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主要变量对控制中国失业率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2014-03-20贾利军汪蓉
贾利军++汪蓉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失业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在回顾各种经济学派对失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经济政策对控制失业率是否有效,在简要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失业率影响的基础上,选取1991—2011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货币发行量以及财政支出,通过对三者进行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三者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货币发行量对失业率影响较大并且较稳定的结论,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货币发行量和财政支出与失业率之间都不存在因果关系,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中国如何控制失业率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失业率;货币发行量;财政支出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03-04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内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制约着发展,如经济的升温带来通过膨胀率的升高,而失业率也一直在攀升,国家和政府采取了许多宏观调控手段来控制失业率,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论证相应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控制失业率是否有效。
关于失业的理论,西方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首先是占统治地位的凯恩斯失业理论,也被称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认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非自愿失业,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引起的,同时他还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需求不足和失业是必然存在的,因此,要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通过国家干预,刺激有效需求,带动就业。而货币学派则提出了“自然失业假说”,其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制度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有一部分人口处于自然失业的状态,但同时他还认为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减小这部分人口的比例,例如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禁止设置最低工资标准等。而奥肯定律则描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即就业率的上涨小于产量的增加,这一定律曾经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根据这一定律,降低失业率可以采用的对策包括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带动GDP上升、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等等。国内学者也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他们主要认为,当前中国存在的失业问题来自于农村人口比例大、就业总量过剩、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并从鼓励自主创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健全就业制度等角度提出了对策(王晓飞,2012;武征,2008;谢海,2011)。还有学者从利率对失业率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利率的变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利率对失业率并不存在影响,而长期利率对失业率有影响的结论(代宇,2012)。以上文献中,国内学者的研究都是基于非政策性因素,而本文从宏观调控的角度,选取影响失业率的政策性因素,通过1991—2011年的观测值做相关检验,论证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失业率的影响,对调控失业率的政策性建议有极大的作用。
一、经济政策变量与失业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货币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通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主要有两类,根据对产量的影响,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当经济低迷、企业投资热情下降、失业率上升时,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证券、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降低再贴现率,增加流通中的货币,进而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并增加就业。相反,当经济繁荣并伴随通货膨胀时,就使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卖出证券、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提高再贴现率,减少货币供给,促使利率提高,抑制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导致总需求的下降和失业率的升高。
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制定的财政工作的政策,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以及带动就业,如政府在进行大型项目时,不仅可以增加总需求,扩大企业产品销路,增加消费,还能直接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加速折旧等方法,政府可以给私人投资以补贴,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带动生产和就业;而税收不仅能影响收入,还能通过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进而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当政府降低税率时,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会增加,会刺激总需求,同时减少企业的成本,带动就业,改变所得税结构可以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负担、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同样刺激社会总需求。第二类,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抑制总需求,通过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同时还会带来失业率的升高,如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二、经济政策变量与失业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通过上述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措施对失业率的影响,然而这些因素在调控失业率的过程中贡献是否显著、贡献了多少、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有待研究,因此本文将对1991—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做实证研究,首先研究时间序列是否具有平稳性,在非平稳的基础上,选择Johansen协整检验,并得出协整关系,既避免了对非平稳序列做差分后平稳所带来的长期调整信息丢失的问题,又不会产生由于非平稳序列带来的“伪回归”现象,再做误差修正模型,加入误差项,考察变量波动的问题,最后对变量的差分做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样本的选择既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得性,还要考虑实际经济状况,因此本文的区间为1991—2011年。由于货币政策中以改变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为机制,因此选择货币供应量M1作为因素之一,而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支出较税率更为直观,因此选择财政支出作为因素之二,同时还有21年中国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下面对这些指标作统计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