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讲诗歌
2014-03-21刘海芝
刘海芝
刘海芝,教师,现居辽宁建平县。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诗歌的语言大都含蓄、凝练,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最大限度的得分,就成了横在广大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块绊脚石,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对此问题略作探究。
一、温故
1.温习诗歌
接触高中诗歌单元之前,指导学生回忆小学甚至幼儿园时学过的诗歌,学生都能记住这样一些:骆宾王的《咏鹅》、李坤的《悯农》、李白的《静夜思》 等。然后让学生认真翻译这些诗歌并体味作者情感,对于这些简单熟知的知识,学生做起来还是很有兴趣的,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温习文言实词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鉴赏诗歌首先必须理解诗歌的意思,意思不理解根本无从谈鉴赏,更谈不上高考得高分。因此复习初中学过的文言实词对高中文言文的阅读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高考的传统题型。
3.温习修辞
高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八种修辞手法,这八种手法分别是“两问两比借对排夸”,即设问反问、比喻比拟、借代对偶、排比夸张。这些修辞格在小学初中的时候都学过,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忆哪首诗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进而强化学生对修辞的记忆。
二、知新
1.知新修辞
高考诗歌鉴赏时涉及到的修辞往往不止以上提到的八种,以下几种经常出现在答案中:对比、用典、衬托、双关等,对于这些修辞,学生也要下大力度钻研理解。
2.知新手法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鉴赏诗歌,必先理解掌握诗歌鉴赏所有的手法,即熟记并理解名词术语。诗歌中通常会涉及到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其中尤以描写和抒情为重难点。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描写手法分为描写景物和描写人物的手法,描写人物的手法有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和侧面描写,描写景物的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种观察角度等,也有一些手法是描写人物和景物都可以的,如:虚实、联想、想象、烘托等。
3.知新实词含义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但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如“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三、总结归纳
1.在做好温故知新这两个步骤后,要指导学生从思想内容和情感两大方面宏观把握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悼亡诗、思乡怀人诗、边塞征戍诗、咏物抒怀诗等。
2.“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指导学生总结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如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送别伤情,还可以抒发一些生活的杂感如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生平的喜悦等。
3.诗歌鉴赏说到底就是把握理解作者的情感、形象、语言风格等,那么我们能不能归纳出一套像数学公式那样便于记忆,操作性强又行之有效的答题模式呢?反复思考归纳之后,我指导学生总结了诗歌鉴赏的“常用公式”。但我反复告诉学生公式只是公式,答题时一定要灵活运用,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四、巩固提高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旧知识复习、新知识储备、答题模式总结,学生已具备了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强化这一知识点,相信会收到预期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