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在业余短跑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2014-03-21林继强
林继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短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其主要训练内容围绕着如何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开展。力量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速度素质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是短跑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运动链理论和神经肌肉系统训练以及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许多人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几乎对所有运动项目都特别重要。核心力量训练强调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区域的稳定能够有效的控制身体姿势以及动作技术的完成,进而更好地发挥,取得优异成绩。核心力量训练是训练短跑运动员稳定性的最好方法,这种方法作为传统短跑力量训练的一个补充正逐步为广大教练员所接受。因此,本文通过对10名业余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训练,旨在通过结合短跑项目的特点全方位的阐明核心力量训练与短跑训练的关系,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提高短跑成绩方面的作用及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市业余体校青少年短跑运动员1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外与核心力量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内容、实验计划,提高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1.2.2 实验法
1.2.2.1 实验设计
把核心力量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应用在短跑周期训练计划中,每四周为一阶段。每一阶段核心力量训练安排在准备活动后,练习3次,每个练习3组。
第一阶段,不借助任何器械通过核心肌群的主动用力来有效控制身体动作,作用在大肌群或者浅肌群,主要目的提高运动员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具体方法(图1):
异侧腿臂支撑俯桥
仰卧屈腿收腹折体
第二阶段,运用器械进行静力性力量练习,通过器械有效地刺激核心区域深部肌群,在练习过程中着重表现出正确的运动姿态,主要目的提高运动员主动控制肌肉发力的能力。具体方法(图2):
直臂双腿撑球俯卧桥
肩脚撑球仰卧挺髋
第三阶段,运用器械进行动力性抗阻练习,本阶段更接近实战练习,使核心区域更多肌群参与运动,主要目的提高核心区域肌群爆发力。具体方法(图3):
负重斜坡举腿
负重左右伸腿下蹲
第四阶段,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运用器械进行核心肌群爆发式练习,通过本练习提高身体在不稳定状态下用力以及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目的是调动核心区域肌群协调用力。具体方法(图4):
踩球提铃
单脚负重快速半蹲起
1.2.2.2 实验控制
本实验选取十名短跑运动员(男)作为研究对象,本实验对实验对象进行了严格筛选和控制。具体如下:实验的控制因素,实验要求除施加因素外, 还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条件基本对等, 以此比较施加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对实验对象的身体状况、训练年限、运动级别以及精神状况等进行了严格控制。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短跑专项素质发展变化情况
专项素质的强弱对于短跑运动员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项素质越强,短时间内肌肉做功就越多,也能够克服更多的阻力,使机体获得更快的速度。实验前,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和30米跑进行测定,2组队员基本情况大致相同。经过16周4个阶段的训练,反应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和体现反应速度的30米成绩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增长明显,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专项素质指标略有增长,P>0.05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1 实验组专项素质实验前与实验后变化情况
表2 对照组专项素质实验前与实验后变化情况
2.2 专项速度发展变化情况
步长和步频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短跑运动员的步长取决于腾空距离和支撑距离两个因素,而步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现代短跑技术强调蹬摆结合,传统短跑训练中重视运动员的后蹬力量训练,而忽视了髋关节的摆动训练,髋关节的摆动能力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腾空时间和腾空距离,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髋关节摆动能力有着显著效果,作为短跑力量训练的重要补充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100米成绩接近,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经过16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100 m成绩变化不显著(见表3),而实验组100 m成绩提高显著(见表4),经过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3 对照组100米成绩实验前与实验后变化情况
表4 实验组100米成绩实验前与实验后变化情况
3 结论
1)通过为期4个阶段16周的核心力量训练 ,10名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以及速度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核心力量训练主要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群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因此,核心力量不能完全代替传统专项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短跑力量训练的重要补充。
3)核心力量训练教练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静止到运动这一过程,在练习数量以及练习时间上也应该严格控制,特别是在练习过程中应力求动作准确到位,这样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4)传统的短跑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有着它自身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业余短跑训练中,我们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的训练方法,去发现和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手段,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目的。
[1]陈小平.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8(4):51-53.
[2]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5):74-76.
[3]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108.
[4]孟献峰,冯嘉.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66-67.
[5]于红妍,王虎,冯春辉,贾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509-511.
[6]王卫星.运动员体能训练新进展科学训练——核心力量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4):25-38.
[7]关亚军,马忠权.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06-108.
[8]李洪玉,李宏昌.短跑运动核心力量的作用与训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5):6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