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2014-03-21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松鼠体积思维能力

武 华

武华,教师,现居河南方城。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课堂提问是执教者展示给学生的一门极强的艺术,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大量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提问这一教学常规手段的实质在于:通过老师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深谙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并予以高度重视。

教师只有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提问的适时、适度、有序、启智等特点,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下列方法可供借鉴。

一、诊断探查提问法。此方法常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或检测上节内容的复习情况及课前预习情况;或检验当节课的教学效果;或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提问方法。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时,先提问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然后说道:“其实这一公式同样可用于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为什么呢?通过本节学习大家就会明白”。这样,在复习旧知中设下悬念,孕育新知,并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二、激趣设疑提问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其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向要学的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探究。一位老师教沙白的小诗《红叶》时,先出示红叶和白杨树叶各一片,让学生观察比较。直观形象很快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探究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从而为学好小诗奠定了基础。

三、难点分解提问法。遇到一些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各个去击破,然后再化零为整,综合为统一认识。如“松鼠有什么生活习性”这一问题,便可分解为以下小问题:①松鼠喜欢吃什么;②松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③松鼠有哪些天敌等小问题,然后再归纳综合为“松鼠有什么生活习性”。

四、暗示点拨提问法。容易理解却也容易忽视的地方,教师完全可以摒弃琐细的讲解,而从注重实效出发设计几个小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把果子摘下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一位教师分析《落花生》 中“议花生”一部分时,暗示学生注意三个孩子和父亲议花生的角度不同,然后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议花生的句子归类分析,顺利找到了正确答案:三个孩子从实用的角度议,而父亲则从品质的角度议。

五、创设情境提问法。采用现代化声像手段创设切合内容的情境,及时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灵感,联想体味,分析理解。一位老师讲《山居秋冥》时,利用大屏幕先后出示了四幅画面:明月苍松、山涧小溪、葱郁竹林及花叶相映的荷塘。然后将四幅画面完整组合,同时播放明快、优雅的曲子。待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境界后,出示所讨论的问题“诗中环境有何特点”,学生自然而然总结出“和平、安宁、幽静”。

六、知识迁移提问法。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不妨移答作问,步步推进,由“已知”推及“未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位小学教师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先由学生熟知的整数4、2、1的关系:2是4的一半,1是2的一半入手,让学生表示“半块饼干”,学生答道:“半块是一块的一半,把一块饼干平分为两份,一份是一半……”老师及时总结出简便的分数表示法:1/2(二分之一),这样,循着学生知识的小步迁移,通过简单的问题,由旧知识自然引出了新知识。

七、协调缓释提问法。在公开场合接受提问,学生身心都受局限,智力活动易受到阻滞,教师应及时友善地予以鼓励和提示。或重复质疑点,或改变提问方式,或给以适当提示诱导,以缓释学生的心理压力。如一位老师让学生解释“空山新雨后”的“空”字,学生一时语塞,老师用亲切的目光示意他冷静思考,并改变提问方式:“是指空空如也?”学生摇头。“是空旷吗?”学生仍摇头否定,在老师的再三启示下,学生终于怯生生地但一语中的地回答说:“是佛家所说的‘空’”。

上述七种提问方法,都能遵循教学原则,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切实有效的提问,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然而,提问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教师应不局限于某一模式,应因人、因时、因地、因教材灵活恰当地设计问题,使提问这一常规的教学手段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松鼠体积思维能力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培养思维能力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
小松鼠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松鼠
谁的体积大
松鼠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