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应做到“四个充分”
2014-03-20黄伟标
黄伟标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当前,深刻领会总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总目标是中国改革目标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充分理解总目标是中国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的深刻反映,充分领会总目标的丰富内涵,充分把握实现总目标的方法要求。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治理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01-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和以往较为具体的改革目标相比,它不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涉及到国家的整体制度建设,不太容易把握。笔者认为,要准确领会、全面贯彻这个总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充分”。
一、充分认识总目标是中国改革目标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依据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愿望、遵循改革规律确立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改革目标,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改革目标的确立具有一条清晰的轨迹,即改革领域不断拓展,改革程度不断加深,改革层次不断提升。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解决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十三大提出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十五大提出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上述改革目标的逐步深化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凝结了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认识结晶,是中国改革目标演进的必然结果。
二、充分理解总目标是中国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的深刻反映
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也更加突出。就国际环境而言,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反映在科技、信息、金融、军事等多个领域,中国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与国际环境的遏制因素相互交织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就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家稳步持续发展已经有了较强的基础,但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资源约束、体制障碍、发展失衡、利益固化等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和困难,使我们的改革面临诸多两难甚至多难的状况,即在改革过程中既要确保效率,也要维护公平;既要鼓励竞争,也要保障底线;既要尊重差异,也要凝聚共识。解决这些两难甚至多难的问题对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人民群众也深深懂得这一点,因此都期待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期待全方位完善各项制度、大幅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便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妥善应对和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因此完全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真实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诉求,反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三、充分领会总目标的丰富内涵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概括,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但内涵非常丰富。要完整准确把握它的内涵,必须弄清其每句话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的是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道路、理论、制度、政策、方法的综合,包括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民间治理等不同层次,也包括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环境治理等不同领域的治理关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还包括对紧急状态、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能力,全面有效地建设和谐社会、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一体两翼的整体。一体,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两翼,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体是根本,是根基,是灵魂,是方向。两翼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体和两翼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制度安排,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要把这些制度、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保证这些法律法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没有一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没有两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落不到实处,甚至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此外,两翼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只有治理体系搭建好了,治理能力才能提高;只有治理能力提高了,治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效能。
四、充分把握实现总目标的方法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个十分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一个总目标,必须要准确把握其方法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三个性”的改革方法论,即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协同面更广、系统性更强,要求必须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二是坚持以“三个让”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必须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了改革的路子往哪走、怎么走。四是明确实现总目标的时间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坚决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意味着实现总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各项改革都要按照这一时间表来谋划和安排,制定出总体实施意见,规划好每一步改革的具有目标任务,确保时间、进度、成果协调统一。只有充分把握了上述方法要求,总目标才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