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食管反流—巴雷特食管—食管癌

2014-03-21胡堃指导专家刘端祺教授

癌症康复 2014年3期
关键词:巴雷特食管炎反流

□ 胡堃 著 指导专家 刘端祺教授

胃食管反流—巴雷特食管—食管癌

□ 胡堃 著 指导专家 刘端祺教授

胃食管反流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可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它最严重的后果在于可能诱发巴雷特(Barrette)食管,最终导致食管癌。

胃食管反流指的是: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食物、消化液等)反流入食管,日积月累引起食管炎性病变。这时内镜检查可见各种食管黏膜充血、破损、糜烂等炎性表现,重者甚至发生食管溃疡。这种反流导致的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原来认为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但近二三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我国也越来越多见。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而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遗传、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尤以吸烟、饮酒为我国高发区食管癌的最常见的原因。

胃食道反流的症状包括:胸口闷痛灼热感、打嗝、恶心、呕吐、胃酸逆流,通常在饭后多见。用餐急快或过饱,尤其是在躺下来或腹部用力时加重。如食管局部病变发展使血管破溃,还可以出现呕血和便血(以柏油样粪便为主)。由于夜间反流物可能经过咽喉部流入呼吸道,造成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以及难治性哮喘、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

长期患有此症者,在各种慢性刺激之下,食管上皮可发生“胃上皮化生”,即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也就是所谓的“巴雷特食管”。此时,食管上皮的原有结构被破坏,对外来刺激的抵御能力明显下降,本来能够及时排除、自我净化的一些致癌因子长期在病变局部滞留,最终导致食管上皮细胞,特别是已经“化生”的异常细胞癌变。

据流行病学统计,5%~10%患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通常在55岁后可检出巴雷特食管。在患上巴雷特食管症的人群之中,患食管腺癌的风险每年约0.5%。通常在这种癌症产生之前,各种异性细胞就已出现在巴雷特食管症组织中。定期消化道内镜检查通常被用来监控患这种食道症的病人,以便及早发现癌症产生的迹象。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果蝇胃肠道内壁上的成体干细胞调节的新模型,提出:“巴雷特食管症可能并不只是对胃酸过多作出的反应。抗酸剂可能并不是治疗一种形成原因似乎更加复杂疾病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说,传统的抑制酸性刺激的治疗可能并不能预防巴雷特食管的癌变,而只能减少患者的泛酸、烧心、疼痛等不适感。国内外都有对巴雷特食管的激光光动力治疗的报道,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预防食管癌发生的治疗方法。

在我国,最现实有效的预防食管癌、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癌的措施,还是大力提倡改变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严格戒烟限酒,提高防癌意识,进行必要的消化道内镜检查,将食管癌变消灭在萌芽状态 。

猜你喜欢

巴雷特食管炎反流
枪械图鉴——巴雷特M82系列步枪
金矿里最多的是什么
金矿里最多的是什么
金矿里最多的是什么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