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的困惑 成长的痛楚
——析影片《死亡诗社》的成长主题

2014-03-21

关键词:诗社引路人人生

王 小 琼

(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 安徽 合肥 230601)

青春的困惑 成长的痛楚
——析影片《死亡诗社》的成长主题

王 小 琼

(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 安徽 合肥 230601)

成长是影片《死亡诗社》的重要主题,影片刻画了一群处于父母期望与个人梦想夹缝中的高中生,如何在文学课教师的启迪下,了解诗歌、青春、理想、人生的真谛,并在经历了人生考验之后走出青春的困惑,实现自我认知,心智走向成熟的过程。影片告诉我们,引路人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寻找自我”是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成长的重要环节;而“顿悟”则是个体从天真走向成熟,从依附走向独立的转折点。

成长主题;引路人;自我的找寻;顿悟

好莱坞励志影片《死亡诗社》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和理想的悲剧故事,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传统与革新、自由与束缚、浪漫与现实相对抗的故事。1990 年,这部片名诡谲的电影摘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不刻意煽情却赚得万众眼泪和心灵震颤[1]。近20多年来,因暴露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的弊病,该片一直被奉为一部反传统教育学的经典影片,特别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经常被教育学教师作为教学影片引导学生批判教育现实、反思教育观念和探讨教育理论[2]。通过CNKI文献检索不难发现,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探讨影片中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论文共计27篇,占总数(35篇)的77%,而影片的成长主题却无人涉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青少年往往渴望成长又害怕成长,希望自主独立又担心前途未卜。对于充满呵护和服从的儿童世界,他们不满足;对于多样复杂的成人世界,他们又感到困惑或恐惧。如何用艺术的感染力引导他们勇敢面对人生的烦恼和挫折,消除心中的焦虑和恐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社会化过程中顺利完成自我的认知,实现个人角色的转换,是文艺作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以此为主题的小说通常被称为“成长小说”,以此为主题的电影通常被称为“成长电影”。 文章认为成长是《死亡诗社》重要主题,影片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具有成长电影的特质元素,拟从成长的引路人、自我的找寻、成长的顿悟等方面挖掘影片的成长主题,分析主人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对成长主题的探析是对该作品从一个全新视角进行分析的有益尝试,也以期唤起社会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一、成长的引路人

“我是谁?”“我要往哪儿去?”是人类几千年来不断求解又永远无解的本体论追问,是人类脱离蒙昧走向文明这一成长历程中必然思考的问题。对于成长中的个体来讲,这个问题是从幼稚走向成熟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焦虑[3]。因此,引路人或同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因素,引路人对主人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引路人,主人公在成长的道路上犹如黑暗中航行的船只,找不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就会更加迷茫。影片中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和气质的文学教师Mr. Keating 就是年轻主人公们的引路人,向他们揭示关于诗歌、青春、理想、生活的真谛,引导他们认知社会、认知自我,引导他们成长。

《死亡诗社》刻画了一群在一所大学预备学校接受传统教育的青年的成长故事。威尔顿学院学习氛围浓厚,但教学思想保守,教学模式单调、教条。填鸭式、机械化教学的目标就是将一群17岁左右的高中生送入常春藤名校。影片着力刻画了两位代表性的主人公——Neil(尼尔)和Todd(陶德)。Neil的父母期望他考上哈佛医学院,毕业后当一名医生,于是,总是阻止Neil做自己想做的事。面对父亲的强权,Neil唯有言听计从,其演员梦想也遭到父亲坚决的反对,Neil深陷于家庭的期望和对自己的理想追求的矛盾之中。因哥哥毕业于威尔顿学院,还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并且是全美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Todd也来到威尔顿学习。生活在哥哥阴影之下的Todd是一个中规中矩、羞怯胆小、还有点孤僻的勤奋学生。 每年生日的那天,Todd面对与前一年一模一样的生日礼物——一套学习用具,独自落寞。这套每年都出现的同样的生日礼物,除了象征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以及由此而给主人公们带来的压力之外,还说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影片描写了以Neil和Todd为代表的被“圈养”在威尔顿的年轻主人公承载了太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心理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阻碍了他们对自我理想实现的追求,抑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在校园里,一切与理想、激情、自由相关的情感都不得不尘封起来。学生进入学校,用前辈们共同创造并且代代传承的信条约束自己,原本是为了能够发展和完善自我;但事与愿违,他们更多感受到的却是这些信条的压迫和束缚[4]。

影片展现了威尔顿年轻主人公们成长中的困惑,他们在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梦想之间倍感苦闷与彷徨、无奈与绝望。新教师Keating的到来,打破了校园的死气沉沉、刻板和教条。Keating让年轻的主人公们朗读丁尼生的诗《劝少女珍惜时光》,以告诫他们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千万别虚度光阴;Keating 要求主人公们撕掉课本中埃文斯博士的“如何评价诗歌”的前言,以教导他们要敢于藐视权威,学会独立思考;Keating要求主人公们站到课桌上看世界,实质是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Keating要求主人公们在操场上一边踢球一边高声朗读诗歌,以领会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所朗读的诗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成长为独立的个体;Keating让学生在庭院中行走找到自己的步调和节奏,体会跟在别人身后行走时,很容易按照他人的步伐去行走,而要想不受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步伐、坚持自己的个性是多么的困难[5]。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在一些人的影响下,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逐渐确立自己的角色,明确生活的方向。Keating以培养自由思想家为目标,用浪漫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激情启发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诗歌和人生,探讨人生的意义。Keating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启迪了年轻主人公们的心智, 激发了他们的青春激情。主人公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

二、自我的找寻

影片中年轻的主人公经历着来自社会、他人对自己的压抑及束缚,但是,作为独立的、自主的个体存在,他们具有展现自我的无限可能性。个性觉醒的表现之一就是对自我的执著。“寻找自我”是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主人公们在Keating颇有些夸张的教学模式冲击之下,开始释放想象力,开始体验如何将真情实感迸发为优美动人的诗歌,开始了一段将青春、激情、梦想与真理交融为一体的心路历程。此时,影片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剧情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在Keating的一再“逼迫”之下,Todd终于完成了一首“惊世之作”——所有的人都被他的诗歌震惊了。观众第一次在Todd的脸上看到了自信的惊喜,而不是平日里那种单纯无辜、痛苦挣扎的表情。而且,在Neil的鼓励之下,Todd将每年一模一样的礼物扔向夜空,让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人驾驶的文具盒”。Todd终于战胜了胆怯,摆脱了束缚他内心的某些东西,他的激情和想象逐渐被激发出来,平静的外表再也掩饰不了他内心的激情。

Todd成长旅途中的伙伴Neil,是个充满激情的阳光男孩,脸上总是露出善良、爽朗的笑容,也是一个无条件屈服于父母意志的“乖儿子”。 Keating的出现,让Neil重新发起了“古诗人诗社”活动,并“强迫”室友Todd 参加。诗社成员们在一起朗诵诗歌、讲述故事、演奏音乐、谈论爱情,以实际行动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Neil经过独立思考,终于明白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再被束缚所困,开始了他的反抗——“我要成为一名演员。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是第一次要付诸行动,不论我父亲同意与否。Carpe Diem!”

在美国社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处理好两性关系,能够被爱说明具有吸引力,根据被接受的程度可以判断自我价值。所以,在以“成长”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中,年轻主人公通常会经历人生中的第一次爱情,主动示爱是建构自我形象的一种方式,找到合适的恋人也是追寻自我的一部分,在恋爱受挫或成功之际,年轻人迈出了发展的关键一步。影片刻画了诗社的成员之一Knox(诺克斯)的爱情经历。Knox第一次遇见Chris,就一厢情愿地喜欢上了这位姑娘。尽管遭到了Chris男友的痛打、Chris的拒绝,Knox还是冲进Chris的教室,朗诵了为她写的诗,勇敢地追求爱情。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带着青少年特有的青涩、叛逆、独立和追求,在困惑与矛盾中认识现实生活、探索生命的意义,情感逐渐丰富。一方面,在经济和心理上,他们还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还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帮助,但是由于价值观的差异、代沟的存在,让他们又觉得父母并不真正了解他们,所以又想摆脱父母的束缚,在同龄人中交朋友。青春期的少年,对自我身份逐渐敏感,会有意识地建构自我形象,渴望获得更多认同,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少年的成长只有在经历心灵的磨难之后,自我意识才能完全觉醒,从而改变对社会、对现实生活的认识,重新审视自我,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完成社会化的进程。

三、成长的顿悟

“顿悟”是以成长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的典型元素之一,是主人公成长的重要环节,是主人公经过磨难甚至重大变故后,从天真走向成熟,从依附走向独立的转折点。詹姆斯·乔伊斯认为:“顿悟是一种突发的精神现象,通过顿悟主人公对自己和某些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6]143顿悟通常是主人公摆脱困惑、幡然醒悟的原因,发生心理变化的关键时刻,是故事的高潮。

寻找自我,成长电影中的这个基本主题总是伴随着风险。年轻的主人公通常要经历一番考验,甚至与“死亡”接触才会变得成熟。国内学者曹文轩认为,成长中的挫折并不仅限于学习上的压力或者生活奢侈品的匮乏,而是将笔触对准青少年人生路上的经历,他们的苦难来自于心灵的煎熬和灵魂的拷问,挫折、苦难之后对人生多了一份感悟[7]。 所以,影片中年轻的主人公必定要经受社会的打击、生活的考验。只有经历失落和痛苦的种种考验之后,主人公的内心才能得以成长,才能变得更加强大。诗社成员之一Charlie的大胆行为——以“古诗人”之名在校刊上登了一篇文章,给年轻的主人公们带来了第一个考验。在全校大会上,校长要求所有知道这篇文章的同学立刻站出来。Charlie的“上帝打来的电话”, 除了让校长的板子毫不留情地打在他的屁股上之外,他还要说出“古诗人诗社”成员的姓名,并向校方道歉,否则就会被开除。说还是不说?这是主人公面临的一个问题。年轻的主人公们经历的第二个考验就是经受Neil之死带来的切肤之痛。处于个人理想与父母期望的夹缝之中的Neil,尽管去找了Keating谈心,但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Neil在《仲夏夜之梦》中的精彩表演也未能化解父亲的愤怒——Neil必须退学去上军校,然后上哈佛当医生。Neil的父亲坚持以自己的意愿把Neil塑造成他所希望的样子。在父亲面前,Neil完全没有表达个人理想的可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浪漫少年,头戴精灵的桂冠,举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Neil之死,谁之过?”主人公们再次面对内心的拷问。校方退学的威胁以及家长的胁迫,将他们逼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必须独自思考,交出自己人生的第一份答卷。消极逃避并不是成熟的表现,只有积极面对并保持自我才是成长的体现。

挚友Neil的逝去、Keating的被迫离去、Charlie的被开除、成员们的被迫签名,这一切一下子使Todd获得了心理上的成长。特别是Neil 之死,震撼了所有人,尤其是Todd。“死亡”这种震撼性悲剧事件的发生,促使主人公们郑重思考并领悟生命的意义,触发了主人公们在精神上的感悟,Todd在雪地里的呕吐让观众感到心碎。失去了旅途中伙伴,从此他是孤独的,将独自面对那个大雪纷飞的冰冷世界,体验成长的沉重和艰辛。

尽管不得不在校方的文件上签名,主人公们心里都清楚Neil之死并不是Keating的过错。相反,他们都认为,是Keating教会了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所以,当Cameron第一个站出来与校方合作,并大声喊叫“让Keating为Neil之死负责!让Keating接受惩罚”时,Charlie狠狠地揍了他一拳。平日里不太说话的Todd也激动地大声反驳:“那不是真的!Keating并没有怂恿我们做任何事!Neil热爱演戏!”当Keating收拾东西要离开的时候,平日里最为胆小的Todd,不顾校长的呵斥,第一个勇敢地站到课桌上,大声喊出:“船长,我的船长!”年轻的主人公们纷纷站到课桌上为Keating送行,表达对他的感激和支持。

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痛苦和磨难中成长是成长电影的共性。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不能预料的危险,也总会发生个人力量无法掌控的事件,这些就是人生的一种历练和考验。影片通过描写主人公与命运、他人、甚至自我的冲突和斗争,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主人公如何经过生活的历练一步步走向成熟。他们所经历的每一次危机都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考验并增强他们的道德韧性,促进他们的成长。在自我的召唤与外部规约的激烈斗争中,主人公们最终摆脱了束缚,作出了独立的人生决定,迈出了人生中关键性的一步,表现了他们对人生的顿悟和自我意识的获得,标志着他们具备了独自面对社会的信心和能力,标志着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许会发生变化——或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改变原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们摆脱了少年的天真,走向成熟。

结 语

成长,与“情”、“爱”、 “生”、“死”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人类个体生命的重要体验,任何关于成长的叙事,不论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曲折,都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它满足了每个人对自主、自强、自由的渴望和冲动,必然成为文艺作品表现和探索的对象[6]4。《死亡诗社》也不例外。影片刻画了“在知识和道德上接近完美的正面引路人”[6]126——Mr. Keating,其反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年轻主人公们对人生的顿悟,帮助他们体会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在Keating的启迪之下,经过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与自由和激情的理想世界之间的冲突的洗礼,Todd勇敢地站在课桌上,大声喊出“船长,我的船长”;Knox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遭受痛打也毫不退缩;Charlie大胆地表达独立的思想,冒着遭受皮肉之苦和被开除的风险;Neil则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以争取自己的梦想与权利。主人公们虽充满了成长的困惑,却不失打破社会常规、追寻梦想、追求正义的勇气。

文章认为影片通过凸显个人和环境的冲突,刻画了几名高中生在追寻人生梦想和人生意义的道路上,所经历的困惑、痛苦和考验,以及由此而获得的经验教训,展示了年轻主人公在性格、思想、道德、心理成长等方面从幼稚或无知走向成熟的过程。影片充满着人文关怀,并注视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苦难,力图通过再现个别人的成长过程来表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大人生[8]。这也是影片能够打动观众、引起共鸣的一个主要原因。

[1]庞肖狄.死者不死——另眼看《死亡诗社》[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11):50.

[2]王澍等.论成长电影中的人性假设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的启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131.

[3]何淑英.《梦旅人》与《燕尾蝶》的成长主题[J]. 电影文学,2013(14):59.

[4]聂晓黎,郭婧.《死亡诗社》异化主题下的情感因素解析[J].电影文学,2013(16):10.

[5]刘卫星,彭劲松.浅议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的教学理念[J].科教文汇,2010(2).

[6]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苏文清,刘晶.曹文轩对中国成长小说的探索及其意义[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77.

[8]杨清波. 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叙事性——美国成长小说艺术张力研究[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11.

责任编校:汪孔丰

PerplexityofYouthandPainsofGrowth:OntheGrowthThemeofDeadPoetsSociety

WANG Xiao-qi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Hefei College, Hefei 230601, Anhui, China)

Growth is a major theme of the movieDeadPoetsSocietywhich depicts a group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ving in the crevice between parents’ expectations and their own dreams. Enlightened by their teacher of literature, they understand the truth of poetry, youth, ideal and life and get out of the perplexity of youth after experiencing the test of life. The process of self-realization and mental maturity is also described in the movie. It tells us the important role of a guide in the growth of teenagers. Seeking oneself is a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stage in one’s growth, while epiphany is the turning point of one’s becoming mature from being naïve and becoming independent from being dependent.

growth theme; a guide; seeking oneself; epiphany

2013-12-27

王小琼,女,安徽庐江人,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讲师,硕士。

时间:2014-6-17 14:2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3.028.html

J905

A

1003-4730(2014)03-0115-04

猜你喜欢

诗社引路人人生
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引路人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人生中的某一天
诗社撷英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母亲是孩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