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语文高效复习策略
2014-03-21谢锋俊
谢锋俊
谢锋俊,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几年的初三备考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越是临近大考,学生的学习“激情”反而不高,平时讲过的内容再来重炒,味同嚼蜡;几轮地毯式的复习,早已让学生产生复习就是做试题的感觉,缺少乐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有效的复习就变得尤其重要。
一、归纳题型,注重方法与技巧
中考考题的知识点是有一定范围的。老师一定要非常清晰中考所考的知识点及相关题型。这样,在安排复习题时,围绕考点,归纳相应题型,进而编排相应专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避免题目杂乱堆切,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这些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如: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常有这样的题型:“……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目可以说在中学的语文试卷中里屡见不鲜,因此完全可以对此类题目进行“模式”化的归纳,我们命之为“文段结构类题型”,这一类题型的解答可以从以下二方面着手:①结构上的作用,②内容上的作用,我们知道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位置可以有开头、中间、结尾三个,因此,其对应作用可以有: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等);中间(承上启下或过渡);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首尾呼应等),而在内容上的作用,只要对这句话或这段话进行必要的概括归纳便可知了。
二、精心选题,讲究运用与实践
中考复习绝不是老师随意命题,学生做这么简单。教师要清楚了解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和落实措施,并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地突破。
对各类型的考点题型,如果盲目、随意地采用“拿来主义”,学生虽每天都忙碌,疲于做题,泡在题海之中,但是,忙以应付,自然就无暇总结与反思,更没有时间静下来查缺补漏,只做到了题量,而并没有掌握题法。
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精心选题,认真研究各类考点,及相关的题型,同时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性地对各类型题进行甄选,精心编选试题,让学生所做的每一道题,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都能从这道题中受到启发,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之必要的方法指导,效果自然不一样。
三、营造气氛,关注情感与体验
面对一张张试卷和不懂的问题,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厌烦和枯燥的感觉,如果任由这种情绪在课堂中漫延,那么无论知识点多么重要,教师讲的再细致入微,都不会有很理想的效果。如何调节学生的这种情绪呢?
(一) 反客为主。大众化的复习课堂往往都是老师讲重点知识、难点突破,学生边听边写相应的方法与技巧,记得效果如何,可谓是参差不齐,记得数量也会多少不一。长此以往,学生心中便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复习就是“抄笔记、做试卷、对答案”以此循环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让学生感兴趣。
因此,改变学生在复习课中的地位,让学生反客为主式的参与课堂,
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发现自己的问题,给定复习考点让其自行设计考题,之后,在学生间相互测验,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适当补充,完善相关知识。这种学生自主复习的方法胜过教师的强迫灌输。学生能设计出考题,就一定能深入钻研教材,比老师强塞给他们的题目要有指向性,而且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的问题能让老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理解问题的程度,这对老师的指导也有提示作用。这种方法的复习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美文渲染。利用优美的文段阅读篇章去启迪学生。教师先感动,煽情的讲述一定能让那冷漠的心变热,烦闷的心变得激扬。学生学会了感动,就会用动情的语言表达这份感动之情,散文中感悟类的题目必然能得心应手。文中悟情,情中悟法,依法而行,不但教会了学生做“题”做“文”,更教会了学生做人。
(三) 传递能量。在课堂上,只要开口参与,那怕是回答上一个简单的问题,哪怕学生只有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大力地表扬,用教师的激情和热情去感染学生,一句简单的赞美、一个会意的微笑、偶尔的点头肯定……凡此都可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使之主动参与课堂,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整个课堂的重要资源,是复习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复习课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进步中体味知识的乐趣,在乐趣中增长探求的欲望,学生会越来越热爱语文,感悟能力必然水到渠成,中考备考自然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