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分类、利用与开发
2014-03-21何林
何 林
(玉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西玉林537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并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按范围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按类型可分为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按方式可分为零散资源和聚集资源;按空间可分为现实资源和虚拟资源;按类别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率的高低,决定着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水平。当前,思政课普遍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并运用于教学过程,发挥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势,是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前提。但是,在实践中,思政课教师普遍感觉到实践教学资源相当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如何整合开发利用好实践教学资源,就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互协同,拓展育人空间
(一)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是指在学校内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利用,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的要素,是进行实践教学最直接和有效的资源。
1.课堂资源
课堂资源是指在课堂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创设的模拟情境和组织的互动活动。包括影片点评、原著选读、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现场调查、讨论辩论等。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插播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视频资料,通过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方式把抽象的问题直观生动地再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和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媒体报道的时事新闻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从而拓展课堂信息容量,丰富教学内容;[1]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备课讲课、自编自演短剧小品、复制模拟社会现实情景等等。课堂资源的利用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联系,具有时空的集约性、组织的有效性、成本的节约性、发展的持续性等特点,便于组织开展和推广。
2.校园活动资源
校园活动资源是指课堂之外、校园之内开展实践教学可利用的资源,包括在学校开展的各种学术科技活动、比赛、纪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大学生亲力亲为,可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第一,结合思政课的特点,依托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科和专业的资源优势,开展读书、办刊、演讲、辩论、调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开设博士论坛、教授论坛,邀请校内高学历高职称的学者专家作学术报告和形势报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研讨,引导学生感知文化,体味人生,领悟社会发展规律。第三,利用校史展馆,结合参观老建筑、寻访老痕迹、访问老教师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不平凡的发展轨迹和厚重历史财富的积累,从与前辈学长的历史对话中寻找自己前进的精神动力。第四,利用学校科研实验室、校办产业科技园和创业孵化园等实践平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意识;指导和帮助学生组建创业团队或开设科技服务公司,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校外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地地方特色浓郁,而各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渊源、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特色不一,可以开发利用的校外资源十分丰富。
1.历史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名胜、文物古迹、名人名城、故事文献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了解历史、热爱家乡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学习比较、参观调查、访问咨询、收集整理资料,感受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蕴,了解志士仁人优秀品格和崇高思想境界,体会历史的悲壮与沧桑,从而唤起大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提高他们践行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性。
2.革命传统资源
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寻访革命领导人故居、革命重大事件旧址,到战斗遗址和战役纪念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进行祭奠。[2]这不仅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和感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增强广大青年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3.建设成就资源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如组织学生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访问参观,了解不同发展状况、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特点和优势,领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深入乡镇政府部门、城市社区、乡村基层组织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根据经济社会状况选取典型,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参加生产劳动,体验生活,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体会劳动的艰辛,知识的价值,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想等等。增进大学生对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成就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4.非物质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传统工艺技能、传统节日庆典、民俗礼仪和民俗活动,它是各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文化体现,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丰富的育人功能。实践教学可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鼓励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参观、体验和调研,指导学生去收集素材、挖掘和宣传当地体现优秀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地方政府、民间社团参与非物质文化共建活动。不仅可以使各大学生熟悉自己祖先创造的历史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会和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齐并举,提高育人实效
(一)物力资源
物力资源是指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所需的经费、资料、仪器设备和场地场所等“物”的要素,包括财力资源、教辅资源和基地资源,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发挥物力资源更大的教育效益,也是实践教学要重视的问题。
1.财力资源
实践教学要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财力资源的保障是前提和基础。高校要将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经费、队伍培训经费、研究经费、设备场所建设和维护经费、表彰奖励经费等。在申请学校经费的同时,还要广泛联合社会力量拓展募资渠道,为实践教学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辅资源
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和电教室等机构提供的书籍、报刊、资料、教材、教参等文本资源以及各种实验设施、多媒体、互联网和各种影视音像资源等等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教辅资源。它们所提供条件的好坏和利用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教辅机构应不断充实必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著作、报刊和相关参考书目,购置和完善实验室和电教室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影视音像资源,完善校园网,提高网络的预约订阅、文献查询、视频点播、互动交流功能,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3.基地资源
基地资源包括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就业和创业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相对集中稳定的场地、设备和实践形式,有利于学生接受多层面、多渠道的教育和锻炼,是实践教学的场所和依托,开发、利用和管理好基地资源是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应积极与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公检法部队机关、社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高科技产业园区等取得联系,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相对固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社会实践长期化、制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也称主体资源,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教学和学习主体存在,发挥能动作用的人的因素,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校友资源,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唯一的“活”资源,其开发、利用需高度重视。
1.教师资源
思政课专任教师作为核心力量和直接责任人,是实践教学具体的设计指导者和组织实施者,他们的知识技能、经验阅历、人格魅力、活动组织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资源效能的发挥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任课教师要明确责任,严于律己,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重要资源,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需要他们的支持、协调和配合;大学校园里还有大量离退休人员,特别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一大批热心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教师,他们治学严谨、品格高尚、经验丰富、作风扎实,这批“银色人才”也是实践教学人力资源中难得的重要力量。
2.学生资源
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是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的学习过程,大学生具有双主体性,他们既是受教育者,也是自我教育者。新时代的大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文化水平,积淀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情感态度、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这是教育者必须正视的事实,更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潜在资源。一方面,实践教学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要与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进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动机、态度和能力的养成。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性思维,发展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3.校友资源
校友指的是曾在本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员,主体是完成学业,走上社会的人员。校友有在学校学习成长的历程,一般都会对母校抱有感恩之心,有一种回报的心愿。就高校而言,一个广泛活跃于社会各界,与母校有着特殊情感联系的校友群体,不仅是学校的形象资源,也是潜在的亲情资源,开发利用校友资源既满足广大校友的回报心愿,又符合实践教学空间的拓展要求。就学生心理而言,有崇高人格品格、丰富社会经验阅历和突出工作业绩的校友,是在校大学生心目中的一面旗帜,对他们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导向力,容易让青年学生接受和信服而成为亲近的学习榜样。一方面,教育者可通过媒体平台大力宣扬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或者邀请有突出贡献的校友回校作报告,甚至聘请知名校友为兼职教授,鼓舞和启迪学生,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可把一些校友创办的企业和领导的部门单位作为学校的教育基地和实习基地,拓宽教学渠道和范围,扩大社会影响,还可鼓励校友捐资助学,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助学、奖学资金,增加实践教学的资金来源。
三、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共促进,增强育人氛围
(一)显性资源
1.组织资源
高校各部门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使得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存在相互协调、支持、配合问题,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资源。高校应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教务、财务、宣传、学工、团委、保卫、党办校办、思政课教学部、各院系正职领导为成员的思政课教学领导小组作为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在领导和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领导小组制定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教务处负责检查和督导,宣传部、党办校办进行指导和协调,财务保卫、学生团委、各院系政工干部尽力支持配合,教学部门统筹安排,任课教师具体组织实施。形成分工明确、齐抓共管、配合协调,合理优化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舆论支持、经费和安全保障,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制度资源
制度资源是指由学校制定出台的,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奖惩考评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制度体系。职能部门在制度的设计和制定上要考虑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予以政策上倾斜,保护和激发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如教务部门要制定统一的实践计划与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尽可能避免实践教学过程的随意性;要科学设置班级规模,规定合理的学时学分比例;更要在评优评先和工作量计算上保护教师的积极性。人事部门要在师资配备、教师考察学习进修、专业技能考核评估、职称评聘给予政策的倾斜。财务部门在经费的预算安排和审批使用上给予必要的照顾。学生管理部门要在学生实践活动的规范和激励方面出台相关的制度。科研部门要有相应规定,在实践教学研究、科研成果的发表、宣传和推广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隐性资源
相对于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和带“强制力”的各种规章制度等刚性的、直接的显性资源,思想、文化、信息的熏陶和影响更带有内隐性、间接性和易接受性等特征。
1.思想资源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参与者对实践教学的功能、形态和前景的看法,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待实践教学资源的基本态度,还影响到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程度。[3]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是开发利用实践教学的资源的思想前提和先导,这就需要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积极地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思政课与专业课同等重要,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的实验、实习同等重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在学校形成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关注支持、师生认可喜欢的思想氛围,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成为可能。
2.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熏陶等功能,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师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隐性资源和重要载体,如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的建设,提高文化品位;弘扬校魂、校训、办学理念,积淀精神底蕴;培育优良的大学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升学术品位;组织宿舍、教室、食堂文化建设,唱响学校主旋律;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彰显学校激情活力。只有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才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创设一个良好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3.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手段。整合利用学校信息资源,除了校园广告牌、宣传栏、横幅标语、校园广播电视、校刊校报外,应重点开发网络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普及和校园网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资源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交互的虚拟性、搜索存储的便捷性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成为广大师生频繁使用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功能,可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展一片崭新的领域和空间。一方面,开辟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页,设置师资力量、管理机构、活动资讯、热点追踪、实践园地、就业创业等模块,介绍宣传实践教学;采集挖掘、整理筛选文献著作、教案课件、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资料,建立实践教学电子数据库,方便师生进行资料检索;开发虚拟实践软件,模拟历史事件、现实场景和事物发展趋势,搭建便捷、鲜活的网络资源共享和学习体验平台。另一方面,利用网络BBS论坛、聊天室、公告板、电子邮件、微博、飞信、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交流载体,构建网上交流对话、解疑释惑、心理咨询的交流互动平台。
四、聚集资源和分散资源相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高校作为专门教育单位,有着明确的育人目标、科学健全的组织、完善的规章制度、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专门人才、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大学生集中接受科学全面、系统合理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场所。高校所提供和开发的实践教学资源具有计划性、聚集性、系统性、基础性等特征,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只依靠学校一家在学生在校期间集中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不够的。因此,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学期实践的延伸,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为此,实践教学不仅要利用学期时间,还要利用假期时间;不仅要利用学校的聚集资源,还要利用分散的家庭和社会资源。
(一)学期时间与假期时间相衔接
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各地情况不一、各具特点,可以鼓励和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在家时间到所在地区的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街道乡村、驻地部队进行资料收集、技术培训、挂职锻炼、勤工助学、走访慰问、扶贫救灾、生产劳动和社会调查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学后相互交流各方面的见闻和心得体会,或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点评展示和表彰奖励。利用假期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把分布于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外的散落资源纳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范畴中来。从学校角度来看,只要宏观上设计合理、计划周全,微观上灵活掌握,同样可获得由教师带队得到的实践效果,而且投入低,产出的社会效益大。就学生来说,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深入实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受锻炼,增强社会观察能力,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二)学校资源与家庭资源相关联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的状况集中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整合开发利用家庭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校与家庭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作用,以不同的时空形式占据学生的生活,产生叠加效应。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透过家庭日常生活理性地认识和思考社会,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4]科学合理利用家庭资源,还要努力探索学校与家庭实践教学和谐互动的协作机制,如双向汇报交流的沟通机制、管理决策的协商机制、教育教学的参与机制,使教学由学校向家庭延伸,打造一个整合的教育环境。
[1]李克荣,徐永赞,刘武朝,等.高校思想政冶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5 -98.
[2]汪洪,叶芃,舒先林.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原则[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6):24-27.
[3]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江汉论坛,2009,(6):43 -45.
[4]房广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资源的选择与利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8):3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