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武术教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与动态展望
2014-03-21杨少雄
吴 敏,杨少雄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武术内容在全社会、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力推广与普及。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此同时,武术教学的科研成果也随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笔者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武术教学科研进行全面透析,并从引文分析、载文分析、作者分析以及动态展望作为本文框架。对近十二年来的核心文献探讨,旨在揭示武术教学领域的研究轨迹与热点探析,为从事武术教学领域发展的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献检索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武术教学为题名字段,时间限定为2000—2012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使用“中英文扩展检索”功能,共检索2000—2012年12年间有关体育类核心期刊武术教学方面的188篇文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期刊检索限制为13种核心期刊,分别为《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中国体育科技》。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为本研究框架及内容构思提供参考。
1.2.2 数据统计法
利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并做了图像和表格处理等工作。
1.2.3 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方法是把文献交流过程中的内在规律用数字、符号、图标或公式表现出来,经过数学和统计学分析出来,从而得出进行分析、预报决策或控制的定量结果。[4]文献计量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与内容分析法相似性,但它主要侧重于分析文献形式的量。本研究运用其研究方法,对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作者来源、文献被引数等相关内容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引文分析
所谓引文,就是指在某一篇论文中,援引已知事实时,标记出来构成其来源或出处的那些文献。论文被引频次是引文分析中最具代表性指标,通常被认为是学术影响力标志。[1]引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作者对本领域文献信息的掌握与吸纳水平。也可以侧面反映出论文相关理论来源和学科发展热点的基本动态。
2.1.1 篇均引文量
篇均引文量是期刊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平均数量。它是描述期刊吸收信息能力的一项指标,世界上科技期刊的大部分学科每篇论文的引用文献在10-20篇左右。而我国2000年中文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引文量6.99篇。[2]从表1可得,被引频次越高,发文篇数相对较少;被引频次越低,发文篇数则更高。武术教学论文篇均引文量为8篇,已高于2001—2004年《体育与科学》篇均引文量6.98篇的指标。说明武术教学类期刊论文与体育类整体期刊论文相比,信息吸收、整合及归纳能力较好。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的篇均引文量分别达到11.93 %和15.05 %的最高峰,呈现高潮态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问题:1)接收新信息的渠道较少并吸纳程度迟缓。2)研究者对文献引用较为滞后,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3)研究者对研究方法创意性和内容新颖还乏力磕碜。
2.1.2 引文类型
引文类型即参考文献的种类。本文翻阅与统计武术教学科研论文的参考文献,将常见的阅读文献分成5大类别:核心期刊、著作、学位论文、论文集和其它。
据表2得知,武术教学科研论文的引文类型大部分来源于科技期刊与著作,但同比体育类田径项目中的引文期刊已占据明显优势(61.48 %)[3],而著作与科技期刊的被引频次基本持平。笔者分析认为:首先,武术教学研究问题实际上重点针对的是学校领域,学校体育工作对推动武术的传承与繁荣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学校主要功能就是传授人类的知识,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所以大部分的文献资料始源于教学中的实地考察而得出的数据。其次,这一结论确切得出如今期刊的重要性特点,期刊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依现在的网络科技期刊大部分都有电子版,种种因素反应出期刊是引用文献的主要情报点。最后,报纸、论文集之类的文本结构系统较老化,很难占据情报来源的主角。
表1 2000—2012年12期刊武术教学科研论文篇均引文量
2.2 载文分析
2.2.1 载文量
载文量是指某一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是反映期刊信息含量的指标之一。[4]通过对2000—2012年国内的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统计总得来看(见表4),12年间13种核心期刊武术教学载文量呈逐步上升趋势但也有一些波动,但大致都维持在10篇左右。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形成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的原因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由于前期国内学者对武术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武术专业与普修间的教学,探讨的热点也主要涉及一些武术教学的组织与教法、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侧重培养教学中攻防技击意识。后期随着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许多有新意的。
表2 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教学科研论文引文类型
表3 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发表武术教学论文数量及各期刊分布
实验研究出现,譬如:“合作教学、三维评价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三维动画在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高校武术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等等都在一定程度进行创新。二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当然武术教学也不例外,创意在近年来已成为热点词汇,寻求更多创意、创新的手段来注入这个武术教学实践的新鲜“血液”,是当下大势所趋。它必将推动武术教学理论的进步与提高。三是如今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当今一门研究热点,对学生从外在的获取相应的知识、文化等内化于心,并升华成品质与素质的高点。像贺笑一、蔡春霞等作者都对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影响因素都做出这方面的阐述,运用武术教学来对其进行学生心理素质的可塑性进行研究,促使武术教学的实际效应达到最优化。四是武术教育关于武术发展走势,受到跆拳道等外来项目的冲击使原本普及率低迷的中华武术更是举步维艰。据报道,跆拳道已经把中华武术排除出了“都市时尚”的行列。因此对武术教学改革呼声再次吹响。有的学者从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论证角度出发,有的则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方面论证,有的又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加以论述等等。总之,导致近年来武术教学科研论文呈增长趋势的原因诸多,虽然上述四大方面的变化无法掩盖全部因素,但它们算得上是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2.2.2 研究方法
笔者对研究方法做出更为详细列表,目的是使至今为止武术教学研究方法的达到何种程度,让学者能够一目了然。其中方法的多样性能够反应出现在所研究领域深度。据表4可得,采用单纯定量与实证方法类别的文献占据明显优势(77篇,40.9 %),其次采用定性与思考辨析的文献有68篇占总数的36.7 %,之后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类别文章有43篇占总数的22.4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表明研究方法也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局面,相比侯秀花等作者所著的《我国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分析》文献中都有明显的上扬。从中也可以反应出单一的研究方法与时代发展不符,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已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同与采纳,笔者认为多重性的方法能够更深切更直观明了反应教学的问题,并对提高教学方法具有更加重要的实际意义。可见,武术教学科研的深层次已呈现出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表4 建立研究方法的类目系统
2.2.3 地域分布
载文地域,即稿件来源,它是期刊文献计量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应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平衡度。[4]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得出,西北地区发文数微乎其微,少之甚少。笔者认为出现当下这种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对课题经费的导向性不强,人们的关注度不够。二是西北地区的人才稀缺。而稿件来源较多的省份以及直辖市为上海、湖北、广东、北京,仅上述四省、市发文量就达到总数的59.6 %,约占总稿源的半壁江山。参照上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这个结果恰恰是经济发展在文化领域上的一个投影,而且上述四个省份及直辖市其中三个是中国经济发达的重要阵地,说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程度。而武术文化大省与强省之间的比拼河南、山东也有不俗的表现,两省发文数42篇约占总数的22.4%。可想而知,经济是科研发展的重要基石,文化是科研发展的沃土,经济与文化的相结合是科研产出的动力源泉。
2.2.4 课题立项情况
基金资助项目的立项多少是反映管理者对该项运动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学科研究发展的导向,以及如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情况。[5]从表5不难看出,2000—2012年发文量仅有19篇是属于国家级基金项目,说明武术教学科研还未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重视,再加上北京奥运的成功申办,“西学东渐”的思想文化侵袭,教学科研研究工作者注意力的转移,虽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进行考证,但研究方向大致上大同小异;国家政府部门应意识到武术教学科研的滞后性和重要性,需加大科研项目的资金投资力度,促使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得到提高,专注力也会得到相应保证。武术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也是我国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源泉。
表5 2000—2012年武术教学科研各部级基金汇总表
2.3 作者分析
2.3.1 作者职称
从图1中得知,讲师与副教授篇数已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当然也成为武术教学科研战线的主力军;与此同时,笔者参照于全涛等[5]作者统计的体育类核心期刊篮球科研论文高职称发文量占总数8.9 %的数据比较下,武术教学科研论文高职称发篇人数已达到31人次,从中说明还有相当多的高职称武术教学科研工作者还位于前线,而且老一辈人带领新人正走向成熟。这种“传帮带”的作用有利于武术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有利于人才结构层次更加合理优待,保证了核心期刊发文的持续性与平稳性。
图1 作者职称统计一览表
2.3.2 合著率与合著指数情况
论文合著率是指论文总样本中合著论文的比率[10]。合著率是衡量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广度的重要因素。据表5可得,2000—2012年武术教学科研论文合著率维持在58.5 %,相比1995—2000年武术科研论文合著率37.7 %的指标略高一筹。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科学期刊合著的指标20.1 %左右低于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武术教学合著率的58.5 %,只稍差我国自然科学期刊合著率的12个百分点。据观察合著率百分比越高反应出内容纵轴渗透性越深,横轴的范围广度越大,更能说明实际问题。我国武术教学的合著率已逼近60 %,说明合著作者越多、数据越具体越全面、捕捉信息越新颖更有说服力。笔者在参照由张玉华等作者所著的“合作研究论文比一般独立完成的论文更获得更多引用”来作为本篇合著情况的指引理论,得出武术教学论文会更容易加载并引用的特点。
合著指数是指论文总样本中篇均论文作者数[13]。科研的论文合著指数在1.81,略低于体育类科研篇均论文合作指数指标0.03个百分点,说明当今武术教学科研论文主体分工合作趋势是以小规模为主的参与模式,研究关于体育热点问题目前还落后于体育科研整体水平;而可喜的是,与1995—2000年武术科研论文合著指数1.54的指标相比,随着近年来合著指数在一定程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武术教学科研研究人员已呈现出合作意识程度高,从以前的单一工作者正转向于合作化、集体化的方式转变。武术教学科研还要继续向高层次、高水平的目标前进,学者就更需要用精深的理论研究知识去团结协作,借鉴“兄弟”学科研究方法,广招其他领域的人才壮大力量,发挥集体优势,共同攻克难关。
2.3.3 核心作者群
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一类刊物上发表一定比例的论文数并且影响较广的作者集合[13]。笔者试图运用普赖斯的理论,即在期刊上发表M篇以上论文数的作者作为本文所研究的核心作者群。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论文下限为M=0.749(Nmax)1/2,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本文对第一作者进行发文数的汇总,最高产量为7篇。因此,Nmax=6,M=0.749(6)1/2=0.749×3≈3.所以在3篇以上的发文量的作者集合群归为核心作者群(见表6)。
表6 2000—2012年体育类核心期刊作者发文量统计表
通过对2000—2012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教学论文汇总,第一作者为14人,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11.7%,这与普赖斯的“核心作者的论文数应占论文总数50%的论据相差甚远,说明期刊上武术教学的科研论文在稳定区域的作者群还未完善,核心作者的人数还相对欠缺,关注度不强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2.4 武术教学科研的动态展望
2.4.1 务须借鉴相关领域学科武装自身,借用现代化科技展开全方位探讨
如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门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各个专业学科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为今后武术教学科研工作既高度分化又紧密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近年来高科技手段的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武术教学科研成果大幅度上扬并且多专业、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不同程度有所提升,使得研究成果服务于实践中而得到良性循环的帮助。
2.4.2 切实加强武术教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以协调其发展
武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要谋求稳健、快速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武术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是今后长期不可懈怠的重任。武术教学理论性还尚处弱势环节,研究还需加大力度,尽快建立健全理论文化与实践相吻合的理论框架,使该理论研究迈向科学化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探索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需要的武术教学发展体系,不然将严重影响武术学科体系完整与发展。
2.4.3 学校武术将是研究的重点
武术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历经数千载,武术的发展史几乎横穿了整个中华文明民族发展的始未;笔者认为学校武术是科学研究重点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大众化应与实际教学中的竞技化相向而行,而不能分向背离,这将会使学校武术的传统文化遭到不可预估的流失。第二,教育部的主流攻略是关键,这将对科研工作研究学校武术的开展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近年来武术教学论文引文量持上升趋势,篇均引文量为8.2篇,已初步达到中文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引文量的规定要求,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期刊引文类型太过于集中在期刊和著作为主,引文著录太过于狭隘,吸收信息渠道还应得到拓宽。
2)作者职称大部分以讲师与副教授为主,并且以高校单位为主的居多;合著率、合作指数、核心作者群在总体上都处于偏低现状,作者群稳定呈现还未出现。由于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将是今后武术发展的一大热点,而作者以高校最为集中,这不利于中小学武术教学研究的提高。而且中小学也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基地,因此迅速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当前应事之急。
3)武术教学的发文量还有些波动但总体略有提升;研究与载文领域分布不均,从中反应这与地区的经济、文化相挂钩,失去哪一方都难以在科研工作领域所立足;课题资助立项数量都较有幅度提升。
3.2 建议
1)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是当今顺势发展的趋势,教学视野应予开拓,运用其武术文化理论进行教学研究,从而建立以多专业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理论研究体系为基础,这将对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促进作用。
2)对中小学科研师资队伍薄弱环节应加以改善力度;继续加大投入新颖创意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全方位、多样化提升武术教学研究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多方合作,合作力度越大教学科研质量越高。
3)汲取传统武术之精华。编写教材内容应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创收性地加以收纳,来丰富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还为科研工作事业腾飞添砖加瓦。
[1]陈仕吉,史丽文.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方法述评[J].情报分析与研究,2012:54-60.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1:85-88.
[3]许治平,詹建国.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田径运动各项目科研论文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37-1339.
[4]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319-334.
[5]全涛.1994—2004年中国篮球科学研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
[6]慈鑫. 武术被跆拳道踹出都市时尚-失落中的传统武术(上)[N].中国青年报,2005-04-04(A8).
[7]董新仲,王智慧.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0,31(2):90-93.
[8]蔡宝忠,张秋等.武术理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的多元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1):24-27.
[9]蔡仲林.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9):3-4.
[10]吴滨,陈元等.中文体育核心期刊载文、著者、载文学科分布、著录规范性情况统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62-68.
[11]乔玉成.2001—2004年《体育与科学》载文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5,26(5):78-80.
[12]程刚,邹志仁.我国情报学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1,20(3):363-373.
[13]钟旭,黄晖.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率指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学报,2000(3):281-288.
[14]刘雪松,董柔等.2001—2005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刊载各类文章分析[J].沈阳体育学报,2006,25(4):28-30.
[15]高嵘.不同类型武术教材的教学效果[J].体育学刊,2005(9):17.
[16]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