泰藏在摩洛哥“迷宫”中
试论伊本?西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