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2014-03-20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预案突发事件应急

王 宏

(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王 宏

(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突发事件较多发生于社会公共领域,长期以来并未受到高校的重视。随着高校各类突发事件的频发,突发事件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受到理论界、学术界和管理者的关注。文章学习和借鉴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的理论体系,对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事前的危机预防、事中的应急处置、事后的善后重建三位一体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为高校进一步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提供对策和建议。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建议

实现社会的和谐平安,共同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我国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1]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场所之一,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随着各类突发事件在高校的频发,敲响了高校稳定和安全问题的警钟。[2]高校突发事件不仅对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秩序产生负面影响,损害涉事高校的形象和声誉,严重的还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高校要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把突发事件管理纳入到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整体发展战略中。[1]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思想观念、组织领导、管理协调、队伍建设、信息监测、日常教育、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主要归纳起来就是事前的危机防范、事中的应急处置、事后的善后重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一、构建科学的防范机制

(一)牢固树立危机防范意识,积极开展校园安全教育

从突发事件的爆发地点和教育对象的角度出发,重视对大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广大师生的危机防范意识是首要任务。[2]高校管理者要做到居安思危,不断强化自身的危机意识,加深对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判断和管理水平,确保面对突发事件能够把握大局而临危不乱。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3]面对高校各部门、师生的危机意识普遍较低、师生对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含糊不清、没有掌握具体的应对方法和技巧等漠视安全教育和危机管理的普遍现象,高校师生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危机意识的树立,建立长期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与管理机制,将危机教育和安全教育纳入到日常的教育课程体系中。要切实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中,积极利用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和主题活动,在校园中大力组织开展普法和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将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深入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教育师生掌握正确的避灾、救灾知识,让学生学会面对险境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以及自救互救的的本领。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使“安全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共同营造高校和谐、稳定、安全的学习工作氛围。

(二)建立可行的应急预案,开展实践培训和预案演练

突发事件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可预见性,但突发事件不可预知并不代表不可预防。[4]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了保证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而预先制订的计划和方案。[5]制定应急预案的目标是正确估计、引导、控制事态的发展,并尽可能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危机来临可以立即启动预案,全校统一部署进行协同作战,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将突发事件对高校声誉、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正常教学秩序的危害性减少至最低。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战略研究、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防范机制的重要内容,它为下一个阶段的处置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可行性计划。应急预案应该对相应的事件预警、应急机构、组织领导、技术人员、紧急救援、资源保障、恢复重建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在突发事件中谁负责“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完美的应急预案只有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保预案的指导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高校在制订出应急预案以后,并不是就此一劳永逸了,需要对预案进行演练和评估。应急预案制定后,学校还应组织师生进行预案培训和演练,从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和完善。

(三)认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清除突发事件的爆发征兆

对于突发事件的最佳防范状态就是防患于未然,在事件发生之前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5]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的积累最终演变为质变的过程,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契机和导火线来诱发。如果能够在矛盾积累的阶段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妥善处理,将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有的突发事件是有迹象可查的,因此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并组织隐患排查,把客观存在的引发因素和根源及时消除,尽可能地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高校要把突发事件的安全隐患排查作为一项重要日常管理工作,对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掌控,逐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综合数据库,对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领域和各类因素进行排查摸底和风险评估。在全面、细致、严谨的隐患排查过程中,要及早掌控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逐步完善隐患部门分级防控管理制度,学校层面再进行专项检查。同时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认真整改直至消失。

二、健全快速的应急机制

(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进行决策指挥

高校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的重要内容,它为下一个阶段的处置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可行性计划。校园内一旦有突发事件产生,应急预案的作用就显现出来。突发事件的管理需要有唯一的、权威的领导机构进行应对决策,[1]负责指挥和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运筹帷幕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高校领导者需要立即启动预案,构建总揽全局的突发事件管理领导体系,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进行决策和指挥。组织领导机构的运筹决策将起到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在整个突发事件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2]组织领导机构需要全面清晰地预测突发事件的发展和走向趋势,为突发事件每一个环节的应对处理制定策略和实施计划,在监督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指导和咨询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一般是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由学校党政办、监察处、学生处、宣传部、保卫处、后勤处等主要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的核心成员组成,并通过职责分工下设若干应急工作组。各个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之间既要明确职责分工,又要相互协调配合,立体化的保证组织领导机构总揽全局的号令在第一时间就执行到位。应急工作组在组织领导机构的指挥下,精心统一部署和协同作战,对相应的事件预警、应急机构、组织领导、技术人员、紧急救援、资源保障、恢复重建等具体工作进行执行。

(二)果断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有效的危机控制和矛盾化解

要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完全预防,这个目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校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是否得当,将决定着事态结果向两个极端发展。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对症下药,往往事态能够得到控制甚至平息,避免危害的进一步深化,降低事件的损失或伤亡程度。如果应对措施不当,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扰乱高校正常的管理秩序,严重的还会波及到社会的安定。[1]高校在面对突然发生的突发事件时,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是突发事件处置的核心。应对措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采取的各种应急措施,它不同于事前的防范措施,更强调的是对当前面对的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置。通过应急预案所确定的应急机构、组织领导、紧急救援、资源保障、恢复重建等规划,需要进行快速的贯彻执行。要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控制事态向预期方向发展,保证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领导组织机构要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对原有的应急预案进行修正和补充,确保应对措施对当前突发事件的处置的正确性。学校领导、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应根据预案各司其职、因事施策,亲自到现场面对面地开展工作。要立足于事态疏导和化解矛盾,讲究处置突发事件的方法和谋略,使师生能够体会到学校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要密切关注社会各界对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反应,防范由校园危机引发成为公共关系危机。

(三)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发布

充分掌握各种所需要资料和信息,建立通畅的突发事件信息交流沟通渠道,是高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方面。面对突发事件时需要进行收集背景材料、发展态势、师生意见、处理反馈等相关信息,以便能够为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保障。时效性和真实性是信息的生命,[5]需要信息部门丰富和完善信息来源渠道,及时进行收集、处理、辨别,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决策、早处理,牢牢把握突发事件管理的主动权。要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管理工作者、任课教师、辅导员、团学干部的主动性,通过因特网、电子邮件、交流群、信箱信件、电话短信、BBS论坛等交流渠道,广泛搜集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信息监测和收集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做好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监测、收集、记录和报告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汇总、分析和评估,制定完成相应的数据分析、情况报告,为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提供参考。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要选择恰当的媒介,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内电视、校园通、手机短信等有效媒介和信息传播工具向公众进行信息发布,尽力确保师生员工的知情权。适时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状况做好事件动态发布工作,通过信息披露来澄清事实真相,稳定社会公众情绪,增强师生共同应对的信心,消除谣言对高校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同时高校也要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保持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良好沟通与互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四)寻求与外界的联动,争取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援助

作为组成社会的有机单位,高校与地方政府、所在社区之间具有联通性和开放性。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需要高校与外界形成联动,特别是一些高校自身无法消化、解决的棘手问题,更是需要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大众传媒、社会舆论、学生家庭、所在和临近社区、周边企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多数高校领导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害怕外界知晓发生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后给高校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学校一般都是自断外来援助,寻求学校内部解决。面对治安类突发事件时,学校内部无法进行解决时,最多小范围的向公安部门或消防部门求助,其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团体、大众传媒等一般无法参与进来。有的高校在突发事件管理活动中,没有建立起处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机制,使得高校单独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置,缺少政府和社会的参与和援助,救治危机的成本极大,突发事件处置效率低下。在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过程中,在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上,高校都必须寻求与公安、消防、质检、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联动,寻求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援助。与此同时,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属地地方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责任,将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纳入到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中。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继而形成多元化、立体化与网络化的内外联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三、完善稳妥的善后机制

(一)总结防范和应对的经验教训,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置结束以后,需要及时对整个突发事件的发生、预防、处置、应对等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深刻反思管理制度、管理手段还有哪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并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设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从多方面、多角度探寻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查明突发事件的性质认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应急措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突发事件处置的分析报告和措施建议,对下一步的恢复重建、预防应对提供参考依据。相关的总结报告要通过媒体尽快公布于众,让师生了解事件真相,防止谣言误导舆论,迅速恢复突发事件后高校和谐稳定的氛围。要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管理档案,及时将突发事件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过时的数据库进行必要的修正。要确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责任,对突发事件防范、保障、处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并依此进行奖励和惩罚。奖惩处理结果要及时公布于众,教育广大师生员工,给学生家长、社会舆论一个明确的结果,维护高校赏罚分明的良好形象。在对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经验教训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从预防、应对、管理、程序、技术、保障、组织上加以改进和完善,及时修订预案和措施,避免和杜绝今后类似事件的再次重演。通过推进自我能力评估,反思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阶段性地总结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提高高校自身的管理水平、实践能力,促进高校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制定并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对事件影响进行复原和补救

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的结束,并不是意味着整个突发事件管理的终结。[4]因为在突发事件中必定会造成的相应的危害和损失,必须要通过事后的恢复重建来加以复原和补救。突发事件经过突然爆发后,再持续地演进升级达到顶峰,伴随着事件的处置向谷底衰落逐渐缓解消失。此时的突发事件从顶峰转而下降,矛盾和冲突在不断减弱。为早日从突发事件的阴影中恢复过来,高校在突发事件得到基本的控制和解决后,应该把工作的中心放到恢复和重建上,帮助师生建立起重新开始的信心,尽快使高校重新回到正常的状态。高校要制定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计划,妥善解决相关的矛盾和纠纷,及时将所出现的运转不畅之处予以改正,对突发事件给高校带来的损失进行复原和补救,为高校下一步的发展做准备。恢复重建计划实行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今后的稳定局面,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广大师生员工心目中的威信。恢复重建计划要详细规划对突发事件进行复原和补救的策略与方案,建立健全管理的相关机构,做出相应的经费预算,任命执行负责人员,确定恢复对象、恢复目标和恢复完成的期限。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复原和补救的对象是包含方方面面的。它可以是校园内的基础设施、试验仪器、教学设备等硬件,也可以是高校形象、管理制度等软件,还可以是师生的健康情况、精神风貌、心理状态等。高校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消除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各种隐患,重新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重新赢得公众的尊敬和信赖。

(三)对师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抚慰,使人的心理状态回归正常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各种现实挑战,面临着环境的变化、生存的焦虑、竞争的压力、发展的迷茫,承受着经济、情感、学习、就业等多重压力。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纠结,有的大学生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抑郁、悲观、自卑、焦虑、厌世等不良情绪不断积压且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最终不堪重负造成心理的失衡。大学生在思想困惑和心理失衡时,如果一时冲动就会产生反应过激的不理智行为,使得自杀、报复、失踪、发泄、犯罪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样的突发事件必定会造成相应的危害和损失,对广大师生的心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低落、惊恐、焦虑、无助的状态。与肉体上的伤害相比较,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危害持续时间更长,波及范围更广,创伤程度更大。高校如果对问题学生缺少必要的心理干预,对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积极的引导和化解,心理疾患在面对矛盾时容易因刺激而产生过激的反应,为引发同样的突发事件留下安全隐患。高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设立大学生心理干预热线和咨询信箱,以专业心理咨询专家、学生心理社团、思想教育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等为工作主体,对突发事件涉及的相关群体和个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通过咨询辅导、谈心开导等手段,减轻个人心理上的压力,抚平受灾和受害人员的心理创伤。高校的有关领导要进行探望和慰问,实施有效的交流沟通,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帮助师生建立起重新开始的信心。充分发挥亲情关爱、社会关心的外部干预和抚慰,给受害者以所需的服务与人道主义抚恤,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和补偿,竭力使受灾的师生从灾难阴影中解脱出来,尽快使高校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1]董雪梅.高校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9(7):91-94.

[2] 闪淳昌.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J].公共行政,2003(6):20-22.

[3] 徐宝林.浅析高等院校校园危机的预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4):42-45.

[4] 简敏.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5(6):249-250.

[5] 张凯.浅析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93-94.

Constructing Strategies against University Emergencies

WANG 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The emergencies happen more often in public places, but aren’t treated seriously in a long run. With all types of emergencies happening frequently in universities, the public,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administrators begin to concern it. The paper stud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dvances three-in-one model of crisis prevention, emergency disposal and rehabili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improving disposal capacity based o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Universities; emergencies; management system; suggestions

G647.4

A

1674-9200(2014)04-0088-05

(责任编辑 查明华)

2013-12-12

王 宏(1979-),男,白族,云南腾冲人,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公共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预案突发事件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应急预案的编制