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4-03-20陈雪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爱情笔者课文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音乐则具有更加神奇的魅力,它可以陶冶人的灵魂,培养高尚的情操,与人的心理、生理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了把美育与德、智、体三者并列的主张。因此,笔者把音乐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以乐传情,使学生得到文学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双重熏陶。

一、教师应具备丰富的音乐素养

在语文课中贯穿音乐,教师应广听来自古今中外的各种歌曲。哪种音乐适用于哪篇课文,哪首歌不适宜在课堂中使用,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广泛欣赏各种音乐才能做到。音乐如果是五、六十年代的,与现代学生距离太远,反而使课堂更沉闷。例如,笔者在讲戏曲知识时,按照教材的规定,当时觉得也是我们民族的经典,放了京剧精品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担心学生看不懂,还讲了贵妃醉酒的背景。结果音乐播放出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笔者当时就觉得这堂课失败了。后来在另外班级改变了曲目,让学生欣赏李玉刚的《贵妃醉酒》,正式歌曲还没有放出,学生欣喜若狂,歌曲一出来,学生主动跟着唱。这样既欣赏了京剧脸谱又对京剧唱腔有一定了解,课堂氛围也很浓烈。

二、用音乐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就是音乐、舞蹈等的综合。课前导入,渲染气氛,利用音乐作为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里,把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课文《在山的那边 》时可播放张邵涵《隐型的翅膀 》;学习《童趣 》可播放成方圆《童年 》;学习《明月几时有 》可播放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 》;学习《背影 》可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 》,这些歌曲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在学习古诗词时,可播放《春江花月夜 》《梅花三弄 》等,让学生陶醉于古典文化。用音乐来制造适宜的课前气氛,为学生创设特殊的情境,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进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和作者的共鸣,从而进行课文情感审美交流。

三、用音乐解读课文

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学习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信息是他们获得所有信息的94%,利用声音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语文信息,当然更为形象具体,学生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显然有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当九年级语文教材发下来时,有几个学生带着兴奋的语调问笔者:老师,什么时候我们才学习《给女儿的信》?笔者知道这是一篇谈论爱情的课文,初中学生对爱情的懵懂,向往促使她们希望早一点学习这篇课文。笔者按照课程标准,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学习了本课,在指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爱情”时,学生也积极讨论,同时学生从课文中也得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真正的爱不只是满足生理的需要的性爱,是一种崇高精神需求”。当笔者引导学生学习完本课时,还是觉得这种教条似的结论太枯燥,不符合学生在这个年龄的理解能力。于是,笔者大胆进行了创新,用歌曲来诠释爱情。笔者让每个学生课前自己选择喜欢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在课堂中,学生自己播放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勇气》《当爱在靠近》《不具名的悲伤》《会呼吸的痛》……一首首歌曲或喜悦或忧伤地萦绕于同学们的耳畔,因为是同学们自己选出来的,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听得认真且跟唱着,课堂氛围异常热烈。如果停留于此时,那是肤浅的。课前笔者仔细地对一些爱情歌曲进行了筛选,涉及了古今中外。国外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依旧》,《人鬼情未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梁祝》《千古绝唱》……一曲曲优美的音乐讲述着一个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学生从中领悟到爱情的真谛。当笔者播放动力火车的《当》时,学生们无比激动,因为那是他们喜爱的《还珠格格》主题曲,在他们高声歌唱时,笔者告诉他们这歌的歌词化用了乐府诗《上邪》,此举又宏扬了国学。在本节课中,用音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用音乐引导学生作文技巧

有些音乐歌曲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上下了功夫,着重表现在修辞手法的应用上。分析歌词中的修辞借此引导学生作文,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指导方式。

1.反复。在歌词中用得最多的要数反复修辞格,因为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歌词为了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故意让同一词语,同一句子或句群重复出现。如:“来吧,来吧,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相约九八》)“盼过春夏和秋冬,盼来盼去盼不尽,天涯何处是归鸿。”(《情深深雨蒙蒙》)“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

2.对偶。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修辞格,从形式看,音节整齐匀称,韵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好想好想》)“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当》)

3.排比。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古人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义也。”说的就是排比的作用。流行歌曲中也常用排比抒情,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爱的奉献》)

4.写景抒情,感物咏志

在对景物描写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听海哭的声音,叹息着谁又被伤了心”《听海 》海怎么会哭,是把自己的伤痛寄托在海上。

“美好的事物总是和谐的、统一的,它能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作为一门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学科,故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让语文教学走进音乐,让音乐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陈雪 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中学校 629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情笔者课文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