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联防队员强奸疑云”看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2014-03-21程剑飞

记者摇篮 2014年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舆论公众

程剑飞

《南方都市报》刊载了《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 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后,更多的媒体蜂拥到这个可怜的家庭,四家带有不同台标的话筒对着受害人,可怜的女人用被子蒙住了脸。为什么我们对隐私如此追捧,我们是在传播新闻,还是在传播伤害?“社会责任”四个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常被提起,又很难被实践。

一、网络时代呼唤主流媒体的道德责任

媒体的社会责任大致包含两大方面,即媒体的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

在网络时代,媒体的道德责任显得更为重要,践行起来也更为艰难。

第一,道德责任是新闻真实的基石。道德责任就意味着媒体应该客观报道,不渲染,不夸大,不故意耸人听闻。可纵观众多新闻事件,南京“彭宇案”,上海机场留学生刺母案,都成为了“罗生门”。事件的当事者各执一词,媒体报道甚至出现了矛盾对立的事实。一方面,事件本身就很复杂;另一方面,媒体在“猛料”面前是否也“失态”了呢?如果没有道德责任的支撑,这些新闻可能就会成为当事人的“一家之言”。

第二,道德责任让新闻回归人性。这个时代有着太多违背常理的事情,比如“小悦悦死亡”事件,比如“八毛门”的医疗纠纷。救死扶伤、乐于助人这些美德似乎都淡漠了。这些新闻违背常理,违背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但却并不一定违背人性。道德责任就是需要每一个记者、编辑想想,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是路人,还是施救者。如果我是患儿的父亲,我会相信十万元的手术,还是八毛钱的开塞露。如果没有对人性的基本认知,媒体就会成为道德的批判场,从而使道德也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第三,道德责任让新闻回归本真。脱离道德责任,新闻就像复仇的恶魔,疯狂地冲向社会,在人心上打出一个个枪洞。

二、认清网络舆情特点,坚守道德责任

第一,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应该与时俱进,体现出新的内容。网络舆情特点:快速性、道德高尚性、冲突性。情绪性。同时,也要坚守道德责任:首先,就是保障公众知情权。近几年,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呈高发态势,在一些事件中,由于地方政府采取“鸵鸟政策”,信息披露迟缓或对事件真相遮遮掩掩,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在危机事件中,主流媒体应牢牢把握主动权,快速、及时、准确、客观传播信息。在把握导向、引导舆论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进而提高了公信力和影响力。

第二,形成舆论监督责任。主流媒体要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减少或缓解社会矛盾,首先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舆论监督不是单纯挑毛病,而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是监督检查制度的延伸,是改进执政作风、满足群众诉求、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推动工作的具体手段,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第三,履行舆论校正责任。近年来,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愈发显示出独特的作用,一些敏感问题及突发事件在被网民炒作后,往往成为一种声势。此时,主流媒体应该以科学理性、严肃求真的态度,分析事件原因,疏导公众情绪,澄清事件真相。

最后,就是帮助社会减压。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震荡和破坏,对公众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主流媒体应及时配合政府,通过舆论宣传及对事件的全面解读,使受众的不良心理倾向得到缓和、释放。

媒体人并不生活在真空中,这份工作也不再是什么“无冕之王”,我们有着同样的困惑,也和公众一样面临着道德困境,这并不是媒体的懦弱,而正是媒体的新生。体察民情,并不是挽起裤脚跟老百姓聊几句天,也不是做一天别人的工作,而是切身体会到他们的焦虑,从而理解他们的无奈,理解改革的渐进。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舆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