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要让“正能量”更彰显
2014-03-21金众
金众
如今,“正能量”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词语,人们把所有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温暖人心、给人力量的人和事都贴上了“正能量”的标签,它表达着人们内心对公平正义、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和期盼。
社会需要“正能量”,而“正能量”的传播离不开新闻媒体这一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时代发展的瞭望者和推动者,新闻媒体应坚守新闻良知和社会责任,承担起弘扬正气、伸张正义、鞭挞丑恶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让“正能量”更加“张扬”,让浩然正气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的永恒品格。
一、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利益诉求多样,价值取向多元,这也导致各种思想意识泛滥、不良风气蔓延,甚至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是非不分等现象。此时,新闻媒体更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表达权的同时,自觉地弘扬正气、正义。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呼吁全社会坚守公理和良知,正确看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不断满足广大公众对“正能量”的强烈渴求和期盼。
二、进一步转作风、改文风
传递社会“正能量”需要新闻媒体不断提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具有价值的新闻产品。一条新闻是否具有生命力和传播价值,要看它是否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大众,是否彰显了人的价值,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2012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四兄弟:母亲,你在哪里?”为题,播出了湖南文氏四兄弟寻母的故事,在全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被称为“彰显人性的光辉”的报道。与此同时,国内各主流媒体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温馨感人、贴近真实民生的报道。这些报道尊重大众的真实呼声,突出了普通人的价值,从而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影响着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更为全社会聚集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新闻媒体要想生产出好的新闻产品,必须在转作风和改文风上下功夫,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第一线采访新闻,在第一线掌握鲜活的素材和鲜活典型,把视线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对准典型的人和事,着力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着力提高传递“正能量”的能力和水平。
三、搞好舆论监督
目前,加强舆论监督已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要按照有利于监督制约、有利于解决矛盾、有利于增强社会信心、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的原则搞好舆论监督。首先,要把好选题关。要选择党委、政府明令禁止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题材。选择这样的题材,舆论监督才会产生社会“正能量”,才会推动政府改进工作,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其次,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度”,切忌为了监督而监督,为了批评而批评。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揭露问题、纠正失误、改进工作。对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报道,新闻媒体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度”,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新闻媒体疏导情绪、疏导矛盾、督导错误、督导落后的作用,不断排解社会负面情绪,释放出更多社会“正能量”。
四、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传递社会“正能量”,需要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新闻队伍。随着我国步入社会转型期,个别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新闻队伍中也有少数从业人员放弃了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搞起了有偿新闻,甚至干起新闻敲诈、新闻勒索等不法勾当。这些情况的出现,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尊严。
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新闻工作者要筑牢道德底线,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使命,努力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要恪守职业道德、牢记责任使命,坚持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坚决反对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低俗新闻,以实际行动维护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有力弘扬激浊扬清、匡扶正气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