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市场化理念
2014-03-20吴英华
吴英华
摘 要: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事业的跟进,重慶产业结构的现状为该市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立足于高职院校培养基层型、职业性、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宗旨,按照“更新观念、明确定位、深化教改、凝练特色”的要求,努力构建以重点专业为核心,其他相关、相近专业为补充的专业群,培养适应于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型人才,是目前重庆高职高专专业化设置的出路。
关键词:重庆;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279-02
目前,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共设18个大类,66个二级类目,324个专业,其中开设最多的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第二名的是物流管理;第三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应用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位列第四,第五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其比例依次为:41.3%、36.96%、34.78%、30.43%、26.09%。开设最少的专业涉及19个大类共152个专业。考虑到该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和经济发展的前景,应重点建设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热门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加强有一定办学基础的次重点专业的设置工作,鼓励设置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专业的设置工作。
一、以产业发展为契机,设置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新专业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仅2011年一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就达到6 772.9 亿元,成绩喜人,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发现重庆三次产业的拉动力分别为:0.4,12.0,4.0,主要是“二、三、一”的拉动格局,这与其他发达地区“三、二、一”的格局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缩小差距,除去该市给予政策性的扶持和帮助外,还要求我们从制约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人才培养上面下工夫,建立与市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重庆市2012年计划招生的高职高专院校46所。与发达地区相比,其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重庆市经济的发展。考虑到重庆市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按照《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年度报告》提出的“更新观念、明确定位、深化教改、凝练特色”的要求,利用国家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的优势,加强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于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型人才,以解决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滞后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电子信息类专业炙手可热。“未来,重庆要打造‘2+5千百亿电子信息园区,即千亿级西永微电园和北部新区产业园。”在两江新区中,空港工业园区特地规划了1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惠普、富士康等的产业链带动性,将重点培养电脑、3G数码产品等产业。电子信息业发展迅速,与我市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情况基本吻合,应继续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设置。
材料与能源类、汽车类、化工技术类专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在两江新区内将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国家级国防军工基地。“到2015年之后,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超过千亿元”。在国防军工产业中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整机和零部件配套能力,如巴山仪器厂,就曾多次为“神六”、“神七”提供配套材料。化工工业发展迅速,以长寿化工园区、涪陵化工基地、万州化工基地三大化工板块为主,特色工业园区为辅的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初步建立。因此,以往重庆市设置较少的材料与能源类、汽车类、化工技术类专业将后发制人。
适当增加工商管理类、交通运输类、食品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公共事业类、旅游管理类、通信类专业的设置。我市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必将产生“链式反应”,把商机带到整个城市的其他行业,比如商贸物流业、社区服务、服务咨询行业等新兴服务业。行业的发展必将催生更多的对相关行业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这便为其相关专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继续推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重点专业群的建设工作
以重庆高职院校的现有专业为基础,构建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是重庆市专业建设的重点。这里所说的重点专业是指那些能带动行业发展,进而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热门专业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未来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带动力量的相关专业。对此,教育部、财政部在2006年发出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通过这些重点专业的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据2012年重庆统计年鉴,2011年重庆市第二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为73.3%,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为63.3%,2011年工业总产值为118 470 580.9万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 457 566人。可见,第二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人员就业问题上贡献最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1年):水泥为4 935.15万吨,原煤为4 464.61万吨,电子计算机整机为2 547.82万台,钢材为948.17万吨,摩托车为879.59万辆,发电量为529.57亿千瓦时,卷烟为516亿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2011年)依次为:摩托车占32.2%,维纶纤维占26.7%,冰醋酸占9.7%,汽车占9.4%,轿车占9.2%。第二产业以建筑业与制造业为代表。信息、汽摩、装备制造、天然气石油化工和材料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带动性强。与重庆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制造大类上,专业的设置情况与经济贡献率高的行业基本匹配。因此,应重点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高专数目占高职高专总数的41.3%)、建筑工程技术(占比30.43%),工程造价(占比30.4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占比30.4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占比30.43%)、计算机网络技术(占比26.09%)、机电一体化技术(占比26.09%),软件技术(占比23.91%)等相对热门的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专业。
同时,应依据上述重点专业,繼续加强发展前景好,学校有一定的办学基础的专业的设置工作,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占比19.57%)、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占比19.57%)、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占比17.39%)、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占比17.39)、计算机信息管理(占比17.39%)等。
此外,在重庆市的工业内部结构上,轻重工业长期失衡,2011年重工业接受的投资1 300.76万元,从业人数为96.16万人,轻工业接受的投资399.24万元,从业人员为49.59万人,由此,可以看出,该市轻工业的相对发展不足。所以,应适度地增加轻纺食品大类等冷门专业的设置,培育轻工业人才。
三、大力加强专业化水平较低的行业相关专业的设置工作
通过对2012年重庆统计年鉴的分析,得出重庆市第一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重在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 265.33亿元,其中,农业751.22亿元,林业38.09亿元,畜牧业425.33亿元,渔业34.9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5.75亿元。种植业的产值相当于林、牧、渔、副各部门的总产值,大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态系统单一。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排序依次为:粮食、谷物、薯类、稻谷、蔬菜瓜果,而单位产量排位依次为:甘蔗、蔬菜瓜果、稻谷、谷物、粮食。农林牧渔业排位顺序为农、牧、林、渔,牧业上升趋势较快。农业的产业链较为简单,农产品大众货多,精品、名品少;原始或粗加工品多,精、深加工品少。投入和产出比例不尽合理。农业资源的多样性没有有效发挥,特色产业产量效益不高。今后应着力建设重庆的特色农业,包括果品产业带、以榨菜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带、水禽养殖带和中药材产业带等。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向农业集约化方向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这其中高职院校能够做的就是应增加农林牧渔大类专业的设置,为重庆市农业发展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综上,高职院校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实现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有机衔接。在设置专业时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遵循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根据高职学生的个人意愿及可能从事的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把符合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年度报告[R].2011:12.
[2] 教育部.2009年核定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外专业名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680/201010/110103.html.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R].2006.
[4]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2012[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7.
[5] 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拟招生专业备案结果专栏[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61.164.87.131/web/zszy/index.
aspx?cardid=00&shengfen=%e9%87%8d%e5%ba%86%e5%b8%82&cardid1=&cardname=&schoolname=&card_id=&type=3.
[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